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崔海正 《东岳论丛》2001,22(4):122-124
秦观秋意词数量虽不太多 ,但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秦词更为独特的侧面。其题材范围更为拓展 ,更具生命的活力 ;在艺术构思、表达方式、音乐性等方面更有个性特色。秦观属多愁善感的才子型词人 ,性格较为脆弱 ,逢秋而悲 ,毫不奇怪 ;秦观多才多艺 ,其词“情韵兼胜” ,他的秋意词能够创新出奇 ,亦是情理中事  相似文献   

2.
简论秦观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省)人。他多才多艺,不仅“博综经史”,工诗能文,娴于音律,精于书法,并且通晓兵书、医术,但都被其词名所掩。在文学史上,他是以一个杰出词人出现在北宋文坛上的。传世秦观词,较可信的是两宋本(宋乾道杭郡本和高邮军学本)《淮海词》的七十七首。此外,《草堂诗余》、《花草粹编》、毛晋本《淮海词》以至唐圭璋编《全宋词》,尚辑有逸词若干首。其可靠程度,尚有争议。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词史上,北宋词人秦观向来被推为婉约派杰出的代表。他的《满庭芳》(山抹微云)词,则是他的著名代表作,前人论词、选词莫不涉及此篇;然而论点互异,迄无定见。近年沈祖棻先生认为这首词写“在将要离开此时所在地汴京的时候”,词中“蓬莱”是指秦观曾在东京供职的“秘阁”,“‘蓬莱旧事’,即指在东京的一段生活而言”。此一观点可能受到前人影响。清代陈廷焯说:“少游《满庭芳》诸阕,大半被放后作,恋恋故国,不胜热中。”沈先生只是用形象化的语言阐述了这一看法。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宋词选》则把“蓬莱”释为“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并说:“这里指作者过去寻欢作乐的地方。”俞平伯先生《唐宋词选释》在引述《艺苑雌黄》几句话后,说:“会稽虽旧有蓬莱阁,在龙山下,本篇是否确指其地未可定。”  相似文献   

4.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鹤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落红万点愁如海。  相似文献   

5.
扶平凡 《天府新论》2007,(Z1):212-213
对秦观诗风的评价,自元好问之后众口一词,均以“女郎诗”目之。事实上,秦观诗风格多样。绝非“女郎诗”所能囊括。他的诗歌风格可以概括为:清新妩丽;女郎诗;严重高古;豪而且工。  相似文献   

6.
邓建 《江汉论坛》2014,(6):87-90
流寓雷州是秦观人生的最后一个时期,他人至老境,心境惨然,在累受迁谪、颠沛流离中遭遇的种种人生苦劫与世间无常皆寓之于诗文。秦观流寓雷州诗文的情感心态极其纠结,遍历幻灭、痛悔、苦闷、消释、暂憩、不甘等种种,而最终达于平复与超脱。这批作品浑朴苍劲,尽脱铅华,是秦观晚年灵魂纠结与超脱的最本真的写照。  相似文献   

7.
王世立 《船山学刊》2009,(2):146-149
秦观前期词中的“旷达”,主要由三种方式体现:自然景物的陶冶;历史反思;超现实的游仙主题。这种旷达并不彻底,而是带有某种矛盾与隐忧,这是认识秦现性格及前后期词风转变的一个突破口,也是解读词人心路历程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8.
宋代贬谪词有三大情感类型:感伤缠绵、悲愤执着、旷达平和。其中,感伤缠绵类包括时光流逝之感伤、功名成空之感伤、漂泊无依之感伤;悲愤执着类情感包括对对奸佞小人的指斥、对自我高洁人格的标榜和肯定、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旷达平和类包括在山水自然中的旷达,在佛道思想下的旷达,以及旷达的最高化境——随遇而安、无往不适。这三种情感类型分别受到宋玉、屈原和陶渊明的巨大影响。从时代上来看,感伤缠绵类情感在宋代贬谪词中最为普遍,但更典型的表现是在北宋贬谪词中;悲愤执着的情感集中表现于南渡前后;旷达平和的情感虽在北宋苏轼笔下有突出表现,但更普遍地表现于南宋贬谪词中。  相似文献   

