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氏文通》的语法体系由以下几个系统组成:(一)“字类”系统——即实字和虚字的类别,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词类系统;(二)“词”系统——即实字充任的句子成分系统,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句子成分系统;(三)“位次”系统——即名字和代字在句读中的“位次”,是仿照拉丁语法中名词代词的变格变位系统而给汉语设立的;(四)“句读”系统——即句读和顿的结构和运用,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句子系统或句法系统。  相似文献   

2.
学贵有疑。理想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从有疑到无疑,又到有疑”的能动过程。“疑”是人动脑思考的结果。读书有疑方才有问;通过问,解决疑,反过来促进思考,产生新的疑问,求得新的提高。传统教学法中的启发式教学也讲究“挑疑”,即通过教师启发使学生产生一个个疑问,然后找到答案。它的教学过程是“无疑——有疑——无疑”的教学过程。启发式的理论依据是孔子的“不启不发”,它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客体,老师通过启发使学  相似文献   

3.
训练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任务。现代数学教学认为,数学教学主要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思维过程是数学教学的本质。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主要在于启发诱导学生,向学生充分展现这些数学知识被发现、被解决的思维过程。正如著名教育家罗杰斯所说:“我们不能直接地传授他人,我们只能使他人的学习得以容易地展开。”这里所谓的“学习展开”就是思维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这里所说的单项训练,是指为提高学生写作的技能技巧而进行的一些单方面的反复的训练,即平常所说的“小作文”。它是与综合训练(即“大作文”)相对而言的。单项训练,是培养学生写作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几乎每堂课都要碰到。因此,如何搞好单项训练,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这里结合教学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观察、了解事物的训练 中学生很好奇,好看好问,但他们往往不仔细观察,或者“观”而不“察”,走马观花,过耳不留。所以,拿起笔来写不出。针对这一点,我们主要抓了看、问、记三个方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凡是从事科研活动的人,都会遇到下述问题,即:知疑、探索、创新。如果把“知疑”看成是“认识领域”的,那么“探索”,就可以说是“实践、行动领域”的。而创新是知疑和探索的目标和归宿,为学术发展作出建树。我国早就有“学贵知疑”的治学主张,明代白沙先生陈献章还做过阐释:“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小疑获小进,大疑得大知。古人所以重视发现问题的“疑”,是把“疑”看作“知”的先导。我们从著名科学家的传记中发现,好奇心和发疑好问精神,是他们一个普遍个性。李时珍从小就有个脾气,看到了什么都要问,问也是究根问底的。就是这位伟大的医(?)学家,在《本  相似文献   

6.
提倡启发式教学在我国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但是在大学的课堂上,怎样进行启发式教学,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是否运用启发式教学是关系到能否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也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创造型人才的重大问题.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有关启发式教学的一点体会.首先,启发式教学不能“满堂灌”所说的“启发式”,就是启发学生紧跟着教师的讲解过程积极思维,也就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主动学习.如果教师从上课讲到下课,一节课50分钟都占满了,学生哪有时间去思考呢?“满堂灌”即使再生动,甚至象讲小说那样引人入胜,也不能算是启发式教学.所以,国家教委多次提出,要废除“满堂灌”、“添鸭式”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大搞科研的日子里,我们到了长春运输公司去搞汽车回空问题,即如何支配空车,使得空驶里程为最小。起初我们也想用图上作业法来解决;但是由于收发点很多,造成交通图非常复杂,正象一个调度同志所说:“比蜘蛛还要复杂。”因此,作出正规流向图是十分困难的事情。这就迫使我们用表上作业法解决。但现有的表上作业制订初始调运方案的最小元素  相似文献   

8.
“读书贵知疑”,“疑者,觉悟之机也”。学习中,“疑”的存在和解决,新疑的产生和再解决,使人们不断地向未知的领域迈进。同时,学习上的“疑”与“趣”又是互为因果、相伴而生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疑虑和喜悦,是每一个学习者共有的体会。疑是思维的发端,积疑而解则生趣。而趣与疑的存在,又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且能以此为基点,举一反三,有效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课堂教学中,质疑和解疑是密切关联不可分割的矛盾体,解疑的关键在于学生充分的讨论。因为学生的讨论可使问题情境中的…  相似文献   

9.
赵凌君 《新天地》2011,(9):143-143
古人云:“学则设疑,方疑则大进。”设疑是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小疑则小有收获,大疑则大有收获。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质疑、释疑,解决了矛盾,就能从未知到已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而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可见,设疑在启发式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关键在于如何设疑,何处、何时设疑才能做到“精…巧”。我在设疑中注意到了这几点:  相似文献   

