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老人·家     
静一 《新天地》2017,(1):4-5
新年伊始,对天下所有的老人道一声:老人家,新年好! 老人家,老人家,老人即是家,家即是老人!老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你看,即将来临的春运大潮,无不指向同一个方向:家——一个老人所在的地方! 老人是一个家的根本 一个人不论岁数大小、样貌美丑、距离远近、成就高低、身份尊卑、财富多寡……只要老人尚在,在老人眼里就永远都是孩子.一个人可能同时兼具老人和孩子的角色,既是儿孙们的老人,又是老人眼里的孩子.每个人都会由年轻人变成老人家,而老人家也无不打年轻时过来,所以,尊敬爱戴老人,即是尊重爱惜自己.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随迁老人和空巢老人的心理弹性现状,探讨心理干预对随迁老人、空巢老人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对221名随迁老人和空巢老人调研,选择心理弹性得分较低的40名随迁老人和空巢老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无心理干预,对两组的心理弹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迁老人和空巢老人的心理弹性显著低于中国社区人群常模(P0.05)。随迁老人和空巢老人在坚韧、能力、控制和心理弹性总分上差异不显著(P0.05)。随迁老人求助得分显著高于空巢老人(P0.05)。随迁老人和空巢老人的心理弹性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和经济满意度上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坚韧、能力、控制、求助和心理弹性总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01)和对照组(P0.01)。结论随迁老人、空巢老人的心理弹性水平不高,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随迁老人和空巢老人的心理弹性。  相似文献   

3.
贵州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贵州农村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所得资料、对农村老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农村老人生活质量刚进入中等水平,且生活质量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男性老人的生活质量略高于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人生活质量越高;不同婚姻状态和不同居住方式下的老人生活质量存在一定差距,老人拥有儿子的数量对其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针对当前农村老人生活质量存在的诸多问题认为,改善农村老人生活质量应以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和无子老人为重点,在农村居住方式正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应当优先关注和改善农村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一要排解来自社会陈旧的思想观念及习惯势力的障碍。诸如什么“老人无用论”、“老人背时论”,压根儿不承认老人有参与社会发展的义务与权利,排斥老人参与社会发展。如在人才招聘市场上极少有老人参与交流与应聘的席位。又如在选举和安排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等名额上都很少有老人的份位,把老人与无用辈划上等号。有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基线数据,将养老需求和代际支持结合起来考虑,对空巢老人和与子女同住的老人、以及空巢老人群体内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空巢老人相比,有老人同住的子女家庭在经济支持和日常生活照料方面的养老负担更重;低龄空巢老人、城市空巢老人以及老年夫妻户是自我养老的相对优势群体;高龄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以及独居老人普遍面临养老需求大但代际支持弱的困境,并且这一困境呈现整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有一首歌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爱,不论在家庭中,还是社会上都是不可或缺,人应该爱自己、爱妻儿老小、爱亲戚朋友,但是还要注意独居老人一族,勿忘多给他们一点爱,“雪中送炭”,排忧解难。独居老人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有的老人老伴去世,没有子女,成了独居老人;有的老人子女分到新房,搬走单过,自己独守空房,成了独居老人;有的儿、媳很少上门看望,老人只好独自生活,等等。在独居老人中,高龄的多,女性多,精神生活匮乏的多。因此,独居老人很需要得到子女、家庭和社会的关爱。“独居老人渴望  相似文献   

7.
《老友》2003,(9)
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和高龄老人逐年增多,一些国家和地区制定了"老年人过街法",对老年人过马路实施有效保护。荷兰阿姆斯特丹老人过街法规定,老人上街肩上要佩戴一条黄色绶带,使机动车驾驶人员一目了然。夜间老人过街时,黄色绶带会闪闪发光,按照当地老人过街法规定,一切车辆遇有老人过街时必须安全礼让。挪威奥斯陆对年满60岁的老人颁发一枚绿色胸章,老人外出或过马路时将绿色胸章佩戴在胸前,老人按照当地规  相似文献   

8.
失独老人自组织已经成为失独老人互相倾诉、互相支持和抱团取暖的心灵共同体,但也导致失独老人进入"家庭"和"失独老人自组织"的"双重内卷化"状态,阻碍了失独老人的社区和社会融入。通过对四个失独老人自组织的质性研究,发现在失独老人自组织的发展中,应通过政府主导、各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失独老人自组织自我完善等路径,强化失独老人自组织的"心灵共同体"功能,避免其"双重内卷化"等负作用,促进失独老人顺利再社会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出现了快速增长。纵观这些研究成果,发现研究者大多从不同视角出发。对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研究已有的成果进行梳理,并从5个方面(即农村空巢老人的概念和分类、农村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农村空巢老人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解决对策等)进行系统地总结,在此基础上,得出农村空巢老人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0.
鲍妮娜 《社区》2012,(1):27-27
11月23日上午9时,合肥市庐阳区逍遥津街道社会事务办来了一位步履蹒跚、满脸感动的老人。这位老人名叫席玉英,今年78岁,居住在逍遥津街道宿州路社区。此次前来,是因为逍遥津街道在民生民情大走访活动中为辖区内60岁以上空巢老人免费配备了夕阳通手机,以方便老人联系亲人。席玉英老人正是受益人之一,老人特此前来表达感谢之情。  相似文献   

