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总是围绕着“义”、“利”二字打转。可是,假如我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呢?  相似文献   

2.
石亚明 《伴侣(A版)》2013,(11):58-58
如果你没有呼之欲出的胸,没有修长光滑的腿,没有霸道的臀……没关系,用一些智慧,耍一些花招,弄一些情调,你一样可以营造出“性感意境”,有声有色地刺激老公的每一个毛孔和每一条神经末梢。为他脱衣服。在卧室里,而不是客厅或门口,因为后者表现的只是贤慧,而不是性感。心理专家认为,男人一般希望伴侣积极性高一些,女人“动手动脚”自有其妩媚之处,这关乎女性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3.
亚当·斯密在论述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时有两个著名的假设——“经济人”和“道德人”.分别从两个方面阐述了人们的行为。“经济人”强调人们活动的出发点是利己,而“道德人”说明人们在活动中兼顾“利他”,文中将论述斯密是怎样将个人利己主义与社会公众利益实现结合。  相似文献   

4.
张硕  潘聪平 《金色年华》2008,(11):46-47
“君子好坚强”“一个伟大的父亲,一个坚强的女孩”“坚强的君子,你是法学院的骄傲”……5月18日晚,正在中央电视台直播的“爱的奉献”大型抗震救灾募捐晚会尚未结束,北大未名BBS上已经到处都是关于“君子”的帖子,“坚强”在那个晚上成为君子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5.
人性具有各种各样的弱点,完美的人只在童话中存在。所以说谎是不可避免的。美国人认为,政客是职业说谎家,那么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只能算业余说谎者。世界上没有不说谎的人,善意的谎言也是谎言。 当然,谎话并非都是恶意欺骗不可饶恕的。信“口”拈来的谎言中往往充满了智慧,充满了人情味。说个智慧的谎,可以让你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  相似文献   

6.
王保林 《老人世界》2013,(11):22-23
2010年11月,古稀之年的我走进石家庄市法院办公楼,楼道墙上有很多古今中外语录,唯有爱因斯坦“一切人类的价值的基础是道德”这句话使我驻足沉思良久。他将人类“价值”与“道德”的关系讲得如此深刻,一位伟大的自然科学家,怎么会对道德问题有如此表述呢?带着疑惑和感动,我开始了对他人格魅力的追寻。  相似文献   

7.
唐英伟 《公关世界》2022,(14):142-144
在传统儒家思想中,君子人格作为理想的人格追求,以高尚道德为核心,涵盖了内在修养与外在形象、个人标准与社会担当、个体完善与社群交往等内容。挖掘儒家君子人格丰富的道德内涵与价值精神,结合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崇德向善的道德修养、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是高校在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在理论逻辑上,厘清立德树人、君子人格、思想道德教育的概念及其内在逻辑,解构三者之间的关联,从而分析出君子人格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在价值逻辑上,将君子人格融入思想道德教育,能够丰富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使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内化为大学生个人修养、社会责任与家国情怀,从而提升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在实践逻辑上,将君子人格融入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发挥育人主渠道的作用;构建立体多维传承体系,营造崇德向善的校园环境;借助网络媒体宣传优势,塑造时代“新君子”。  相似文献   

8.
钱,即货币,财富的化身,本身并无所谓功过、是非,谈不上什么可爱、可恨,也不是什么神物或魔鬼,只不过是一种流通与分配的手段。正确认识货币的本质与功能,就能把握自己,不为金钱的外表所迷惑。能够摆脱金钱束缚的是“清廉”二字。清廉,指的是不贪钱财,立身清白,循礼行法。清廉是“为政之本”、“为官之宝”。在传统道德中,不贪金钱的清廉之士,被载入史书,流传于世,被尊为“清官”、“廉士”。  相似文献   

9.
刘新丽  沈秦岭 《职业》2016,(21):34-35
本文提到的哲学不是政治思想教育,而是“爱智之学”,是爱慕智慧。在理论上,就是教人学习“定位宇宙”,并在宇宙中“安排人生”的总体学问。本文对职业学校需要增设哲学课的原因及开设哲学课的意义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刘楷 《老人世界》2014,(11):43-43
在中国民间,有很多俗语在使用过程中被传得失去了原来的“面目”,久之,其语义发生了“逆转”,原意反倒无人知晓了。 “无毒不丈夫”。原语为“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度”指度量、气度,意为没有宽容度量的人算不上堂堂君子。不过,传来传去竟然传成了“无毒不丈夫”——不心狠手辣,算不得“丈夫”!这就与原义大相径庭了。  相似文献   

