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固始汗和格鲁派在西藏统治的建立和巩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庆英 《中国藏学》2008,4(1):68-84
明末清初,格鲁派联合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推翻统治西藏大部分地区的第悉藏巴政权,取得了对西藏的统治。这一统治地位的建立,经过了几十年尖锐复杂的斗争,而巩固统治也经历了长时期的外部和内部的斗争。本文综合各种资料对这一历史过程作了细致的分析探讨,并解释了历史上的一些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2.
和硕持汗     
和硕特蒙古是漠西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原活动在天山以北乌鲁木齐和塔尔巴喀台一带,其首领图鲁拜琥,是成吉思汗十九代孙。万历二十四年(1606)他25岁,因调解喀尔喀与卫拉特之间的战端,深受各部上下和东科尔法王的敬佩,赠号“国师汗”美名。此后,又讹转为“顾实汗”或“固始汗”。 明末西藏政局不稳,教派斗争迭起。万历四十六年噶玛噶举派率霞巴家族在后藏建立第悉藏巴政权,与一度统治青海的喀尔喀部却图汗和康区白利土司结成联盟,共同迫害日渐兴盛的格鲁派,即黄教。黄教首领人物罗桑却吉坚赞和五世达赖的强左索南绕登等人决定,派使者赴卫拉特请兵援助。卫拉特召开“丘尔干”会议,议定组成联军前去,固始汗率和硕特  相似文献   

3.
从明崇祯九年(1636)固汗汗(1582—1654)率部众进入青海,进而统治唐古忒(“或特”)各部,直到清雍正二年(1724)罗卜藏丹津反清失败,厄鲁特蒙古“四部中和硕特部贵族统治青海八十八载。祟祯十五年(1642)固始汗在拉萨建立汗廷,他以青海地广宜牧,喀木(康)人众粮多,征收喀木赋税,以养青海部众。令其诸子分牧各地,分左右两翼,在游牧封地的基础上建立起封建领主制统治体系。在这个封建统治体系中,除固始汗及其十个儿子、若干孙子为首的和硕特部外,尚有土尔扈特、准噶尔即绰罗斯等  相似文献   

4.
第巴·桑结嘉措分裂祖国的历史罪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结嘉措 (16 5 3~ 170 5年 ) ,原名贡确顿珠 ,16 79年被五世达赖委为甘丹颇章政权即原西藏地方政府的摄政第巴。当时甘丹颇章政权建立不久 ,虽然地方行政在第巴掌管之下 ,但军权仍掌握在和硕特蒙古手中。和硕特蒙古受五世达赖之请帮助创建甘丹颇章政权 ,在清朝支持下得到维系和巩固。 16 5 4年 ,和硕特首领固始汗去世 ,由其子孙世袭汗位。和硕特部落历来拥戴清朝 ,其首领事实上成为清朝在西藏的代表。然而桑结嘉措任第巴后对和硕特驻兵西藏日益反感 ,急欲驱逐之 ,便勾结一贯反对清朝的新疆准噶尔蒙古 ,试图借其力量削弱和硕特。准噶尔部落…  相似文献   

5.
清朝初年,固始汗征服卫藏以后,留驻一部分蒙古兵驻扎杜北腾格里湖畔的达木草原。这支蒙古兵逐渐成为驻藏军队的主力,是护卫西藏政治中心的武装力量,并被清廷编组为达木蒙古八旗。到清末,达木蒙古逐渐藏化。  相似文献   

6.
一、蒙古军队进入青海人命之王成吉思汗的时代,统治了世界许多地区,蒙古得以全面振兴发展。当时,大汗和萨钦·贡噶宁波在宗教上建立联系,使蒙藏关系揭开序幕。后来,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和信主法王八思巴先后被忽必烈奉为上师,并让人思巴创制了蒙文,佛教在蒙古地区开始传播。此后,忽必烈将西藏的十三万户赐给萨达派,使蒙藏关系进一步加深。尤其是蒙古首领俺答汗尊奉遍知法工襄南嘉措(三世达赖)为上师以后,这种佛教的法缘更为深固,到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图合撒尔的后裔固始汗的时期,蒙古地区由却图汗发动了察哈尔部和喀尔喀部之间的…  相似文献   

