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不法性就是指事物在静态和动态上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属性。邪教非宗教,其在信仰对象、组织性质和社会功能等方面与正规合法宗教有明显区别,邪教会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具有不法性。法律是一种有效的规制邪教的工具。一些国家制定了专门的反邪教法,并成立了专门的行政机构以加强司法打击邪教的力度和措施,这对于我国当前对邪教的规制具有借鉴意义。制定专门的反邪教法律、改革宗教管理制度、完善宗教政策和开展国际合作是我国当前规制邪教不法性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宗教与邪教是一对“孪生”的文化现象,但他们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历程却迥然有别.以社会性为切入点,从哲学的高度和历史的视野,对宗教与邪教的本质区别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揭开其神秘的外衣,进一步推进文化反邪.  相似文献   

3.
宗教和邪教本身没有任何关系,形式上类似宗教和实质上的邪恶,是邪教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本质规定。论题以基督教为例,阐述了基督教眼中的"异教"和"邪教",具体分析了邪教对基督教的教理教义和教规礼仪进行歪曲和篡改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特征,从形式和本质上梳理了邪教与基督教的关系,提出防范邪教必须加强对宗教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邪教与宗教相伴而生,彼此影响,并行发展。宗教性成为中西方所有邪教的一个突出特性。邪教是具有宗教异端性和社会危害性的社会现象。宗教性是邪教之所以称“教”的基础,而社会危害性则是邪教之所以称“邪”的关键。缺少了宗教性,邪教概念则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宗教“邪教”说辩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首先考察了“邪教”一词的历史渊源,分析了传统与当代“邪教”概念在具体定义上的本质区别,强调不能沿用封建社会的正统观念,将“邪教”视为历史上民间秘密宗教的代名词。接着,作者针对太平天国宗教是“邪教”一说,就洪秀全是否是一个借宗教起家的“骗子”和“淫棍”,如何理解洪秀全在起义前夕所发布的恐怖性宗教预言及其“造神”举措,如何理解洪秀全对内部所实行的严格控制,圣库制度与邪教敛财是否是一回事等逐一进行了辩驳,对借“邪教”说全盘否定洪秀全与太平天国的偏向提出了质疑。作者还就围绕"邪教"说所反馈出的学风等问题谈了自己的一些感想。  相似文献   

6.
邪教特征论     
本文从披着宗教外衣反宗教 ;宣扬“末世论” ,制造社会恐慌 ;非法聚敛钱财 ;对教徒进行精神控制 ;秘密结社 ,危害社会 ,对抗政府等五个方面 ,对古今中外的邪教、特别是“法轮功”的本质特征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7.
邪教是否属于宗教?反邪教与宗教信仰是否冲突?如果两者不冲突又如何实现两者的"两全"?这些是我国反邪教法的理论瓶颈,也是我国在反邪教国际斗争中的软肋。刘正峰、周新国两位教授合著的《邪教的法律治理》在宗教事实评价标准基础上提出的邪教事实宗教说、国际宗教自由有限自由说及其反邪教立法建议,突破了我国反邪教法学的三大理论瓶颈,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的反邪教法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传统宗教和邪教的社会观的比较,分析二者对社会的认识的截然不同,对社会的态度的不同。从而揭示了邪教的社会危害作用。同时,也对传统宗教的社会观、社会作用,以及社会地位,进行了分析。以利于人们在批判邪教的同时,正确的认识传统宗教,保护其合法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邪教是否属于宗教?反邪教与宗教信仰是否冲突?如果两者不冲突又如何实现两者的“两全”?这些是我国反邪教法的理论瓶颈,也是我国在反邪教国际斗争中的软肋。刘正峰、周新国两位教授合著的《邪教的法律治理》在宗教事实评价标准基础上提出的邪教事实宗教说、国际宗教自由有限自由说及其反邪教立法建议,突破了我国反邪教法学的三大理论瓶颈,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的反邪教法研究。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西邪教观念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邪教是中文专有名词。Cult词源并无贬义 ,近代以来 ,Cult虽引申出一定贬义 ,却不等于中文的邪教含义。因此 ,将法轮功译为Cult易于引起西方社会的误解。邪教虽产生于新兴宗教 ,但新兴宗教未必都是邪教。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 ,中西方对待邪教的态度和政策并不相同 ,但法轮功却无疑是真正的邪教  相似文献   

