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城市的发展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发展低碳经济以及建设低碳城市也成为中国众多城市的共同追求。通过对新型城市化道路、建设低碳城市等方面的专题研究发现,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推动新能源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发展低碳农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低碳建筑,倡导绿色交通等对城市实现低碳转型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冲突下的低碳城市建设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发展,城市生态破坏日趋严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低碳城市建设也成为一个热点问题.生态文明突破了工业文明中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资源无情掠夺的经济发展瓶颈,是一种更加先进、更加绿色的文明,是低碳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本文从生态文明的概念入手,分析了生态文明的主要功能和对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指出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思路,并从倡导低碳消费生活方式、发展低碳产业、构建生态平衡系统、实现低碳型居住建筑、树立低碳行为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现代工业文明得以集中之地,也饱受诸多现代问题之苦.城市在继续受到资源紧缺、环境污染威胁的同时,又面临气候变暖的巨大挑战.促进城市的绿色变革与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下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必然选择.我国的城市化将同时面临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的挑战.能否妥善处理这三大挑战,关系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大问题.本文把我国城市绿色变革与转型的目标模式确定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气候安全型”城市(“三型”城市),提出建设“三型”城市的对策建议:建立“三型”城市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三型”城市生产方式、产业结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树立生态文明新观念,追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用生态经济化推动“三型”城市建设;强化和改善政府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统筹节能、环保、低碳,形成“倒逼机制”和合力;城乡统筹推进“三型”城市建设;树立建设“三型”城市的理性和共同奋斗的行为准则;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  相似文献   