11.
15年前,一位不识字的东北老人在出远门探亲时,与侄儿在火车站走散了。此后,他靠乞讨活命,在外流浪了两年多。就在老人生命危在旦夕之际,善良的苏北农民徐为余搭救了老人,并将老人带回家。13年来,徐为余和妻子克服家庭经济困难,一直把老人当作父亲一样赡养……  相似文献   

12.
正在山东滨州郝家村的郝炳毅家,三代人都以卖豆腐脑为生。他家的豆腐脑远近闻名,味美独特。郝炳毅家的豆腐脑是有来历的,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一天,一个老人晕倒在他家门口,好心的郝爷爷把老人背到炕上,喂水喂米汤。等老人醒后郝家得知,老人从陕北千里寻儿无果,盘缠用尽才急火攻心。老人无处投奔,暂在郝家住下,郝家对老人真心实意,老人深受感动。一天饭后老人告诉郝家人:"我家几辈都卖豆腐脑,在西安小有名气,你们一家人心眼好,我无以回报,就把家传的豆腐脑手艺教给你们吧。"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逐步扩大,作为正式支持的养老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描述了农村老人生活状况,分析发现养老金水平太低,不能成为老人的主要生活来源,老人主要依靠子女、自我养老或者家庭养老;老人生活照料靠老伴或者子女;老人的家庭关系和睦、子女孝顺,文化娱乐生活单调,缺少社区活动;老人心理孤独感不强,但是高龄老人感觉子女孝顺程度低,而且孤独感强;老人总体幸福感较高。这些研究发现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空巢老人是离退休人员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最需要关心和帮助的群体之一。空巢老人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诸多的困难和问题,高校要针对新形势下空巢老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给予空巢老人更多的关爱,为空巢老人提供更周到、细致的服务,以促进校园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使学校成为空巢老人温馨、和谐的家园。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6年上海市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分析上海市残疾老人的基本特征和致残状况。研究显示:大多数残疾老人为女性,呈高龄化,农村和城市残疾老人比重相近。残疾老人中以视力、听力和肢体残疾占主体,近八成为中轻度残疾,多重残疾和言语残疾的重残比重较高。残疾老人需求层次较低,大部分残疾由老年疾病所致,致残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高龄。据此认为,女性残疾老人、高龄残疾老人和农村残疾老人的问题更需要关注和解决。王大伟  相似文献   

16.
涂俊明 《老友》2010,(1):45-45
我在报上读到一篇关于"新派老人"的文章,觉得颇有趣味。在当下社会和谐共荣的大好环境下,学做"新派老人",确实大有意义。它能够较好地改善老人的生活环境与生存质量。何谓"新派老人"?"新派老人"的年龄大多在60岁左右,他们最明显的亮点是:基本上摈弃了老年人传统  相似文献   

17.
大埔县茶阳镇古村是革命老区。1991年,古村老人联谊会曾获全国老人活动中心特别奖。随着时间的推移,群众生活的改善,古村迁入大埔县城湖寮居住的人家逐渐增多,在城离退休的部职工也不断增多,为此,他们在原村中老人联谊组织古村“乐龄俱乐部”的基础上,于1999年5月又在县城新增了老人联谊组织——古村老人联谊中心。  相似文献   

18.
赡养老人 ,保护老人的合法权益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每一个成年子女应该履行的法定义务。赡养老人在法律上主要是指在物质上提供的帮助 ;从社会学上讲 ,赡养也指对老人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 ;直面全球老龄化危机 ,我们应担负起法律赋予的赡养老人的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19.
享受每一天     
我的邻居是位白发的老人,老伴去世多年,子女也都在远离家乡的都市工作。老人腿瘸,行动极不方便。但老人沧桑纵横的脸上却常带着快乐慈我的邻居是位白发的老人,老伴去世多年,子女也都在远离家乡的都市工作。老人腿瘸,行动极不方便。但老人沧桑纵横的脸上却常带着快乐慈祥的微笑。老人每天早起,一跛一跛地给门前的菜地浇水,一跛一跛地赶着牛放到山里后,与老友们下棋或聊天。黄昏,老人躺在吱嘎吱嘎的竹椅上,看电视里播出的戏剧,或是呷一  相似文献   

20.
运用定量研究发现,随迁老人的城市适应程度介于比较不适应和一般适应之间,而随迁老人的城市适应与其语言交流流利程度、家庭代际关系和随迁老人夫妇有无一起随迁有强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以生平情境为理论视角解释随迁老人城市适应的影响因素。定性研究表明,生平情境是影响随迁老人城市适应的重要因素,但随迁老人在再社会化的过程中,手头库存知识会遭遇危机并进行积累,继而拓展他们的生平情境,生平情境和再社会化在日常生活中持续相互作用,不断影响着随迁老人的城市适应程度以及个体化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