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胡杨女人》是文化产业化背景下生产的蒙古族题材电视剧。该剧得以在央视1套和8套连续4次反复播出,与其在创作方面的创新性探索不无关联,尤其突出表现为剧作的商品消费性特征明显,即注重讲故事、民俗文化参与叙事、自然景观的奇异化。该剧的成功为文化产业化时代蒙古族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2.
作为漳州的首任刺史,陈元光针对自己施政平台的特点,选择并贯彻推行了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和治国措施,取得了治理漳州的巨大成功。他是初唐杰出的政治实践家。  相似文献   

3.
从2004年后的6年间,央视<曲苑杂坛>播出的快板<说字篇>系列取得了巨大成功.从中可以看出,群众文艺作品取得成功必须坚持的要素是:作品有生活,写老百姓身边的人和事;创作手法要有所突破,语言明快朴实;同时,表演精彩也是作品获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马来西亚是世界上反贫困最成功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从1970年以来的30多年时间里,马来西亚采取了很多的反贫困政策和多方面的反贫困措施,在反贫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发展中国家的反贫困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教训。  相似文献   

5.
国子监是明代的最高学府,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洪武时期,国子监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究其原因,主要有:正确的政策导向,配套完善的制度,以及对制度的严格贯彻执行。正是这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洪武时期国子监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王鹏 《南方论刊》2012,(7):54-55,67
新加坡是马来半岛最南端的一个高度发达的热带城市岛国。独立40多年来,新加坡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功,在人口发展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中国人口与发展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许多年来,电视戏曲节目面临困境。河南电视台办起了以豫剧为主的戏剧节目《梨园春》,并逐渐使其成长为名牌栏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梨园春》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迄今为止的研究从品牌构建、突出的文化特色等方面总结了《梨园春》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建国后,党在农村的政治传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于维护农村的政治稳定和政治整合,发动农民的政治参与,以及保证党在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成功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党如何取得这种传播效果的?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组织外传播,即对意识形态宣  相似文献   

9.
王辉 《理论界》2000,(1):29-30
中国国企的改革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 ,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但随着改革的深入 ,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的问题和矛盾不断呈现出来 ,国企的改革似乎走入了更大的困境之中。针对这诸多的问题和矛盾 ,人们提出了许多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具体办法 ,对国企改革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俗语说 :治病要治本。国企的改革 ,不能仅仅就事论事 ,它仍是整个国家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津制度乃至意识形态的一场系统改革。国企改革最终的成功 ,将要有赖于这些制度改革的成功。而这些制度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就是产权制度。只有对产权制度进行改革 ,才能最终取得改革的…  相似文献   

10.
韩璞  陈涛 《天府新论》1994,(6):57-60,72
理解与解释:主体视界与传统韩璞,陈涛文艺复兴以降,人类理性在科学、哲学、史学和法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人类理性的弘扬与申张,使理性在思想文化领域取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尤其是文艺复兴以来人类理性在科学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更...  相似文献   

11.
奚海 《河北学刊》2005,25(4):199-205
13-14世纪,曾经取得辉煌成就的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以及印度梵剧早已风光不再,而在当时的中国崛起并繁荣鼎盛的元杂剧,则成了世界三大戏剧文化之一的中国戏曲的第一座高峰。作为元杂剧重要园地的燕赵地区,既拥有像“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和白朴、马致远、王实甫这样的大家,又拥有像《窦娥冤》、《赵氏孤儿》、《西厢记》等这样的世界名剧,无论在思想的穿透力和艺术的感染力诸方面,都代表了整个元杂剧艺术的最高成就,从而摘取了13-14世纪以及整个中世纪中国和世界戏剧文化的桂冠,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历史性辉煌。  相似文献   

