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西医群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在废止中医的迷梦被打破后,又受到患者的质疑和控告。1934年在南京中央医院发生的安陈事件影响至巨,医院负责人刘瑞恒和沈克非被依法弹劾和惩戒后,社会上又掀起了一场关于整顿中央医院的大讨论。随即浮出水面的中央医院舞弊案进一步暴露了西医界的派系纷争和管理积弊。饱受西医歧视和压制的中医人士乘机发起反攻,中西医论战烽烟再起。  相似文献   

2.
从所掌握的档案资料入手,叙述了中医救护医院和中医救护大队的建立,并着重阐述了中医救护医院和中医救护大队及其主管部门中央国医馆与赈济委员会的合作关系。而中医救护医院、中央国医馆和赈济委员会的精诚团结、卓有成效的合作,为中医救护医院展开积极有效的救护工作创造了一定条件。  相似文献   

3.
焦易堂,陕西武功县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南京政府成立后,长期任立法委员.1931年,中央国医馆成立,他被国医界公推为国医馆馆长.他一生遵照中山先生道教,倡导发扬中医药国粹,筹建了全国性中医组织,保护了中医的合法权益;促进<中医条例>的拟定与实施,在法律上保障了中医地位;积极筹办中医学校、医院、药厂,主张中西医结合,以科学方法研究中医,为保存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30年代是西医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伴随着医患纠纷与医讼案件的大量涌现。本文以1934年发生在南京中央医院的两桩医讼案件为中心展开,通过分析两案的前因后果与解决途径,尝试剖析30年代医患纠纷高发的原因、围绕医事纠纷的话语权争夺和正在逐渐完善中的医讼案件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张文 《社区》2002,(16):37-37
到医院看病时,一到挂号窗口就吃不准该挂中医还是挂西医。平时,老人们也经常存在着看中医好还是看西医好的问题。的确,为了达到最佳疗效,看中医还是看西医的问题确实值得探讨。首先,西医是建立在现代医学科学和尖端科学技术基础上的。目前,所拥有的各种诊断手段、检验方法、仪器、设备都比较齐全和先进。与传统中医的搭搭脉、看看舌苔、问问病情相比,西医在病情的诊断上确实比中医有优势。例如病人发生中风,只要用CT一检查就可以明确是脑溢血还是脑梗死,这两者治疗上有根本的区别,若看中医就很难将两者区别开来。因此,如果你想知道到底得了…  相似文献   

6.
民国以来,西医多属教会医院,而所谓的留学归来医学博士诊所不断出现,还有一些中西医结合诊所或中医西治的诊室,所以使得北京医学界没有任何标准衡量中医师。此时的民国政府还  相似文献   

7.
正"薛一帖":中医薛定华薛定华(1906—1979),名中医,温州市区人,出身于中医世家。其父薛立夫擅长中医妇科杂症,在温州较有名气。1917年在温州推行种牛痘,是温州市民免费接种牛痘疫苗的第一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被聘为"永嘉普安施医施药局"常驻医生。解放后与人联办大康联合诊所。薛定华在父亲的影响下立志学医,先考入上海医科大学学西医,后又到杭州中医学院进修中医。毕业后行医,悬壶济世。抗战时期他与汪起霞等人一起,主持  相似文献   

8.
嘉约翰与西医学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医学在中国的传播是多方面的,它通过在中国设立西医院、开办西医学校、翻译西医文献等途径进行。西医学的传入与传教士在华的医学活动分不开。作为美国传教医生的嘉约翰,他在广州博济医院工作40多年,大部分时间花在医务、西医教育和翻译西医文献上。他对西医学在中国的传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被“科学”扭曲阉割的中医尽管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是中国的国医,但在中国,被中医救治、滋补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对它却并不十分了解,而且越来越陌生。有人对它的认识来自洗脚按摩,有人对它的理解是巫医神术,有人称它是“糊里糊涂把人治好”。自身的魅力也就是中医自身独有的特点使得中医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同时,由于缺乏一套完善的科学理论系统,又让中医在遭遇到西医的时候被送上了“科学”的审判庭,致使近百年来中医在中国的地位尴尬不已、命运坎坷。鲁迅很早就对中医下了“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的断语,这还构成了鲁迅对“国粹”的批判起…  相似文献   