7.
公元 16 42年 ,以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为首的藏传佛教格鲁派上层集团 ,联合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 ,在消灭了西藏地方的各敌对势力后 ,建立了一种在西藏历史上独一无二、与外族联合统治的政治格局 ,并维持了 75年之久。文章研究、阐述联合统治形成的历史背景、成因 ,这一阶段的各项施政方针、政策等  相似文献   

8.
年羹尧在雍正朝初期治藏政策孕育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雍正六年(1728)之前的八年间,是清中央治藏政策逐步孕育、成形、确定的阶段。起初,清中央关于西藏地方的政策总是从它与西北边疆的准噶尔部的关系的全局来考虑,但是对于实行何种体制,似乎犹豫不决。雍正帝即位后,慎重处理准部、青海蒙古诸部、西藏地方这三方关联密切的问题,及至雍正六年,可以看到:固始汗的后嗣统治西藏的历史结束;西藏地方与四川、云南的界线明确划定;中央派驻拉萨的办事大臣制度已然建立;全藏由中央所信任的世俗贵族颇罗鼐开始统治。雍正一朝完成了康熙帝未竟之功,复给乾隆一朝的更完善的治藏方针奠定了基础。雍正帝的明智果断、知人善用固然在此起了决定作用,而川陕总督年羹尧所树立的功绩实不可没。  相似文献   

9.
才让 《中国藏学》2023,(3):40-52+211-212
明末清初西藏地方的历史错综复杂,尤其是崛起于后藏的藏巴汗政权与哲蚌寺为首的格鲁派之间纷争不断,但相关历史事件的记载或语焉不详,或有所阙失,使人不明就里。而《第巴法王传》所涉明末西藏内部政治纷争等方面的记载,为此段历史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资料,可补史书记载之不足。通过解读《第巴法王传》中关于藏巴汗与甘丹巴家族、蒙古土默特部、格鲁派寺院集团三方联合势力之间斗争的记述,可知甘丹巴家族、蒙古土默特部在其间发挥的作用。传记显示,第巴法王丹增洛桑嘉措虽流落青海,但受到火落赤部的尊崇,其在密切和巩固甘丹巴家族和土默特火落赤部间的联盟起到了重要作用。火落赤家族与格鲁派之间有多层面的关系,火落赤通过大力支持格鲁派来维护其区域霸主的地位。该传有关火落赤部内讧、却图汗家族之宗教信仰及灭青海土默特部、固始汗率和硕特部攻入青海灭却图汗等事件之记载,亦极具史料价值,可与《西宁卫志》等史书所记互补互证。  相似文献   

10.
公元1642年,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固始汗用强大的武力统一了全部藏区,支持黄教势力集团建立了以拉萨为中心的甘丹颇章地方政权。甘丹颇章政权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建立的呢?其性质究竟如何?这就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还在清朝入关之前,在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和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首领四世班禅、五世达赖喇嘛等人组织下,西藏地方的各个政教首领就派出了一个使团到盛京也即是今天的辽宁省沈阳市与清朝建立联系,成为西藏地方与清朝发生政治和宗教关系的开端,对两百多年中西藏历史的发展以及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政治、宗教管理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这样一件历史重大事件,现在有许多著作、论文  相似文献   

12.
当今青海和硕特蒙古人的家庭及其民俗现状的调查研究苏依拉青海和硕特蒙古人的主体是IG36-1640年间从新疆等地驻牧于青海的以固始汗为首和硕特部蒙古人(另有部分杜尔伯特、准噶尔、土尔扈特、喀尔喀部)。1725年清政府将青海蒙古各部划分为5部29旗。其中...  相似文献   

13.
千百户制度,就其性质而言,是土司制度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清朝在罗卜藏丹津事件后直接管理青海牧区藏族的一种政治措施。和任何其他制度一样,这一制度只是青海藏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藏族居住在青海牧区的历史,远比其他民族早,人口也较其它民族多,有一套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法规。明中叶以后,由于蒙古族各部陆续进入青海,特别是和硕特部固始汗于明末徒牧青海后,青海绝大部分地区都归入其统治之下,藏族各部成为和硕特蒙古的臣民。满清贵族入主中原后,虽然和  相似文献   