12.
景亭 《江苏社会科学》2007,115(3):92-96
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已成为当前中国政府改革的重要举措.服务型政府是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服务型政府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现代公务员制度,培养积极主动和精明能干的公务员队伍.中国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意味着中国在公务员制度建设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距离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服务型政府变革,必须重构公务员制度,建设以职业化体系为核心的公务员制度.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以前法国移民政策的成功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前,以"共和同化模式"为特征的法国移民政策获得了极大成功。其主要因素是:法国以"自由"、"平等"为核心的公民政治文化,是法国移民政策成功的政治因素;外国移民的"欧洲特点",是法国移民政策成功的人种因素;统一的宗教信仰,是法国移民政策成功的宗教因素;二战后人道主义、人权思想的高扬而形成的宽容、人道、大度的国民心态,是法国移民政策成功的社会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4.
无法还原的历史——“十七年文学”研究的历史症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秀明认为,对"十七年文学"应作综合整体评价。它既是20世纪中国的"十七年文学",也是具有三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的"十七年文学",同时也是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密切关联,并高度一体化了的"十七年文学"。张光芒认为,不能用硬性的价值尺度来评判"十七年文学",应该综合那个时代的文化生态,以"同情的理解",作为历史叙述的前提,尤其应对生长于时代夹缝中的富有文化启蒙意义的文学作品,作出价值重估。董之林则进一步指出了"十七年文学"研究的复杂性与艰难性,这是无法还原的历史,任何简单的评判都将失去意义,只有跳出预设的思维定式,借助理性的"知识考古",才能达到评判的意义重构。黄健则揭示了"十七年文学"与现代性重构的内在联系,从现代性重建的视角反思"十七年文学"的得失与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十七年文学”与现代性的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秀明认为,对"十七年文学"应作综合整体评价。它既是20世纪中国的"十七年文学",也是具有三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的"十七年文学",同时也是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密切关联,并高度一体化了的"十七年文学"。张光芒认为,不能用硬性的价值尺度来评判"十七年文学",应该综合那个时代的文化生态,以"同情的理解",作为历史叙述的前提,尤其应对生长于时代夹缝中的富有文化启蒙意义的文学作品,作出价值重估。董之林则进一步指出了"十七年文学"研究的复杂性与艰难性,这是无法还原的历史,任何简单的评判都将失去意义,只有跳出预设的思维定式,借助理性的"知识考古",才能达到评判的意义重构。黄健则揭示了"十七年文学"与现代性重构的内在联系,从现代性重建的视角反思"十七年文学"的得失与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关于“十七年文学”整体评价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秀明认为,对"十七年文学"应作综合整体评价。它既是20世纪中国的"十七年文学",也是具有三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的"十七年文学",同时也是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密切关联,并高度一体化了的"十七年文学"。张光芒认为,不能用硬性的价值尺度来评判"十七年文学",应该综合那个时代的文化生态,以"同情的理解",作为历史叙述的前提,尤其应对生长于时代夹缝中的富有文化启蒙意义的文学作品,作出价值重估。董之林则进一步指出了"十七年文学"研究的复杂性与艰难性,这是无法还原的历史,任何简单的评判都将失去意义,只有跳出预设的思维定式,借助理性的"知识考古",才能达到评判的意义重构。黄健则揭示了"十七年文学"与现代性重构的内在联系,从现代性重建的视角反思"十七年文学"的得失与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吴秀明认为,对"十七年文学"应作综合整体评价。它既是20世纪中国的"十七年文学",也是具有三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的"十七年文学",同时也是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密切关联,并高度一体化了的"十七年文学"。张光芒认为,不能用硬性的价值尺度来评判"十七年文学",应该综合那个时代的文化生态,以"同情的理解",作为历史叙述的前提,尤其应对生长于时代夹缝中的富有文化启蒙意义的文学作品,作出价值重估。董之林则进一步指出了"十七年文学"研究的复杂性与艰难性,这是无法还原的历史,任何简单的评判都将失去意义,只有跳出预设的思维定式,借助理性的"知识考古",才能达到评判的意义重构。黄健则揭示了"十七年文学"与现代性重构的内在联系,从现代性重建的视角反思"十七年文学"的得失与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土地改革中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成效显著.这一运动的效果,在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有所反映,作家通过对知识分子形象的贬低批判和他者化,完成了将意识形态所定型的知识分子形象内化的思想改造,"成功"地将自己身上的"知识分子气"剥离出去.而恰是因为这种知识分子叙事的"去知识化"的追求过甚,限制了土改叙事的高度与成就.  相似文献   

19.
李春雷的报告文学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宏大叙事的特点。纵观李春雷的报告文学创作,经济改革就像一条核心线索,贯穿其创作的始终,最终聚合为鲜明的叙事主题"改革"。在真实地再现事实的基础上,李春雷的叙述不拘泥于个别事件的即时报告,而是以事件为酵母,展开对社会、历史和文化全方位的思考。在写作过程中,李春雷致力于报告文学文体新品格锻造的努力,使其创作呈现出跨文体写作的特征。李春雷报告文学的宏大叙事,取得了艺术上的成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世界上开展社会调查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社会调查经验教训最丰富的政党西方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引进,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又存在着许多问題中国至今尚未形成充分体现自己特色的社会调查学必须立足中国,借签国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和中国社会调查史实基础上,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西方的关系”“历史与理论、方法的关系”“现实与历史、虚拟的关系”以下简称“马中西”“史论法”“实史虚”关系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创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阒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调查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