4.
低碳城市建设中的餐饮业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低碳城市建设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餐饮业资源和能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严重,阻碍着低碳城市的建设,需要转型升级.发展绿色餐饮为核心,减少碳排放,对于低碳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阐述了低碳城市的内涵和建设路径,以及餐饮业与城市化的关联度,在分析餐饮业转型的现实背景后提出了餐饮业转型的总体思路,最后明确了绿色餐饮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5.
绿色交通体系与生态城市建设:逻辑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交通体系与传统交通体系相比具有节能、环保、低碳等优点,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建设绿色交通体系,符合生态城市建设方向,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宜居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相一致.在我国的城市建设绿色交通体系,需要把政府政策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采取加强绿色交通规划,分类调控交通运输市场,鼓励发展公共交通,改善生态城市考核指标体系等一系列政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产业升级的绿色低碳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低碳经济已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选择,然而,绿色低碳经济需要绿色低碳技术和绿色低碳产业作支撑,舍此,绿色低碳经济就是一具空壳.我国完全可以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在绿色低碳发展中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我们应本着这种理论思维,通过以下路径建立一个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化的新型产业体系:在国家战略层面,全力推动绿色低碳技术自主创新,建立绿色低碳技术支持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能源,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加快产业生态化进程,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城市化;以绿色低碳消费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区域的“城市性”,对城市化涵义作出新的认识.考察中外城市化的演变史发现,城市化道路有两种类型:一是人口转移型城市化道路,二是结构转换型城市化道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借鉴中外城市化的经验教训,如今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转型方向,应该是走人口转移和结构转型并存的“双轨”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正>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减缓气候变暖、应对气候变化的最主要措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也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展理念和重要发展模式,而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是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我国西部地区战略位置重要,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在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着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两大任务。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西部生态环境重建的必然要求,西部地区今后的经济发展要由过去的数量速度型发展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由过去的资源耗费型和环境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指经济增长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型转变,由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由"少数人"先富型向"共同富裕"转变.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时期,大庆面临着由资源型城市向综合型城市转变、由自我服务型城市向区域中心型城市转变、由矿区型城市向生态型城市转变的历史任务.为了实现这三个转变,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要重点实施的"六大战略".实施生态建设战略、建设生态大庆作为六大战略之一,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全面推进,这是大庆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大庆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我国城市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大背景下,实现从高碳城市模式向低碳城市模式的转变,已成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而推进低碳城市建设需要从城市规划、产业结构、资源和能源利用、生活消费等多方面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徐峰 《兰州学刊》2008,(2):132-135
明清时期,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江南市镇生成一种自然演进的城市化发展形态。这种城市发展形态建立在商业贸易和商品化农业、小手工工业基础之上,是一种原生型城市化。近代以来,市镇也面临着向近代化的转型。由于一些原因,近代市镇没能够向大城市方向发展,大多成为了依附于大城市的城镇。中国的城市化没有选择市镇型的发展道路,而是选择了一条近代化的城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明是一个双向运动的过程,即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与城市生活方式向农村普及的过程。而它的发展又与工业化是同步的,这是世界各国城市化的共同规律和经验证明.但是,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却大大滞后于工业化的水平,据统计,目前我国的工业产值已占到国民经济总产值的70%以上,而全国城市化的水平却只有28%;在产值构成中.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率.已由建国初期的3:7转变为8:2,但城市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与农村农业劳动力之比,几十年来,却一直是2:8。虽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长期以来强调生产,忽视生活;强调城市化中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化.忽视城市生活方式向农村的普及,农村城市化迟缓是根本原因。所谓城市生活方式,即现代化的思维方式、生活行为及现代化的生活服务设施。中国农村缺乏城市生活方式的具体表现有: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城市化进入了转变发展方式、探索新的发展路径的关键发展阶段。考察借鉴和学习其他国家推进城市化发展的路径和经验,对中国城市化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以美洲三个不同类型的国家(加拿大、墨西哥和古巴)为分析例证,可以发现,一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受到该国自然、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从属于该国的总体发展过程。在资源、环境和人口等制约条件下,借鉴国外城市化发展经验,提升中国城市化发展质量,无疑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为此,可考虑推进城市化由杂乱无序转向科学规划、由粗放扩张转向绿色生态质量提升、由追求规模增长转向注重城市文化建设、由单一发展转向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要求城市尽快向低碳化转型,即在城市内推行低碳经济,实现城市的低碳排放,甚至是零碳排放。我国要加快城市的低碳化进程,就必须选择适合我国实际的发展路径,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加强技术创新,继续拓宽投融资渠道,逐步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深化低碳城市意识。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要经历"被动城市化"和"主动城市化"两个阶段.本文认为,随着工业化对城市化带动作用的弱化和城市自生发展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当前正处于由"被动城市化"阶段向"主动城市化"转变的阶段."主动城市化"是"后改革时代"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它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并以农民工市民化为突破口,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过杰 《天府新论》2001,(2):46-49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目前正处在从起步阶段向加快发展阶段转变的重要时期,将有大批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小城镇是农业人口转移的重要场所,农民参予城市化,小城镇建设是重要的模式.在启动内需的前提下发展小城镇,加快城市化进程,要十分重视摆脱小生产方式狭隘眼界,实现传统城镇向现代城镇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村改居社区及其问题:对城中村城市化进程的反思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莉 《兰州学刊》2014,(3):126-132
城中村改造回迁安置工作旨在改善城中村居民生活状况,提高改居村民收入水平,加速城中村"再城市化"进程,由于政府的"越位"规划与"错位"治理,导致大多数村改居社区在建成之后因为得不到有效的制度引导与可靠的政策保障而不同程度地陷入一种"无序"和"失序"的状态。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改居村民不仅面临"再贫困"危险,还因为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社会而始终处在不断"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因此,秉持新型城市化发展理念,重新审视城中村改造转型发展的推进路径,宜从政府强力推动向优化村改居社区规划空间布局转变;以大拆大建为核心的城市化向拆建管并重的城市化转变;从权利义务失衡型向需求型和自治型转变;从"生存型"社区向"发展型"社区转变。深化村改居社区治理机制综合改革,促进其与城市社区对接并轨。  相似文献   

19.
从人口迁移角度而言,城市化即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镇)人口或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城镇人口比重低于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受阻的注脚.受阻原因可以归结为政府的缺位、错位与越位所致,分别体现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制度性障碍;城市化盲目追求速度、忽视质量;市场力量推动的大城市扩张受抑.城市建设和发展应以市场化为主要手段,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提供系列制度保障,实现农村劳动力彻底转移.  相似文献   

20.
论21世纪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战略基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国际环境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的具体国情,21世纪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进程将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巨大系统工程。它的内容极其丰富,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从全局发展的战略视角来考察,至少有三个战略基点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既是加速度,又应是"均衡城市化"的速度,所谓"均衡城市化"的速度,即国民经济发展目标要求的通过城市化供给与需求相均衡,而实现的城市边际聚集效益等于边际聚集成本动态均衡的城市化速率;二、中国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是新型工业化下产业结构演进所引致的市场需求;三、中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空间布局是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乡)城市化。城市的区域化是中国城市化宏观布局的新发展,区域城市化是微观方面的每个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变化,即城郊结合型的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