14.
固始汗,本名图鲁拜琥,又称顾实汗。是我国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的著名首领,在十七世纪上半期的蒙藏关系史上,是极其重要的人物。近年来国内对固始汗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研究日益深入,但是一些书籍和文章,对其生年和卒年,各从一说。特别是对卒年,众说纷纭。本文试对其生卒年进行鉴别、考订,以就正于史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5.
前言藏族是个信仰佛教的民族。元、清两代,蒙古人顺从了藏族的宗教权威。面对这种权威,连清朝都稍逊一筹。当时,外界围绕西藏的政治活动,都是以宗教名义进行的。例如,1642年以后,蒙古和硕特部都拥有西藏宗主权,然而他们也是在保护宗教领袖达赖喇嘛的名义下取得王位的。为了利用达赖喇嘛的宗教权威,北亚各部展开了激烈争夺。18世纪初,在西藏贵族、清朝、青海和硕特、准噶尔等各种势力的夹缝中,达赖喇嘛的职位任人摆布。1705年,在清朝支持下,青海和硕特部拉藏汗废掉原达赖五世的摄政西藏贵族桑结嘉措所立达赖六世,而将自己的人选重新立为达赖六世。但这位活佛毫无人望。据当时在拉藏汗身边的噶举派喇嘛德济德利称:西藏最大教派格鲁派色拉、哲蚌、甘丹等三大寺喇嘛反应尤  相似文献   

16.
16世纪是格鲁派在西藏发展相对艰难的一个时期.在与藏巴汗斗争并处于不利地位的关键时刻,三世达赖应邀去蒙古传法,把格鲁派的势力推广至蒙古,为格鲁派的发展赢得了强大的后盾.三世达赖在蒙古地区的传法活动,客观上为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及祖国统一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十五世纪九十年代,早期四卫拉特的内外形势进一步发生了变化。1454年巴图特部阿刺知院的政变,虽然使西蒙古卫拉特遭受严重损失,东蒙古各部从早期四卫拉特联盟中分离出来,随之喀喇沁部孛来、野乜克力部癿加思兰等人陆续摆脱绰罗斯部封建主的控制迁徙到东蒙古,但也先汗次子斡失帖木儿太师仍号称奄檀汗,没有放弃统治整个蒙古地区的意图。十五世纪六十年代斡失帖木儿主力从中亚返回蒙古本土后,曾威胁当时东蒙古的霸主兀赤斤后裔翁牛特部毛里孩王的统治。1478年斡失帖木儿死后,卫拉特势力进一步削弱。但它仍统治着天山北路、漠北西部和贝加尔湖周围广大地区。这一点,早期四卫拉特时期的小四卫拉特联盟的构成已经说明了。那么,早期四卫拉特联盟的最后瓦解,是由东蒙古的达延汗、东察合台汗国的阿拉齐汗的兴起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8.
固始汗(1582—1654)本名图鲁拜琥,据史书记载是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哈萨尔的第19世孙,是16世纪末至17世纪前叶我国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的著名领袖。固始汗年幼时就以勇武出名,当他只有13岁时就曾率军击败过白头回军四万多人的进攻。年25,其生母阿海屯去世,固始汗“为作超荐,广济贫乏”。博得部众拥戴。就在这一年(1606年),他以无比的胆略和智慧,用练达的辞令调解了“民受茶毒,二部行道,几为阻  相似文献   

19.
《清初五世达赖喇嘛档案史料选编》 五世达赖喇嘛法名阿旺罗桑嘉措(1617—1682),西藏山南琼结人。1622年被认定为四世达赖喇嘛转世灵童,由四世班禅主持迎至哲蚌寺坐床。1625年拜四世班禅为师,受沙弥戒,1637年受比丘戒。1642年西藏格鲁派与蒙古和硕特部在西藏的联合政权正式建立,五世达赖喇嘛遂逐渐掌握了西藏甘丹颇章政权的最高权力。1652年五世达赖喇嘛应邀千里迢迢进京朝觐。他对密切西藏地方与中央的关  相似文献   

20.
罗布 《中国藏学》2002,(2):65-77
和硕特在藏75年(164-1717)中,甘丹颇章政权的实际运作可以分为三个截然不同的时期;这一时期清中央政府在西藏实行一种政治权力和宗教权力明确分开的政策,使之互相牵制,在既利用又限制喇嘛教巨大影响力的过程中,实现对蒙古各部的统御和对喇嘛教中心-西藏的间接控制,并逐步将这种控制和管理推向直接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