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保管与赠与     
李配银 《老年世界》2006,(11):18-19
张老汉和老伴是1958年结为夫妻,婚后一直没有生育子女。后来医院检查确诊张老汉的妻子没有生育能力。于是,他们就从表姐家领养了5岁大的张光辉。张老汉夫妻俩对这个养子如同亲生一样,百般疼爱。张光辉成年后.在养父的帮助下.进入建筑公司工作。儿子工作、生活得好,张老汉老两口很是欣慰。  相似文献   

2.
《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因此,当子女有条件赡养老人而不履行义务时,父母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法院根据父母的诉讼请求,查明情况后,可判决令子女给付。如子女坚持不给,法院还可强制执行子女的财产。  相似文献   

3.
用水有学问     
旅游方式避“组”就“单” 跟从旅行社组团外出旅游.虽然在导游和景点安排上少操不少心,但由于旅行社毫无例外地要赢利,所以比自己单独旅游要多花钱。而且旅行社的安排比较呆板,特别是时间安排得较紧。从这些方面考虑.外出旅游也可自己单独行程。  相似文献   

4.
正子女成家或外出求学后,“空巢”的中老年夫妻一起旅游本是好事。可是,多年一家三口同行突变“二人世界”,旅途中磕碰不断,甚至走一路吵一路……你为啥不明白我的苦心今年儿子结婚后,老秦的老伴儿提议去南方旅游。老伴儿说不跟旅行社走,要像年轻人一样自助游,给他一个完美假期。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我出生未满月,生父就因犯罪判刑入狱。后来,生母改嫁,我靠继父抚养长大成人。现在,我的生父年老体弱,无生活来源,要求我赡养他。请问,我履行了赡养继父的义务,还有赡养生父的义务吗?家旺家旺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第一、第三款,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父母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  相似文献   

6.
金林 《金色年华》2010,(4):15-15
丰子恺有七个儿女。1947年,丰先生五十岁,他在杭州与子女立下“约法”。内容如下:一、父母供给子女,至大学毕业为止。放弃者作为受得论。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  相似文献   

7.
已成家立业的子女“常回家看看”父母、爷爷奶奶,这本是一件好事,但近些年来的所见所闻,真叫人忧虑从中来。特别是住在城里的父母,他们当中的一些子女,无论是节假日或平时,隔三差五就要带着一家大小,两手空空“回家看看”。到家后,孙子是“小皇帝”,子女是客人,父母成了仆人。父母忙里忙外采购,还要当厨师,子女们只顾玩扑克、搓麻将,  相似文献   

8.
湍水石 《老年人》2011,(4):13-13
在第6次再版的《辞海》中,“父母官”这个词条被正式删除。这与其说是历史的进步,倒不如说是顺应了民意。封建社会,父母是子女的主宰,同时父母又最疼爱自己的子女,故而“父母官”就兼具了“领导”与“爱护”两个特点。一个好的地方官应该像爱护子女一样爱护老百姓,这就足“爱民如子”。  相似文献   

9.
《女性天地》2009,(5):60-60
今年3月初,我为年过花甲的父母交了6000元的费用,参加了海口某旅行社的海南岛5日游,两位老人很高兴。但在回程的路上,我父母得知同一旅行团的年轻人每人交的旅游费是2500元,感到自己受到了歧视和欺骗,很生气。我找到旅行社的负责人理论,要求退回多收的1000元。该旅行社负责人说:“我们旅行社有规定,年龄大的游客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且风险也大,所以就适当多收些。”请问:旅行社是否可以对年龄大的游客加收费用?  相似文献   

10.
孝顺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而善良伟大的中国父母总是体谅孩子,很少给子女添加过重负担。但时下也有一些“啃小”族,他们抱着“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的观念,不断向子女提各种高要求,有的则在孩子之间“杀富济贫”……  相似文献   

11.
《老人世界》2014,(9):61-61
1.善事父母 儒家经典《尔雅》中将“孝”理解为“善事父母为孝”,《说文解字》中将“孝”归于“老”部,解释为“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这是比较经典的解释,“孝”的本文是指善事父母。“孝”最早是一种仅限于调整家庭内部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的家庭伦理规范,“善事父母”成为家庭关系中子女的最基本义务,因此也就成为传统孝文化中最核心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几乎所有的父母在爱孩子时都恨不得把心掏出来,可孩子长大后却一身的问题。目前网上就流行着一种“父母祸害论”。父母辛苦养育子女,为何换来的是问题和怨恨?  相似文献   

13.
坐飞机要签“生死状” 案例:家住北方的张老汉夫妇,其子小张在南方工作.今年春节,小张打算让父母去南方过春节,为减少老人的旅途劳累,小张还特意给他们购买了机票。可是在机场的遭遇,却给两位老人带来了不愉快。航空公司规定,70周岁以上的老人搭乘飞机需爱和航运公司签订“死亡免责书”,即老人乘机中死亡,航空公司概不负责。  相似文献   

14.
旅行社如果还一味坚持传统的运作模式,几年之内必将经历一次痛苦的行业大洗牌,旅行社将丧失短线旅游组织方面的优势,甚至完全失去短线游的市场,仅保留在“中长线”旅游产品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风扬 《老年人》2015,(1):20-21
2014年8月25日,网友“文竹马甲”在天涯论坛的“婆媳关系版”发帖,就“老婆要离婚,因为父母同住,谁对谁错”的问题求教网友。此帖引发了十多万名网友的热烈讨论,大家争论的主题只有一个:父母穷尽一生的积蓄为子女买房,婚后父母该不该跟子女同住?父母栽了树,子女却不愿意让父母纳凉  相似文献   

16.
据报载:十·一期间,旅游人数和投诉人数均创历史新高。又据报载:部分投诉“刁民”上了“旅行社”黑名单,被拒之旅行社门外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旅游活动的日益普遍和频繁,很多旅游者已不再满足于普通的旅游方式,转而追求更加惊险、刺激、另类的“探险游”。探险即意味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发生损害自然在所难免,而一些旅行社恰恰是以游客自甘冒险来推卸责任。其实,“探险游”不等于冒险游,旅行社并非能够逃避赔偿义务。  相似文献   

18.
《金色年华》2010,(9):20-21
“要生育还是要生存”、“房奴+孩奴=一生为奴”……类似的苦涩调侃近来在中国80后群体中引发了空前共鸣,也催生了一个新名词——“孩奴”。所谓“孩奴”是指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失去了自我价值的生活状态。如今的“孩奴”恐慌症在中国的年轻人中迅速蔓延,不敢生、不想生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9.
颜浩  杨早 《中外书摘》2007,(7):59-61
“父母相亲”初长成 “父母相亲会”于2004年下半年出现于北京,最早始于崇文区的龙潭公园。2004年9月,《北京晚报》做了一个“为白领婚事支招”的栏目,一位家有大龄未婚子女的汪姓老师,给报社写了篇文章,提议那些和她有相同忧虑的父母们,主动联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王开珍 《当代老年》2009,(10):43-43
有空巢孤独感的老年人,可用以下四种方法进行心理自救: 认知疗法 子女长大成人,从父母身边离开,成家立业,哺育自己的后代,应该是子女成熟的标志。如果孩子长大了都不愿离家,长期与父母住在一起,这反而是家庭不幸的表现。所以,老年人应该为子女的离“巢”感到高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