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当前的学术乱象或学术不规范现象大致可分为非学术思考、非学术表述以及非科学方法操作三种情况。当然,在学术与非学术、科学与非科学之间没有截然的界限,但是“理性、真理、逻辑、可重复”则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每一位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以及学术批评工作者所应当追求的。  相似文献   

2.
任何学术流派都有其相当影响,且独树一帜的学术内容和被同行学友、门人等拥戴的标志性人物。扬州学派的代表人物“高邮二王”(即王念孙、王引之)于音韵、训诂、校勘的成就,足掩前哲,竦桀时代,成为一座学术高峰。其学术渊源来源于乾嘉汉学,特别是直接衍承其师戴震;其治学宗旨为“实事求是,研经求道”;其学术风格为“求真务实、勇于创新、耻于蹈袭”;主要的学术表征是“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广博精深,综贯会通”、“好学深思,创新兼容”。“二王”的学术思想、学术渊源、学术风格、学术表征引领时代,成为时代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3.
曾敏慧 《云梦学刊》2006,27(3):10-11
陈平原先生在当今一代的学者中是出类拔萃的。参读余三定老师《博取杂用,守旧出新——陈平原治学述略》(载《云梦学刊》1994年第1期)及一些资料,觉得陈平原先生在学术上的成就离不开他的“人间情怀”。陈平原先生的学术追求、学术思路、治学方法、治学精神是学术界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这一代人认真学习、思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国际学术领域,跨语言学术共同体和各种单一语言学术共同体同时并存。对此,当近年来大陆学术界各学科学者都在纷纷谈论与国际学术规范“接轨”时,也有人提出了应该注重区分相异的语言和学术共同体中存在着不同传统规范的问题。在后一类观念里.就社会科学领域的特例来谈者远多于自然科学领域。这显然是与后者比起前者来说,接纳“新学”的学术思维和学术传统更为完全、彻底有关。  相似文献   

5.
被誉为“临川才子”的清末民初著名学者李瑞清是一个在书法、美术、诗文诸方面都有着突出成就的文艺家。李瑞清融国学与艺术为一炉,成就了他书法作品特有的书卷气,被称为“中国书法家精擅北魏者,一千四百年来第一人”;于国画技法则造诣精深,在画派中别具风格。他诗文词赋也有深厚的基础和较高的水平,诗歌方面属“汉魏六朝诗派”,在近代诗坛上占有重要一席。李瑞清还是一位传薪度针的艺术教育先驱者,曾由他主持的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是我国第一所师范大学。无疑,李瑞清在我国近现代文化史、教育史和学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田畔 《云梦学刊》2009,30(4):30-31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术。 所谓时代学术,我以为并不是或不只是谁比谁多说了什么,又考证出什么,它首先是要反映出该时代的学术风尚或风貌。这才能抓住最本质的东西。才称得上是“某时代学术”。  相似文献   

7.
杨明照先生是著名《文心雕龙》研究专家。《〈文心雕龙〉校注》是其学术生涯的奠基之作,被誉为“龙学”一个“薪的断代”。60万字的《〈文心雕龙〉校注拾遗》则是积40年研究成果的巨著,被称为《文心雕龙》的“小百科全书”。100万字的《抱朴子外篇校笺》是继往开来的里程碑式的立身大著。其它学术论著,也发前人所未发,在海内外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宏超 《云梦学刊》2006,27(4):38-39
中西传统学术概念与今日学术之界定是不同的。从“学术”含义而言,《说文解字》谓“学”与“教”通,“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广雅·释诂》则谓“学,效也。”《说文解字》释“术”曰:“邑中道也”,引申之义为门径、方法。可见,在传统语境中,中国古代学术具有通识教育的倾向,与西方古典学术概念类似。在西方古典学术传统中,与学术相关的真理概念具有宗教、道德和认知的三重维度。  相似文献   

9.
薄洁萍 《云梦学刊》2009,30(4):21-21
讨论中国传统学术与当代学术的关系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可以大体梳理一下中国传统学术的发展脉络。据相关学者考证,先秦时期除了作为最早学术分类的“六艺”外,还存在着“孔门四科”这样的分科性学术门类。即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是孔子教授门徒的四种学术科目。钱穆说:“言语如今言外交,外交政事属政治科,文学则如今人在书本上传授知识。但孔门所授,乃有最高的人生大道德行一科。”到明清时代,开始由考试科目或书院讲授科目.逐渐向近代意义上的学科演化,形成了所谓“儒学四门”——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词章之学与经世之学。曾国藩明确将“孔门四科”与“儒学四门”联系起来,他说:“为学之术有四:日义理,日考据,日辞章,日经济。义理者,在孔门为德行之科,今世目为宋学者也。考据者,在孔门为文学之科,今世目为汉学者也。辞章者,在孔门为言语之科,从古艺文及今世制义诗赋皆是也。经济者,在孔门为政事之科,前代典礼、政书,及当世掌故皆是也。”(以上考证参见左玉河《从“孔门四科”到“儒学四门”——对中国传统学术分类的一种简略考察》)  相似文献   

10.
论王国维的伟大学术成就对当代世界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高度评价王国维于20世纪初首倡“世界学术”的宏伟前景,又从学术根柢、学术视野和学术成就等角度论证王国维本人已达“世界学术”的高度;指出王国维所继承和发展的意境说理论是世界上唯一的以中为主、三美(中国、印度、西方美学)皆具的美学理论体系,取得领先的学术地位,并也适用于西方文艺名著的评论和研究;王国维的论著运用了中西所有的研究和写作的方法,不仅与其划时代巨著之平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且其本身也有独立的学术价值,具有典范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许有攸 《云梦学刊》2006,27(4):41-41
张岂之先生在《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序》中指出:“学术史必须研究‘学术’,而‘学术’的载体主要是学术著作。著作是学术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当然还有其他形式。”在这里我比较关心的是在学术史的书写中,除研究者们耳熟能详的大部头代表作以外的其他形式的学术载体。那些与学人日常生活更加贴近的学术载体,如散见于当时报刊、杂志上的文章,社团或学院组织的学术演讲,学人与师友门人之间的相互酬唱,读书札记等,都展现了丰富鲜活的历史现场,这些多样的学术载体所承载的内容有时比经过历史、  相似文献   

