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仲长统作为东汉末叶进步思想家和政治家的代表,其最大贡献体现在用先秦的理性主义为武器,对两汉社会进行猛烈深入的批判上.他否定天命循环论、宗教神学的天道观,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天人观,对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作出了较为合理的分析和概括,对汉代正统思想作了最后的清算.  相似文献   

2.
最近,在关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的讨论中,出现了新的动向,即不仅探寻造成长期延续的具体原因,还进而力求探明规律性的东西,这无疑是有益的尝试。我们认为,中国的封建社会之所以长期延续,不是因为始终没有完成封建化,相反倒是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的高度发展阻碍了向新的社会形态过渡。物极必反,过犹不及,道理正是这样。 (一)  相似文献   

3.
(一) 在关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原因的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建立在广泛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而小农经济不是一种独立的社会经济形态,它必然分化并走向土地的高度集中,但这种发展过程常被农民起义所打断,“这样,社会走出了旧王朝的螺丝圈,开始了新的轮回,虽然每一个王朝都有盛有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却实现了万世一系,中国封建社会就在这样的循环轮回中延续下来了。”我们认为,这种说法值得讨论。他们所说的小农经济实际上是指小自耕农经济。上述论点就是靠小自耕农经济是专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和日本棉纺织业资本主义萌芽的比较研究》等文章中,徐新吾先生反复声明农民家庭的纺织分离是商人支配生产的前提。对此,笔者曾在拙作《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刍议》中谈过不同看法。近年,徐先生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原因》(载于《中国经济史研究》一九八六年四期,后面简称“徐文”)中用这个观点来解释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他说,比之西欧小农经济,中国小农经济有着更高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能够长期延续?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发展迟缓?这些问题长期吸引着史学界的关注和争论。以前,学者们基本上都着眼于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分析,而没有从更广阔的国际背景上进行考察。当然,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归根结蒂要到国内社会经济结构中去寻找。但是,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有时这种影  相似文献   

6.
前几年,史学界在讨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以及中国农民战争与封建经济的关系问题时,涉及到小农经济与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关系问题。本文想对这个问题谈些看法。一、小农经济与封建政权小农经济与封建政权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关系?我认为,封建专制主义政权这一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是以地主经济为其  相似文献   

7.
仲长统及其《昌言》批判社会不限于形而下的现象,也富含了哲理性思考。其“理乱”政治思想嫉恶如仇,但劝世治平的愤世言行同时体现出了道家倾向。仕途舛蹇、生逢乱世的身世感怀,影响其思考人生价值的定位由“愤世”进而转为“出世”。他借鉴老庄思想,以“得义”为基准对传统儒家进行否定和补充,呈现出非儒入道的异端色彩,最终留给历史一个“狂生”形象。不过,魏晋士大夫抉择儒道、构建内外互补的理想人格,仲长统确是开启端绪的先声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仲长统是东汉末年著名思想家,他才华横溢,满腹经论,明于知人,期望为东汉皇朝刷新政治,重整秩序,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后由尚书令荀或举荐为尚书郎,参与曹操军事活动.在荀或因反对曹操专权死于非命后,仲长统即转而发愤著述,留下一部<昌言>.他猛烈抨击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擅权造成的政治黑暗、社会腐败和百姓苦难,揭露豪人之家势力膨胀带来的贫富分化与社会不公.提出限田抑兼并、减刑救贫弱,慎选举正官风,重本抑末发展经济,以及加强武备,注重教化,移风易俗等主张,展示了儒家的传统理念.由于仕途受挫,他又深感"名不常存,人生易灭",希望"卜居清旷",远离尘嚣,在大自然中享受生之快乐.  相似文献   

9.
荀悦和仲长统都是东汉建安时代的士人。荀、仲二人在天道观和社会治理方略等方面互有异同。荀悦所著《申鉴》重在申说和反思历史教训,其思想对汉代儒学既有保留,又有质疑;仲长统所著《昌言》则奋起批判时政,旗帜鲜明地否定了汉代儒学的哲学基础。这既是汉魏之际思想界由儒学转向名法思潮的反映,又透露出魏晋玄学即将兴起的某些信息。  相似文献   