9.
黄琼珊 《南方论刊》2004,(6):56-56,52
音乐是一门听觉、时间的艺术,是一门“直指人心”的艺术,它能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音乐的作用,是人们通过对其欣赏,受其熏陶而达到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我们让学生学会欣赏,在欣赏中体验音乐作品的内涵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本文试谈谈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0.
张宏生 《社会科学》2012,(2):168-178
王次回在明清之际受到较大的关注,他的诗对纳兰性德很有影响,纳兰的不少词都是借鉴王氏的作品而写出来的。纳兰对王次回的学习,有时是直接的引用,有时则是经过精心的安排,有所转化,无论是字面还是命意,往往都有自己的追求。纳兰之所以如此明确地向王次回学习,原因之一是因为他的词和王次回的诗一样,都属于艳诗的传统,有着相似的情感指向,但纳兰用词体来写,仍然有着特定的文体特点。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体现了他对这位前辈的敬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时代的特色,即借鉴前人作品而为当代文学,巧妙地把那些资源化为自己的声音,由此,也可以对人们探讨明清文学之间的传承接续关系,提供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11.
引言 語言中的詞,無論关于詞的定义;关于詞在語言体系中的基本属性;关于詞在語言結構中的地位、范圍、职能以及关于詞的內容与形式問題等等,在普通語言学中,都是值得討論和研究的。 詞是什么?中國語法学家以往會經从不同的角度給詞下过定义。例如: 詞是“說話的时候表示思想中一个观念的‘語詞’”。(甲)詞是“語言的最小意义單位”。(乙)詞是“語言的最小的独立运用單位”,因为“我們听人說話,耳朵接触一連串声音,同时腦子里接受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词一出现即以其深婉的情思和柔美的境界赢得了世人的喜爱,婉约因此而成为词之正宗。在众多婉约词人中,秦观的词,“辞情相称”(清朱彝尊《词综》卷六引蔡伯世语),写出一种纤细幽微的柔美之境;而作为旷世才女的李清照,力主“词别是一家”,推尊婉约词风,其词作也清新俊丽,柔婉细腻。二人因此成为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作为婉约词的杰出代表,秦观李清照的词有许多相同点,首先,风格上秦李词都具有清丽的特点,秦词柔婉清…  相似文献   

13.
作家的情感体验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环节。本文拟从创作心理和作家的智能结构方面,考察情感体验对于创作的意义,探讨作家体验的“内省”特征。一深切地体验人的感情,这是托尔斯泰艺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艺术论》中多次说:“作者所体验过的感情感染了观众或听众,这就是艺术。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  相似文献   

14.
船山词继承了辛弃疾写闲愁的特点,其"闲愁"与唐宋富贵闲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王夫之词多写闲愁的原因,一是情郁于胞子中,借助词来委婉抒情,表现了对国家、对民族命运的忧虑物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二是有意识地提倡雅正词风,对清初流行的《花间》艳词词风有反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具体的审美体验产生于美的形象的形成过程之中,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欣赏也可理解为审美主体的自我欣赏,即个体的人站于族类立场上的孤芳自赏。审美主体通过感官与想象从对象世界中体验到自身的生命活动,成为对象性存在和对象的“生命表现”。而以偷窥为视角,作为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契链点,它们之间的和谐则为之打破。偷窥中的体验冲突是它内在的关系模式,故审美主体的审美体验则以心灵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为一方,以心灵的产物为另一方,二者之间的对立程度的深刻和尖锐使任何消除这种对立的希望都变得沉重起来。  相似文献   

16.
论舍勒价值情感现象学中的情感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理性在舍勒的价值情感现象学中是一个未明确提出,却始终隐含其中的重要概念,它标识的是人类精神结构中的非逻辑方面所具有的法则和秩序,即“感性的价值偏好的理性秩序”。与精神的逻辑方面——逻辑理性相比,情感理性具有优先性、在此性和不可证性三个特性。舍勒认为情感理性的认识对象只能是存在于本质领域的先天、客观、绝时的价值及其等级秩序,而情感理性在价值认识活动中具体展现为感受、偏好与爱之间的层层奠基关系以及存在于它们各自中的内在法则。因此,情感理性是客观价值秩序得以可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王伟 《中州学刊》2020,(9):141-147
"词心"是冯煦在总结前人词学思想并借鉴司马相如"赋心"理论的基础上,针对秦观词提出的重要词学范畴。冯氏"词心"说以秦观敏感心性与外在遭际变化为阐释核心,统摄少游令、慢诸体创作,为其词风迁变增添新的解读语境和接受话语。冯煦之后,沈曾植、况周颐、王国维等学者又各从不同维度对"词心"说予以增益,进而使其在学术内涵上呈现出流动性。在"将身世打并入词"的创作语境下,秦观之身世沉浮与其词风迁变确具共时同振关系。秦观个人遭际的阶段性特征,通过词心而推动词风变化,使其词由俗艳,经哀怨,迁为愁苦,终滑入凄婉、凄厉之调。词心助秦观词品提升,并最终造就了他雄霸元祐至崇宁三代词坛的词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清代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境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词境表现特征与要求的探讨,二是对词境生成与创造的考察,三是对"境"作为词作之本的标树。上述三个维面,展开了词境之论,较为完整地构建出了古典词境论的论说空间。  相似文献   

19.
论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情感教育包括英语在内的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通过爱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等途径 ,用启发诱导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中国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味论,其发展轨迹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宋代,"味"作为审美范畴被引入词学批评中;清代前中期,"味"范畴开始在词学批评中升格;清代中后期,"味"范畴在词学批评中得以深化;近现代,"味"作为词学范畴仍然得到承传运用与充实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