12.
周国栋 《齐鲁学刊》2002,(2):138-144
清末的经今古文之争在经学时代结束后虽然基本停止, 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这两份学术遗产,作为传统学术的重要部分,在现代学人那里却仍然 被当作重要的学术思想资源继承下来了。学术思想界里的趋新与守旧、“信古”与“疑古” 之争其实就是晚清经学之争延续的一种表现。但现代学人并非简单地继承和发展两种经学遗 产中的一种,而是同时批判地承受了两种经学遗产,并以现代学术的精神理念加以改造转化 ,使其成为现代学术得以生发的重要“学术资源”。  相似文献   

13.
论学术与学术标准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当前,我国学术成果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直未能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和建立起真正的学术标准,其原因就在于对“什么是学术”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未有明确的认识。没有明确认识,又有学术外部与内部的原因。因此,只有对“什么是学术”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对此取得共识,才能摆脱现在的困境,使我国的学术有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术“情理化”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玉 《天府新论》2003,3(2):89-91
当今学界普遍存在着一种学术情理化的倾向 ,即把学术问题日常生活化 ,不是从学术理论上探究学术问题 ,而是用日常生活的简单道理来讲述学术问题。学术属于知识范畴。“学理”是从科学的角度讲理由和提供证据 ,它实际上是对事物和社会现象作理论上的深刻追问。日常情理本质上是“合情合理” ,即合乎人的情感特点和人在交互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日常的“理”是一个社会范畴 ,即道德和伦理的范畴。学术情理化在学术上最为深藏的表现就是“学习性学术”  相似文献   

15.
《四川社科界》2010,(1):62-63
(一)大型学术交流会1、“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学术研讨会 2006年5月10日,由北京市法学会、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主办、四川省犯罪防控研究中心、北京市应用法学研究中心承办、法学家网协办的“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学术研讨会在西南科技大学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6.
周述雅 《云梦学刊》2010,31(3):159-160
吴励生的学术评论集——《学术批评与学术共同体》(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不仅收录了包括吴励生与叶勤合作并执笔的对孙绍振文论的系统研究论文以及对毛翰诗论的整体论评,而且包括对杨玉圣的学术志业的综合批评,以及对法学家贺卫方、邓正来的知识批判。正如杨玉圣在序言中所说:“励生的学术理想是总结、反思当下中国学术生态、学人及学术共同体的既往、现状及未来的命运。”吴励生“对于包括学术在内的转型中国的整体把握、深度忧思和深切的憧憬”,令人钦佩.也深受鼓舞。  相似文献   

17.
余悦 《江西社会科学》2005,(12):226-233
两年来,《江西社会科学》杂志“赣籍学术名家研究”专栏的设置,一批有分量成果的推出,是学术史个案研究的集中展示,对于学术史研究具有启迪性、示范性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时间上,既要重视从古到今的通史式研究,又要重视当代学术的研究,还要特别关注现代学术的研究。因为现代正是一个社会激烈转型,学术多姿多彩的演变期。二是在空间上,既要重视社会思潮对学术的影响,又要重视学术事件、学术活动,还要特别关注学人个案的研究。因为学人始终是学术的中心,学术思潮、事件、活动及其嬗变,都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律动。三是在范式上,区域性学术史的研究,既要关注全国范围内的共性,更要关注特殊区域内的个性。因为在一定的时期内,各地形成的学术“小气候”与全国的“大气候”有很大的差异性。当前的学术史研究,应该从大呼隆走向厚重,从粗糙走向精致,从表层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8.
邢东田 《云梦学刊》2006,27(4):22-23
评价问题本来不是个问题,却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关键就在于目前的学术评价缺乏必要的公正性。学术评价作为一种学术权力,不公必然导致腐败,不是促进学术而是促退学术。这一点已经成为学界大多数人的共识,只有少数人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不愿承认,或轻描淡写地将学术腐败说成是“学术不端”。腐败也好,不端也好,我们搞当代学术史,这个问题是绕不过去的。如果当代学术史缺了这一块,就是一部不完全的甚至是被歪曲的学术史。当前的学术评价,可以借用《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来说明,叫做“郑人买履”。郑人买履的荒唐之处就是“宁信度,无自信也…  相似文献   

19.
王芳 《云梦学刊》2011,32(1):20-23
当下人文领域的学术评价,很大程度上是朝着“去人化”的方向发展,而学术评价标准的“数据化”,则是其中最为直观的技术方法。其实,“数据化”背后有两个问题,一是学术评价机制的“西方化”是否可行或成功,二是对学术评价的“行政化”的质疑。更进一步说,“数据化”很大程度上就是“行政化”的结果,即学术评价成为“方便管理”的手段——当下,  相似文献   

20.
学术编辑的角色是在编辑活动过程中形成和确立的,学术编辑的工作是学术创新的一个中间环节,科研成果只有通过编辑的加工才能公之于众,因此,其在学术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术编辑必须是学术“审查员”,必须从整体上把握稿件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学术编辑应是某一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员”,只有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才能对所在学科的研究状况有一定的敏感度,从而能够抓住热点问题和发现创新性成果;学术编辑还须是学术“育才员”,努力培养创新型作者队伍,以保证刊物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