10.
1929年,中国国内一些鼓吹废黜中医的西医权威,提出了“通过中医登记制度,禁止在世中医收徒办学,听任其终老,以使中医界后继无人,达到中医自然消亡之目的”的废止中医议案,结果引来骂声一片和口水无数;77年后的2006年,“灭绝中医”言论沉渣泛起,一位知名教授在网上向中医发难,大放厥词“让中医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回归到民间”,被中医专家和中医爱好  相似文献   

11.
2001年陕西华县东阳墓地发掘中,发现2座西周时期的火葬墓,周原扶风黄堆和最近发现的周公庙32号墓,也都发现有火烧现象,说明在周人统治的近畿或中心地区,也有火葬的习俗。据此,对关中地区西周火葬墓的形式、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些火葬墓的存在是一种处理意外死亡、具有较高地位死者的葬俗。  相似文献   

12.
废中医论者,废不掉中医;国粹主义,倒可能葬送中医。废论者,尽管以科学道士自居,且自诩为自由派人士,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却是悖逆民主精神的霸权意识。少数废论者,无论怎样自壮声威,也无碍中医存续,但他们在科学旗号下对科学精神的践踏或废弃,却可能使中国医学科学丧失发展契机,永远受制于他人。把"废医验药"说成"中医科学化、现代化",当然也是自欺欺人——中医给"废"了,还怎么"化"呢?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总结80岁以上超高龄腹部外科患者的手术指证、手术方法及围术期的处理措施。方法提取1999年6月至2006年6月七年间资料较完整的102例80岁以上超高龄患者腹部外科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有一种并存病者为98.04%、二种并存病为89.22%、三种以上并存病为71.57%,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5.88%(55/102),100例治愈出院,术后死亡2例。结论对80岁以上超高龄患者外科手术患者仔细的围术期处理十分重要,各器官退化功能下降,并存病多,手术风险极大,但只要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加强对并存病的治疗和心脑血管意外的预防,尽可能使急变缓改做择期手术减少急诊手术的机会.大都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经方家是指以善用经典处方为特色的名中医群体。他们大多性格直率,敢于直言,嫉恶如仇;他们俭朴自安,急病人所急,忧病人所忧,医德医风高尚;他们做学问从不人云亦云,敢于怀疑,敢于创新,重视实践;他们的医案质朴无华,无空话套话,不做表面文章;他们用药不分古今,惟对证是取,无臆测之见,且胆识过人。经方家的身上透发出超越时代的非凡魅力,代表着中医学的灵魂和希望。  相似文献   

15.
走出原始的蒙昧而步入奴隶社会的殷人非常迷信而且崇尚鬼神,其心中盛行的是鬼神降疾的迷信观点.与此相对应,祭祀求神除病是占主导地位的治疗方法.随着殷人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他们对某些疾病也有了一定合理的解释,认为风寒致病、酗酒伤身等.同时也掌握了一些科学的治疗方法.尽管殷商医学中含有大量迷信落后的成分,但与同时代的世界其他各地相比,其医学还是相当发达的.  相似文献   

16.
从明弘治到正德嘉靖年间,吴中地区文人才子辈出,而徐祯卿、祝允明、文徵明和唐寅作为这一时期的吴中文人的代表,固然具有不同于普通文人的潇洒态度,其功名心的存在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接受儒家传统教育的他们,走仕进道路、参加科举是很自然的选择。但是这种功名心并不强烈,这也契合了当时吴中追求个性、崇尚自由的氛围。  相似文献   

17.
清代甘肃列女群的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宋以降,理学贞节观便被当权者奉为规范妇女行为的伦理准则。明清时期贞节观对于广大妇女的束缚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由于甘肃政府对理学贞节观的极力提倡和家庭的传统教育,深受影响的广大妇女有的对已死去的丈夫忠贞不贰、不愿改嫁,有的为保贞节而不得不选择死亡,有的未婚守贞,逐渐形成了节妇、烈妇和贞女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与礼空隐道独为师的“函”字辈诸人,或早卒,或抗清而牺牲,或为遗民,其与天然函禅师的交往,表现出那个时代岭南佛门的禅僧具有强烈的遗民倾向,其价值取向有强烈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清代诗人数以十万计,其中绝大多数的生卒年都还不清楚,或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歧异.这种生卒年的歧异与缺漏,不但对诗人本身来说有必要予以解决,而且往往还牵涉到其他的一些学术问题.例如方文,叶燮,董以宁、董大伦父子,吴历,赵俞,陈琮,以及邹祗谟、魏容,他们的生卒年及相关问题都需要重新审视,甚至从头进行考证.这在清诗研究中是一项不可忽略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