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来自天津、河北、陕西、江苏、河南等地高等学校和研究单位的解放区文学研究工作者,聚会河南大学,座谈《中国解放区文学史》的得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新时期以来,解放区文学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从宏观上对中国解放区文学进行总体把握的著作尚未问世。《中国解放区文学史》的出版,标志着中国解放区文学的研究,开始迈向一个较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2.
山西大学中文系苏春生副教授撰写的《中国解放区文学思潮流派论》一书 ,于 2 0 0 0年 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解放区文学研究具有开拓意义的新成果。该书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解放区的文学思潮、群体、流派及其作家作品。全书分为 10章 ,前 3章从文化视角切入 ,评析解放区文学思潮 ,认为 :“解放区文化大致可分为主流政治型、知识分子型和农民本土型三种文化观念。解放区文化整合是以主流政治文化观察为轴心 ,包括知识分子型文化观察的调整和农民型文化观念的规约 ,形成新民主主义的战时文化形态 ,与这种文化形态相适应 ,解放区…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看到的某些现代文学史著作和研究解放区文学的论文中,对解放区文学论争的描述,多半存在着照搬既定结论、忽视研究第一手史料的现象。如果我们根据史实对解放区文学论争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新的审视,一些已有的结论将发生动摇,从而为进一步认识解放区文学论争,打开一个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正> 正值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之际,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解放区文艺大辞典》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一成果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解放区文艺研究在深度开掘和广度拓展上,都达到了一个崭新水平。全书150万余字,近5000个辞目,凝聚了安徽、陕西、河南、河北、上海、北京等12个省、市、自治区的70余名解放区文艺研究工作者、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者三年有余的心血和汗水。首先,辞典以大量的文艺资料,再现了历史真实,展示了人民文艺的光辉历程。长期以来,在“五四”以来的新文艺研究领域中,解放区文艺的研究工作似乎一直是一个  相似文献   

5.
20世纪40年代抗战时期的文学越来越受到研究界的重视,然而对于抗战时期文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研究界缺乏细致地考察和明确地界定."抗战文学"及其"解放区文学"、"国统区文学"、"大后方文学"、"沦陷区文学"等这些概念内涵外延不清,表述上有些混乱.这势必将影响抗战文学研究的进一步拓宽和深入.从现代文学三十年整体来看,重庆和北京、上海一样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中心,从重庆之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来看,也_一样可以命名一个文学派剔"渝派".笔者就是在考察并指出现存的抗战文学研究诸多概念的缺陷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概念,希望基于此能展开对抗战文学更进一步的研究并增深我们对于整个现代文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苏区文学和解放区文学是中国革命文学发展史上的两个重要阶段.前者是后者的一个重要源头.其源流关系一方面表现为解放区文学在理论建构上,整合了苏区文学关于文学本质和功能的政治化、革命化认知特征;另一方面解放区文学继承了苏区文学的小型化、通俗化特征,以及成绩突出的话剧艺术经验,从而使后者更好地服务于革命的现实斗争.当然,苏区文学的某些缺失也给解放区文学以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的解放区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的解放区文学研究在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对立的声音的交织、碰撞和对话中趋向深化,正视了解放区文学运动的历史局限,反思了解放区文学与政治的关系,突破了解放区文学研究中的某些既有框架,开始了自觉的学术建设.  相似文献   

8.
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在石油部门的热情协助下,于1999年6月6日至6月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围绕“建国50年与解放区文学”中心议题,代表们踊跃发言,不回避观点的交流,有较深入的探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观其大要:一、建国后解放区文学研究的基本评价王建中研究员(辽宁社会科学院)大会发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各高校中文系普遍加强了解放区文学的教学与研究,1958年天津百花出版社就出版了《解放区文艺概述》一书。唐、严家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80)不仅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革命文艺的新阶段”的专章,还…  相似文献   

9.
论解放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和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解放区文学中大批出现的女性形象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与解放区独特的政治、制度、历史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政治和制度文化支配下解放区文学观念、审美观念的巨大变移和创作主体的自觉追求密不可分。由于上述因素的决定和渗透,导致解放区文学中大批女性形象的出现,也导致解放区文学的女性形象具有较丰富的政治、历史、文化和审美蕴涵,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对解放区文学中女性形象及其文化与审美价值的分析开掘,会加深我们对解放区文学及其成就的认识,从而丰富和扩大我们对中国新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整体性审视  相似文献   

10.
解放区前期文学的价值观是以民族利益为中心,倡导文学要服务于民族解放、抗战救亡之大业。中共领导人、相关主管部门和各解放区军政负责人伸张民族大义、强调文学为抗战服务的使命,为这一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基调。在他们的引导和影响下,解放区文艺工作者着重通过对文学为何与如何为抗战服务等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形成了以民族救亡为中心的价值观;并通过其创作和文艺活动,使之在实践层面得到了落实。解放区前期文学的价值观是解放区文艺工作者顺应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响应时代召唤的结果。虽然其中也有阶级性的因素,但它们并不是一种自足的存在、而是服从于民族利益的。  相似文献   

11.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有入库规则说、平等受偿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从立法目的、法律功能、法律成本和效率、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国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来源来说, 中国应选择优先受偿说的观点, 赋予代位债权人优先受偿权, 建立代位权上优先受偿权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3.
当代期刊编辑理论研究,已经逐渐淡化了对期刊本身的功能、基本属性,办刊特色等的讨论,因为编辑学的理论发展,已经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对于人文社科学术理论刊物,现在更多的是在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的编辑出版与全球化背境下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联性;当代学术批评与编辑的选择性思维方式;当代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及编辑活动与学术评价的关系;当代网络化条件下的学术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联研究等与文科期刊相关的更为重大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4.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5.
在不签发提单的情况下,利他契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但在签发提单的情况下,该理论就不敷使用。借助罗马法中的准契约理论,既能对提单下的义务转让进行合理解释,也能解决在实务中诉权的确定之难。  相似文献   

16.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案件的深刻剖析,论述了认定合同的依据、广告行为的效力、公司与股东的责任以及公司主体的混同等重要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面面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9.
良友版《中国新文学大系》丛书出版的背后,有一些文学史细节被遮蔽。其中诗集卷因图书审查委员会的反对不得不“临阵换将”,由郭沫若改为朱自清,这确系国民党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的文化围剿政策之体现。朱自清编选的范围来源一方面依靠他在清华大学授课的讲义《新文学纲要》,另一方面得益于《新诗年选》、《分类白话诗选》两种诗选提供的“启示”。朱自清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新诗集卷编选完成,选了五十九位诗人的四百首诗歌。  相似文献   

20.
社会范畴化虽然是人类认知的基本路径,但是却塑造了人的群体资格,进而成为了人完成社会认同化过程而建构认同的基本前提.社会赋予人以多元的群体资格,而人则形成多元的社会认同.多元的范畴资格对应着人们内在的“认同库”,各种社会力量则成为“认同场”上激发一重或多重认同的主要因素.在此过程中,回族的国家认同得到了彰显与强化.捕捉民国时期回族国家认同的表征形式,进而分析其建构、重构过程,刻画出其借助大众传媒而“传播扩散”模式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