11.
宗教分为官方承认的合法宗教和未经官方承认的民间宗教两大类。中国古代的合法宗教主要是佛、道二教,民间宗教则种类繁多。合法宗教是正教,而民间宗教往往被视为邪教。中国古代的民间宗教源远流长,其形成并风行的原因主要是弱势人群需要有精神寄托,其教主可分为八种类型。根治民间宗教风行的办法是对百姓“富之”与“教之”,对于违法的邪教教主则应绳之以法。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社会存在着许多民间宗教,依照社会学的观点,这些宗教可以分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等4种类型,各种类型虽然有明显的差别,但也存在交叉现象.由民间宗教而起的,最终转变为"邪教"的,不但被明清王朝的法律严加禁止,还曾经遭受过残酷镇压,其中成败的教训值得深思.不管邪教以什么形式出现,对于现有的社会秩序都是威胁,因此如何制止邪教的产生,防止邪教的蔓延,消除邪教产生的根源,肃清邪教的影响,就不仅是明清王朝所关注的问题,也是现代国家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膜拜团体是根据英文表述教派的“cult”一词而来,是人们对一些有别于美国正统基督教各种教派的称呼,这里多少带有轻蔑或者贬义之意,对不同于自己所信仰的宗教称之为膜拜团体是不公正的.美国膜拜团体和反膜拜团体运动几乎是同时诞生的孪生兄弟,反膜拜团体运动是美国宗教界和世俗界反对膜拜团体的人发动的.对于那些直接危害到社会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膜拜团体,美国政府采取了直接武力干涉的手段.膜拜团体与新兴宗教和邪教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14.
在联合国赞助下,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和中国人民大学于2000年11月在京共同举办了“邪教问题国际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围绕邪教与社会、邪教的本质与特征、邪教的历史与现状、邪教的危害与治理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1.关于邪教的定义及与宗教的关系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关于邪教的定义,其要点如下:(1)是具有一定信徒、组织的群体而非个人;(2)教主声称有超凡能力,具有卡里斯玛式的手段;(3)有一套似是而非能迷惑人的异端邪说;(4)信徒在思想和行动上受到严密控制,身心健…  相似文献   

15.
反人类、反社会、反宗教、变相恐怖组织,是法轮功的邪教本质.其惑众手段是修心健体的旗号、严密的组织体系、现代传媒手段的利用、凭借着迷信文化的历史积淀、对现实问题的随意曲解与低科学文化素质、政治意识淡薄、易受心理暗示人群的结合.其危害在于破坏我国社会指导思想的基础,影响群众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扰乱正常的生活、学习、生产秩序,残害生命人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刻理解中西方邪教基本概念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清晰准确地认识邪教的本质特性,从宗教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等不同学科的角度对中西方邪教基本概念的区别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并对中国学术界关于邪教特性的繁多看法作了批判性回顾,认为邪教的本质属性体现在宗教性和社会性两个方面,前者表现为宗教异端性,后者表现为社会危害性。缺此二性中的任何一种,则不成其为邪教,而邪教的其他一切属性均由这两种属性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17.
宗教作为信仰,因为宗教是人类迄今为止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四种方式之一,宗教是精致的唯心主义哲学,有一套思想理论体系;宗教有构成信仰的全部内容。正确对待宗教信仰,必须分清两个区别,即宗教与迷信的区别,宗教与邪教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上的民间宗教、秘密宗教、邪教 ,不管其显露的政治倾向如何 ,其教首创教传教的原始动机一般都是利益的驱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以宗法制度为基础 ,以“宗教信仰”相号召 ,是明清邪教家族性传教的基本形式。明清时期难以计数的大小邪教教主会首借传教以致富 ,大肆攫取现世利益 ,其财产之积累 ,甚至富埒王侯公卿。  相似文献   

19.
社会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的社会观是决定其和社会、和人类的态度的基础.正教和新宗教、邪教的社会观既有一致,又有着根本的区别.在量的方面一致,在质的方面相反.新宗教和邪教的社会观基本是一致的,但在其社会观付诸实践上,又有着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化心理学的方法 ,分析了中国当代邪教法轮功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和膜拜成因 ,信众皈依过程的心理类型 ,痴迷信众的病态幻想和妄想特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宗教问题的论述是我们把握好当前与邪教斗争的政策与艺术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