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冉 《社区》2011,(20):18-19
北京市东花市街道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强化一刻钟服务圈创建工作,形成有效的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公益服务机制,使一刻钟服务圈成为辖区居民的"宜居幸福生活圈"。整合社区公共服务资源,完善政务服务东花市街道面积2.02平方公里,目前有常住人口52838人,设有八个社区  相似文献   

2.
《社区》2005,(6):37-37
2003年全国开展社区读书活动以来,青岛市各级党委、政府把这项活动作为推进社区建设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抓手,从福利基金中筹措150万元,援建市内4区的全部社区和市郊5市3区的1/3社区图书室,共575个,援建图书15万余册,努力打造“一刻钟读书圈”的社区文化品牌。所谓“一刻钟读书圈”就是以市区图书馆、街道社区图书室、驻社区单位阅览室等为阵地,让社区居民步行15分钟就能到达读书场所,畅游书海。青岛市的新闻媒体也大力配合市开展了“捐赠图书共建书香家园”活动,向广大居民发出了捐赠图书倡议书,公布了捐书电话和捐书地点,设立了捐赠图书排行…  相似文献   

3.
李向军  姚广 《社区》2012,(24):25
山东省滨州市为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格局,增进城市居民幸福感,带动全市社区服务功能整体提升,推出了"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建设试点工作。目前,全市22个试点社区各项工作已全面铺开,服务模式和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形成制度加大力度服务居民是社区的最基本功能,也  相似文献   

4.
刘智勇 《社区》2014,(31):31-31
为不断提高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河南省新郑市依托网格化管理推进社区“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建设,实现各项便民服务全覆盖,使社区居民不出社区就能满足最基本、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需求和服务。  相似文献   

5.
孟冉 《社区》2011,(30):18-19
北京市东花市街道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强化一刻钟服务圈创建工作,形成有效的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公益服务机制,使一刻钟服务圈成为辖区居民的“宜居幸福生活圈”。  相似文献   

6.
时评     
《社区》2009,(9)
赞"一刻钟读书点"在宁夏银川市西夏区,人们从任何地方出门,用不了一刻钟就可以找到一个免费读书的地方,就可以读到自己喜爱的图书、参加自己喜欢的文体活动:银川市西夏区在53个社区创办了48个"一刻钟读书点",为各类读者营造了读书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7.
徐仁杰  赖臻 《百姓生活》2011,(10):14-15
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北京市“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历经3年探索和实践,已经让越来越多的居民实现了“小需求不出社区,大需求不远离社区”的愿望。“服务圈”目前不仅在城区迅速推广,还将逐渐向城乡接合部、远郊地区和农村延伸。  相似文献   

8.
胡建和 《社区》2013,(30):12-13
深圳花果山社区有7个住宅小区,是一个以深圳户籍居民为主的成熟社区。以前,花果山社区办公室门前挂了几十个政府部门窗口的牌子,社区行政化倾向严重,成了事实上的一个行政层级,挤压了社区居民自治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社区居民政治参与是指社区居民通过参加社区政治活动,影响社区决策和公共事务的行为和过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结合660份调查问卷,运用实证方法,从社区居民的政治信任度、社区利益表达渠道、社区管理效能三个方面探讨了社区居民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杨炳珑  曹俊 《社区》2014,(7):34-34
在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镇有个德丰社区,从2006年成立以来,就坚持遵循“饮水思源,富而思进”的发展理念,与共建单位德丰建设集团结对共建,并将德丰社区党支部划入德丰建设集团党总支,升格为德丰建设集团党委。社区创新思路,以党建工作统筹企业、社区发展的全局,不断探索“以企带区,同创共建”、真心服务社区居民群众和企业的新模式,受到了社区居民和企业单位的交口称赞。  相似文献   

11.
如何培养     
宋伟 《社区》2002,(17):36-37
我们高峪社区是2000年5月8日正式成立的,有1849户,5419人,五条街,68个居民小组,由于我社区地处城乡给合部,居民居住比较分散.所以我们社区成立两年多了,可是有的居民时社区的认识还是不够,一些居民提起社区,还是与原来的居民委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2.
陈贵元 《社区》2014,(36):24-25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凤凰街道葫田社区近年来以打造绿色社区为目标,满足居民服务需求,赢得了居民的好评。加强领导,为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葫田社区根据社区实际提出以打造绿色社区“八个好”建设目标,即以党的建设好、管理机制好、服务群众好、创建活动好、硬件设施好、环境美化好、矛盾调解好、治安秩序好“八个好”为内容,提升社区建设标准,提升服务水平,狠抓组织建设、设施建设、环境建设、服务建设。建立“一居一站”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3.
胡清平  邹正芽 《社区》2013,(21):30-30
为拉近社区居民彼此间的距离,改善冷漠疏远的邻里关系,促进社区居民特别是以拆迁安置区和农民集中居住区为主体的新型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积极打遣和谐的社区环境,江苏省靖江市在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姜君 《社区》2008,(25):38-38
浙江省衢州市西区管委会白云街道白云社区是个成立不到8年的新社区。近几年来,社区居委会主动从居民的困难和需求入手,想方设法为居民排忧,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受到了居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15.
王桐叙 《社区》2009,(34):34-35
2009年8月25~26日,北京和平里街道上龙社区邀请社区问题专家舒可心和30多位社区居民代表,以“我的社区我做主”为主题进行了专题研讨。这既是上龙社区居民议事厅首次活动,也是“社区居民议事厅”开厅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华人时刊》2009,(7):92-92
自今年4月份以来,南京市玄武区东南大学社区精心打造了全新的“一刻钟服务”站,充分整合社区资源,为侨台胞属构建一体化便民生活服务圈、卫生服务圈和文化服务圈。居住在社区的侨台胞属步行5至15分钟就能享受到各项社区便民服务,达到全覆盖,受到侨台胞属的一致赞誉。  相似文献   

17.
蒋爱群  郑飞 《社区》2005,(2):24-26
为了解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和对社区工作的态度,针对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开展工作,北京市东城区东华门街道办事处委托中国农业大学人文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在其所辖的14个社区进行了“居民社区服务需求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社区居民对各类社区服务的需求及解决需求途径的偏好;居民对社区服务的了解,对现有服务设施的使用率、满意度;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评价和参与意愿等等。  相似文献   

18.
《社区》2011,(16):10-10
昆明市五华区依托和谐社区建设创新实践,坚持以社区党建为核心,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社区文化为载体,以社区居民满意为标准,全力推动和谐社区建设,提升社会服务管理实效。  相似文献   

19.
曲立森 《社区》2010,(13):21-22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共有244个社区,其中农村社区230个。该区围绕社区规范化建设,以健全制度、规范程序、明确职责、抓好落实为着力点,推进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细化,有效促进了“四大民主”的落实,保障了居民权益,推进了社区“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是我国重大战略部署,政策扶持、社会帮扶等外部拉动作用明显,乡村旅游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内生动力明显不足。基于社区参与的角度,以皖北地区为例,采用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依照认知—情感—行为的逻辑框架,探究社区居民对参与乡村旅游的感知效应、地方依恋和参与意愿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感知效应中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文化效应对社区居民参与意愿有显著影响,环境效应对促进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不足。地方依恋的两个维度均显著影响参与意愿,说明社区居民的情感眷顾对参与行为的作用十分显著。感知效应中除经济效应对地方依恋的影响不显著外,其余维度均正向作用地方依恋。说明社区居民对家乡的情感多受地区文化、地区环境影响,而乡村经济效应对社区居民情感的正向刺激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