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前期,天地会在广东不少地区存在,说明天地会在广东已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合法性。清前期广东天地会的合法性有三个基础:首先是合利益性,即符合一部分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需求。其次是暴力恐吓,暴力可以使天地会直接获得诸多财物来直接满足组织成员的利益需求,进而获得这些组织成员的忠诚与支持;还可以使那些原本不愿加入天地会的社会成员被迫支持或加入天地会,从而扩大了天地会的合法性基础。第三是符合“遇事互相帮助”的社会价值观,这一价值观通过集体抢劫谋得经济好处、对付乡村劣绅、借避免被人欺侮来体现。这三个基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清前期广东天地会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其实质就是要维护和增强执政党的合法性。合法性是指一个政治系统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信仰和忠诚,反映社会对政治系统认可状况和程度的政治关系。合法性基础包括物质经济因素和精神心理因素两方面,物质经济因素是更强调为基础的因素,经济功绩与价值体系以及制度程序共同支撑着合法性的存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合法性基础主要包括:绩效、意识形态、社会公正、政治民主、党群关系。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以意识形态为主、以经济绩效为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三个的合法性基础的时期。进行合法性基础的重塑和增强,是当前中国共产党对新形势的挑战与诉求的回应。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其实质就是要维护和增强执政党的合法性.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合法性基础主要包括:绩效、意识形态、社会公正、政治民主、党群关系.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以意识形态为主、以经济绩效为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的三个合法性基础时期.进行合法性基础的重塑和增强是当前中国共产党对新形势的挑战与诉求的历史必然回应.  相似文献   

4.
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是指执政党在一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条件下实现稳固有效执政所具备的基础和条件。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对于增强执政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执政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和加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提高执政的有效性,具有固根护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社会,任何执政党都存在合法性问题,合法性是执政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公众对执政党掌握政权和运用权力认可和支持的程度实质上是执政合法性生成的重要基础.执政党的合法性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从执政党如何提高执政绩效、创新意识形态、健全民主制度和加快社会化进程、塑造政治人等方面论述执政党合法性建设问题.文章重点分析了经济发展、价值观念认同、制度规范合理、公民参政议政能力提高等在执政党合法性生成方面发挥的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新世纪党的建设要不断拓展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三个代表"思想拓展了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了工人阶级政党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的辩证统一,新世纪执政党建设要深入地研究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拓展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基础,把执政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清前期政权是带有准国家性质的地方政权,受传统“中国观念”的制约,建构政权统治的合法性是维护政权存在与稳定的首要任务。在努尔哈赤时代,一度通过强化满洲民族认同来塑造对后金政权的认同,构建统治的合法性,但是由此产生的激烈民族矛盾,削弱了政权统治基础。皇太极时代,在“中国观念”的影响下,清前期政权经历了从“属国”到与明朝争夺天下的不同定位,从而完成了统治合法性的建构,为入主中原、重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赵静  韩华 《南都学坛》2007,27(1):117-120
执政合法性问题是关系政治秩序的稳定性和尊严性的重大问题,直接决定政权的获得和巩固,是执政党不能回避的根本问题。为此必须确立顺应民意的科学的绩效观,维护人民的利益和促进大多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构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群众基础;塑造法理型权威,建设法治型政府、参与型政治、责任政治和程序政治,构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制度基础;同时要保持意识形态的与时俱进性,强调主导意识形态的优势,不断开拓现代意识形态资源并增强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和亲和力,完善和优化政治社会化的方式,以构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9.
运用博弈论原理分析了政府征税的依据、税收筹划活动的实质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税收筹划是纳税人的最优策略和税收筹划活动利国利民等一系列结论,从而诠释了税收筹划的合法性基础,并为政府和纳税人提出了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10.
11.
在人类社会,政治秩序需要政治权力来塑造,但是政治权力并不一定能持久地维持政治秩序.政治秩序要得以持久,还需要政治合法性."合法性"是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到底什么是"合法性",中国政治合法性基础如何,以及如何维护.笔者就此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2.
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是执政党的生命。随着执政时间的推移和执政条件的变化,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也要不断地变化以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历经建设和改革,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也随着形势的变化产生了两次变迁并成功地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进入新世纪以来,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大的变化,现有的执政合法性基础面临着重大挑战,如何面对新的形势并有效地构建能保障党长期执政的新的执政合法性基础成为了艰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孔子从本质论出发,把仁作为礼的合法性基础,认为仁是人的本质,礼是仁的表象,试图解决礼的自觉性问题,突出礼的道德属性。孟子从生成论出发,把心作为礼的合法性基础,认为礼是心的扩充,试图解决礼的知行问题,突出礼的主动性。荀子从目的论出发,把善作为礼的合法性基础,礼既是实现善的手段,也是最高的善,他试图解决礼的权威性和强制性问题,突出礼是一种等级原则。  相似文献   

