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子的道德修养思想以性善的设定为基础,不仅论证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可能性,确立了道德修养的目标——理想人格,而且提出了许多自我修养方法,如存心、尽心、求放心、养气等,同时还探讨了环境和社会教化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作用.孟子的道德修养思想体现了我国先秦时期的基本文化特征和价值标准.经过孟子的发展,儒家道德修养思想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
桑东辉 《学术界》2022,(8):189-195
在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中,梁启超对孟子思想非常重视,其不仅著有《读〈孟子〉界说》等著述,还曾著有未刊稿《梁启超论孟子遗稿》。梁启超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并运用佛教和西方哲学理论,对孟子人性论、道德修养论等进行了深刻剖析。某种程度上讲,梁启超的新民思想深受孟子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孟子的性善论以及立志、存养、扩充的道德修养论为梁启超的新民思想提供了传统文化资源和理论基础。当然,由于梁启超的新民思想主要建构在斯宾塞社会有机体这一机械社会学理论之上,其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但深受孟子影响的梁启超新民思想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广东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较早较快的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至今却仍未能令人满意,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普遍缺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信用中介服务的市场化程度也较低.因此,要强化社会主体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培育信用文化,提高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要加快信用信息网络建设;促进社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发展,完善法制,规范信用关系;发挥政府在信用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有力地促进了人们道德观念的更新,在功利观上,由重义轻利变为义利并重;在公私观上,由崇公抑私变为公私并重;在贫富观上,由安贫乐道、平均主义变为勤劳致富;在消费观上,由紧缩消费变为适当消费.这些道德观念的更新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反过来,这些新的道德观念对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完全确立和健康运行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友爱还是公正?面向物事本身来分析"舜父杀人"案例之后人们必须做出各自的选择.而舜作为天子的表率作用使得他可能的任何选择都将对整个社会伦理与律法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孟子为舜所做出的选择实质上反映了其时个人所依恃的家族与国家之间的势力博弈,而现代社会中失去家族庇护的个人在与国家的直接交往中其任何选择都无法摆脱公正的控制,儒学试图在现代社会中重新提升友爱地位的努力显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6.
在先秦诸子中,孟子的伦理观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尤其对如何塑造理想人格这一问题,孟子提出过许多独特而有益的见解.本文想就孟子的道德修养论谈点自己的看法,管窥蠡测,以备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7.
杜威哲学的改造,对传统哲学进行批判,展现了西方哲学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向。他以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和现代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作为切入点,批判认为世界是终极至上封闭的世界这种形而上学世界观,并以达尔文进化论应用在哲学上。主张心物同源、主客一体、反对主客分立的二元论,批判传统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提出新的经验论,以行动、实践为中心,认为经验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人对环境的主动改造作用。哲学的改造要求哲学家从象牙之塔走出来,促进社会哲学与道德观念的变革。正确解决个人与社会关系、个人与制度关系,个人与国家关系,是社会哲学的重要问题。在道德观念上,认为所谓永恒不变的适用任何场合的至上的"善",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善的目的只有通过"做"来实现。道德价值观应扩展到自然科学中去。推崇功利主义道德观。  相似文献   

8.
“孔孟之道”曾被贬得一无是处,其中的道德思想,人们也只好讳言之。拙文试就孟子的道德观呈管蠡之见,谨就教于识者、方家。 孟子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学说在战国时期已成为“显学”,往后其地位日益提高,到宋明时代,孟子则被尊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孟子有关道德修养的言论在历史上留有深远的影响,对于巩固和发展新兴的封建制度,对于人类道德的进步,都曾起过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哲学思想不仅以“性善论”、“仁政”等著称,而且他的道德论也颇为深刻。本文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主体进行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孟子的道德论与“性善论”有着紧密的联系。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恻隐...  相似文献   

10.
<正> 孟子的道德学说历来被学术界视为主观唯心论或唯心主义先验论。但是,笔者通过考察孟子有关道德意识同物质生活的关系以及道德起源和形成的论述后,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现把自己的认识提出如下,请读者指正。一伦理道德作为社会意识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一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追求受道德主体的物质生活状况的制约和影响。肯定物质生活条件对道德观念的决定作用,是孟子道德论唯物主义倾向最突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