11.
阿辉 《公关世界》2009,(8):52-52
或许有人认为,面对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盛行,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欺诈行为无孔不入的现实,而奢谈“信”,不是呆傻,也是犯神经!任人评说吧!我的想法是,如果时下“信”真的被践踏殆尽,无“信”可言,不是更需要说“信”,呼唤“信”的复归吗?“信”,守诺践约之谓也。  相似文献   

12.
锐词     
《职业》2011,(1):5-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为了保住自己目前的职位不得不将智慧、激情、创意、动力等“内存”消耗在职场上,无暇及时“充电”,最后慢慢被社会淘汰,成为“掏空族”。  相似文献   

13.
人格,即是人的品格,智慧,道德以及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性格特征。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于其他人而存在的个体。《周易》中的最高理想人格是"圣人",其次是"君子"。本文浅析了《周易》中"君子"理想人格的品格塑造。  相似文献   

14.
何谓“君子”?《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按照中国传统的观念,君子就是既有渊博的学识水平,又不以自己水平高而看不起别人;一辈子专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在“君子”之上再冠之以“谦谦”,则这个君子又上升了一个境界,那就是既是一个学识过人道德高尚的人,又是一个表面上非常谦虚的人。我们之所以在“谦虚的人”前面又加上个“表面上”,是因为大多数的“君子”之谦谦,是做给人看的,比如《笑傲江湖》里的岳不群。做一个即使是表面上的谦谦君子委实不易,本来自己学问能力比人高,但当别人夸奖你时…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深入访谈,对19名“80后”青少年对“80后”现象的看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与以往一些学者研究中社会媒体和家长、老师对“80后”青少年更多持负面、否定评价相比,“80后”青少年对自身评价更为积极明朗,他们对社会及一些媒体对“80后”青少年的看法表示否定。对“80后”青少年持积极肯定态度。他们对“80后”的概念进行了重新诠释。认为“80后”可以分为“85前”和“85后”。“85前”与上一代价值观念更为趋同,而“85后”更符合社会和媒体所描述的青少年特点。“80后”既有突出的优点,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点;改革开放特定的时代环境造就了“80后”的一代,他们既有相对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生活方式,也存在着特有的精神的困惑和心理的压力。“80后”绝对不是垮掉的一代,而且时代的发展也不是一代不如一代,“80后”是有希望的一代。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界关于“80后”道德研究日益增多。因生养中的独生子女角色、长成中的应试教育困惑、就业中的求职危机尴尬、婚恋中的物欲压力窘况、改革中的政府机构自身建设等客观因素引发的思想嬗变;还有西方文化思潮、传统文化、职业道德舆论、主流社会价值取向等主观因素影响都使其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凸显出不同于“60后”与“70后”的特征。文中先就“80后”等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就“80后”道德社会评价的变迁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若干可行性对策建议对“80后”道德的自我重构。  相似文献   

17.
胡雨桐 《职业》2016,(21):119-121
古往今来,“孝道”是中华民族的血液,是我国传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成大事业者必备的道德素养。在高职学生中推行“孝道”文化,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都有深远意义。本文围绕对“孝道”文化的理解和对大学生“孝道”素质的培养而展开,将“孝道”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而论述对大学生开展“孝道”文化培养的意义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媒体登载的评论、人文社科学者发表的论著或各界人士的私下议论中,常常听到对不合现行大多数人观念的性行为的极端情绪化的负面道德评判,并且这种评判经常伴随要求对此类性行为进行法律干预的呼吁。同时,我们也常常听到自以为“开明”的人士对此类性行为表示“宽容”,因为他们认为虽然此类性行为不合道德,但道德应与法律分开,应该让社会舆论与风俗习惯去解决道德问题,而不应该用法律的强制手段去解决。  相似文献   

19.
周颖 《现代交际》2011,(11):215-216
“转识成智”本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是一种唯心主义学说,我国当代哲学家冯契对其进行了唯物主义改造,强调“转识成智”的过程便是人获得身心、德性和人格等全面的自由发展。本文通过阐述“转识成智”的内涵,通过冰山水面上下的不同,生动地分析人的智慧形成过程,强调“转识成智”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罗立章  代晓琴 《现代交际》2010,(6):69-69,68
音乐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手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①音乐教育是美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在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有创造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21世纪的新型人才中起着重要作用。音乐教育可规范学生的行为,增强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增长智慧、增进健康,可影响学生形成正确对待客观现实的态度,可强化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并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