14.
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合法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政治体系及常规性社会组织一样,黑社会性质组织也有个合法性问题。不过,由于受其组织性质的制约,其合法性的实质是在形式上满足社会主流价值规范的要求,获得不良群体或弱势群体及其成员、以及少数对社会主流价值规范缺乏认同感的官员的认可与支持。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合法性有三个基础:符合部分社会成员的某些利益需求;在形式主义和地方主义价值取向下,表现出与某些社会主要价值观的一致性;暴力恐吓。这三个基础实际上反映了黑社会性质组织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孔子从本质论出发,把仁作为礼的合法性基础,认为仁是人的本质,礼是仁的表象,试图解决礼的自觉性问题,突出礼的道德属性。孟子从生成论出发,把心作为礼的合法性基础,认为礼是心的扩充,试图解决礼的知行问题,突出礼的主动性。荀子从目的论出发,把善作为礼的合法性基础,礼既是实现善的手段,也是最高的善,他试图解决礼的权威性和强制性问题,突出礼是一种等级原则。  相似文献   

16.
政治合法性理论及其分析架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法性理论的分析架构主要包括合法性的实质、基础,合法性危机的成因、表现、应对策略等内容。合法性在政治学上是指公众对政治统治的认可与支持,它关系到政治统治何以持久的问题;合法性基础可以通过纵横两个向度的指标来衡量。在横向上需要考察统治的合利益性、合道德性与合法律性因素;在纵向上则需要研究合法性的历时性特征。民主是现代政治体系合法性的唯一源泉;如果合法性的基础被削弱或被破坏会出现合法性危机,合法性危机的直接表现就是政治不稳定;应对合法性危机可以有改革或革命两种选择。  相似文献   

17.
西方哲学自诞生以来,无论是在古代、近现代时期,还是在后现代时期,一直在为自己进行“合法性”论证。后现代哲学对此前哲学的突破,就在于它质疑了后者的以“同一说”、“树喻说”和“独断思想形象”为要素的“三位一体”的“合法性”基础,并在“哲学就是概念的创造”的旗号下,以“差异说”、“块茎说”和“游牧思想”为基础的“三位一体”重塑了后现代哲学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8.
面对机动车高度增长所引起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和城市空气污染问题,许多地方政府试图以限行措施来加以应对,但在行政法上其合法性并非是全无争议的.限行在行政法上性质应当属于行政命令,结合《立法法》的规定和目前限行的制定者多为地方县市这两点来看,限行措施的形式合法性依赖于上位法的授权.《道路交通安全法》提供了基于交通安全通常目的的常态化限行授权,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却不能做出同样的解释.在实质合法性的层面,目前的限行措施,比如杭州市的限行措施,难以通过行政法上比例原则的考验,有值得商榷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将合法性理论运用于大学学术权力分析,探讨大学学术权力合法性问题,其根本目的在于破解大学学术秩序"何以可能"及"何以持久"的问题,是探索存在于大学之中的学术权力是否具有合法性,凭借何物得以合法存在,凭借什么获得学术组织成员的集体认同。通过该问题的研究探讨,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大学学术组织内部权力构造与组织发展模式,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对政权合法性问题的探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俄罗斯的经济转轨进程不是一个单纯的政治或经济过程,单一的政治学方法和经济学方法无助于问题的分析和解释.有鉴于此,本文使用了社会科学中普适性较强的一个分析工具--制度经济学--研究俄罗斯的政权合法性问题,同时探究俄罗斯经济追赶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