10.
选择“结合点”,选准“结合点”,是指导学生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项重要工作。 所谓“结合点”,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研究教学工作实际而找到的工作重点,要点和难点,即列宁所说的“中心环节”,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用马列主义的“矢”去射中国革命的“的”。  相似文献   

11.
平者,平常之谓也。读平常书,持平常心,致虚守静,作平常之解是也。人有心志,难免“云云”。迷于百家争疑,执着名人定论,不能自知,岂能知人。“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淡化主观客观,进入书中之主观客观。“复命曰常,知常曰明”,“知常容,容乃公”,则《老子》可解,解亦平常。平常之解,或为正解。吾随吾兄研习金石刻划,自知驽钝之才,易出差错,置《老子》于案右,受道破惑。遇有所解,  相似文献   

12.
唐代散文家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指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通过创造性的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单位时间里,引导学生走入语文世界,在“授之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因此教学过程中如何精心设疑,巧妙提问,扣题诱导,以疑求思,以思促学,以学解惑,以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把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具体环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从教育心理学来讲,就是“刺激──反应(思维)”的联系过程,这是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方…  相似文献   

13.
古代教育家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考的起点,求知的钥匙,探索的动刀。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无疑——有疑——无疑”不断循环往复的矛盾运动过程。人的知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转化、日益丰富、深化和发展的。设疑提问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提问得法,可以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开动脑筋,达到激发思维的目的;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会堵塞学生思路,窒息课堂气氛。因此,讲究提问的艺术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4.
释“连语”今人一般是把王念孙所说的连语,跟联绵字(单纯双音节词,下同)划上等号的,即认为它们是两个音节表示一个整体意义的双音词,其中只含有一个词素,不能分拆为两个词素,因之王念孙关于连语的学说又常常被人们当作研究联绵字的经典理论来引用。但我们细读《读书杂志》“连语”一章,觉得全然不是那么一回事。“连语”一章共列举了23个连语,就王念孙的分析来说,大致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同义复词一类的词。试看以下例子:  相似文献   

15.
释“连语”今人一般是把王念孙所说的连语,跟联绵字(单纯双音节词,下同)划上等号的,即认为它们是两个音节表示一个整体意义的双音词,其中只含有一个词素,不能分拆为两个词素,因之王念孙关于连语的学说又常常被人们当作研究联绵字的经典理论来引用。但我们细读《读书杂志》“连语”一章,觉得全然不是那么一回事。“连语”一章共列举了23个连语,就王念孙的分析来说,大致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同义复词一类的词。试看以下例子: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一次回答女儿燕妮和劳拉提出的“你所中意的口号是什么”时说,“对于万物都怀疑。”这话启示我们在教学中应强化疑质意识,大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疑是什么?通俗地说,就是问一个“为什么”。作为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活动,这是十分自然的现象。人们获取知识、掌握本领、增长才干,总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认识客观来说,认识是不能穷尽的,疑问自然会产生,从认识主体看,一个人的认识能力总是有限的,因而主客观总是处在不断的矛盾中,即知与不知的矛盾,所以必然会出现许多疑问来。  相似文献   

17.
“疑”字是一个形体结构变化极大的汉字,历代学者对其构形与构意作了大量的研究,但各说不一,就是近代学者以甲文金文为研究对象,也是如此。我们认为郭沫若和徐中舒二人的解释较为明确合理,他们不但说明了“疑”字各构件在构形中的功能,而且说明了各构件的变化来历,同时说明了“疑”字由象形发展为形声字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一、“声近义通”学说和“声近义通”现象1.1 “声近义通”学说 “声近义通”(亦称“音近义通”或“声通同训”)作为一个训访学上的术语,本是有清一代乾嘉学派提出的一种学说,其大意是:在古代书面语言中,一些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其义往往可以相通,因而人们在训诂的实践中,可以根据这种声义的条贯解释字义,考订字音,解决那些仅据字形不易解决的问题。这种训诂活动用清代训诂学家戴震的话说就是“疑于义者,以声求之;疑于声者,以义正之。”(《转语二十章序》)“疑于义者,以声求之”的例子如: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由此可见,让学生学会质疑太重要了。学会质疑是创新的开端,学会质疑是启智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正> 第一章 总论 一、会计的概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多次提到薄记(即我们现在所说的会计),虽然马克思没有正面论述会计的概念,但在下面这段论述中涉及到了这个问题,马克思指出:会计是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 (《资本论》第2卷第152页)。马克思这里所说的“观念总结”,就是指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