10.
<答侍中邓义社主难>一文记录了东汉末年发生在仲长统和邓义之间的一场关于"社所祭者何神"的论争.论争是在经书久远、今古文经对立、学派观点不一的背景下发生的.综观两人三个回合的论辩,仲长统占据了上风.这场论争不仅是礼学的论战,也是经学的论战,在某种角度上,也可以视为魏晋时期"郑王之争"的早期表现.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封建社会为何如此漫长的讨论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史学工作者运用不同的方法论、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着这一问题,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有一个方面尚未引起史学界足够的重视,这就是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上来探讨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本文拟从这一角度谈几点粗浅看法,以就教于有关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2.
做思想家是痛苦的。东汉政治思想家仲长统就痛苦了一生。他生于公元179年的山阳郡高平(今鲁西南),少年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二十多岁,外出游学,渐露才华,“与交友者多异之”,人称狂生,又赞其“才章足继”贾谊等人。可他生不逢时。他主要活动在灵献两朝,正是汉之运祚将尽之际,社会矛盾和弊病已达极端,其家乡及其活动区是黄巾起义活跃处,又是军阀混战之所。这使他有条件清醒地认  相似文献   

13.
<正> 徽商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个现象非常值得重视与研究,那就是他们将自已从市场上赚来的钱财不再全部投入商业活动,以求不断增殖商业资本,扩大经营范围,而是热衷于购买土地,抽回市场上的活动资本使其凝固化。这一转向无疑会影响到社会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对整个社会的进程步伐亦有所障碍。研究这个特殊的社会现象有助于我们摸清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症结所在,间接地为当前的深化改革,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日常意识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烈讨论中,民众意识这一研究领域却显得冷冷清清。作者探讨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的处世态度、价值取向、道德情操与宗教信仰等文化心理特征。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意识是一种不可低估的传统力量,如何对待其中的精华与糟粕?怎样加以改造,使之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里提出了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5.
地理环境与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唯物主义反对把地理环境看作社会性质及其发展方向的决定因素,但同时又肯定它能够加速或延续社会发展的进程.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的讨论中,深入地考察地理环境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一)以前的文章在谈到地理环境的影响时,比较多的是从地理位置这个角度去考虑的.地理位置一般以纬度、海陆和海拔三个位置作为衡量.从自然地理学的意义上理解,地理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长期争论没有达到统一认识的一些理论问题,又重新提了出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能否由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共中之一。有人认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可以由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并且断言,中国就是超越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由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有人则持相反观点,认为“资本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种社会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史学界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展开了热烈争论,意见分歧,莫衷一是。我们认为,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同中国历代农民起义的特点及其影响有着更为本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东汉末年,封建社会遭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破坏,封建统治秩序的“神话”破灭了。封建统治思想——儒学面临危机。以仲长统为代表,对封建黑暗统治和儒学展开了猛烈抨击。鼓吹“叛散五经,灭亡《风》《雅》”,向往老庄的玄虚、逍遥之学,表现出悲观、颓废的思想情绪和出世的倾向,反映了士人的苦闷和寻求新的思想寄托的想望。另一方面,以徐干为代表,倡导勤奋“治学”修身从礼,强调要选拔才智之士来建功立业,挽救危亡,表现出积极“治世”的态度。但同样也对儒家崇尚孝廉、重德轻才的传统思想进行了抨击。他的思  相似文献   

19.
试论明清时期商业资本流向土地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曾有过较高的发展水平。明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此后的三百多年,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一直是“萌而不发”,中国封建社会一直长期延续。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但如果从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本身来考察,我认为,明清时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曾多次谈论到农村家族问题。他认为家族在中国社会中的影响渊远流长;家族作为封建社会产物具有较大的反动性;家族组织不能用革命的方式加以消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