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困文化视角下的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文化是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重要精神原因。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要想尽快改变贫困地区的现状,实现农村富裕,除了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方面的变革外,关键在于要解决农村的贫困文化问题,应当着力实施反贫困文化战略,帮助贫困人口重构反贫困文化的价值体系,探索反贫困文化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
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着重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决定了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历史工程。农村资金需求量大且供求矛盾突出、资金使用不尽合理、自然环境差、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种植业的发展空间较小、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足是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提出适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操作性意见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文通过实地调查,较为全面地分析西部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并从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培养新型农民、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突出农民主体地位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从根本上实现西部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期实行促进农业、农村、农民各项事业发展的“三农”政策,使农村增加了积累,特别是为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较好基础。针对农村发展的实际,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适时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新农村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其核心内容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全面建设新农村,重点和难点是贫困地区,最艰巨任务是重点县和重点村,关键在贫困村。因此,加大对重点县和重点村的扶持力度,帮助其加快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新农村目标的客观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力推进我市的经济和各项事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的重大举措。各级各部门必须站在全局的、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重点县和重点村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集中智慧和力量,用足用活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加快重点县和重点村脱贫与发展的步伐,确保小康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边远贫困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怎样起步,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基于贵州省雷山县丹江镇乌东村的调查认为,边远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应突出重点、协调带动,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与山区市场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要通过培育和增强贫困群体的主体意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培养新型农民,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以更好地促进边远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官锡强 《学术论坛》2006,(9):109-112
农村贫困问题是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出现新变化,农业的弱质性、市场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严重不足、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因此,加大政府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调整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政策取向,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改善其供给体系,是我国新阶段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1998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T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把农村“建成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05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江西、湖北考察时又强调,“我们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这篇文章要做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更是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本文结合四川的实践,就贫困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9.
新农村建设是破解“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决策,赣州市新农村建设实施的一年多的实践,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产业结构一体化、促进农民市民化、城乡建设投资一体化等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做了有益的探索,将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重点要突出抓好“六新”,即培植新优势、培育新农民、发育新组织、形成新机制、资源新配置、塑造新风貌。正确把握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三个认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山 《中州学刊》2006,(6):116-117
人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党组织和政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地方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与主导作用,是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在这个方面,有三个比较重要的问题,需要廓清认识。这就是:农村仍是实现全面小康的“瓶颈”,政府应加大向农村投资的力度,要重视培养农民领袖式的村级干部。  相似文献   

12.
对三类村庄的实证调查显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致力于供给农民急需的村庄基本公共产品,它与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期望总体是吻合的,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大部分项目是满意的,对新农村建设的赞同度呈上升态势.但也存在一些不为农民满意的建设项目以及脱离农民实际需要的项目.鉴于此,新农村建设要处理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八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精神文明建设对南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是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有力保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南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它是农村改革处在历史新起点的具体体现,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适应农村公共需求的变化,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并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转移支付的力度,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赣州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的产生、发展是对中国村治传统的成功借助和根本改造,是赣州农村内部的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是对中国乡村民主治理的重要制度创新。它不是对现有村庄“两委会”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的解构,而是对现有村庄治理制度的一种有益补充。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中,应努力保持和强化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作为村“两委会”领导下的村庄民间自治组织的本色,疏理和划清村“两委会”与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的相互职责边界,加强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内部的制度建设和自身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6.
杨莉 《学术探索》2006,(3):32-3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未来一个时期解决“三农”问题新的政策目标。西部地区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和市场需求,旅游业的产业关联效应能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结构的调整。因此,西部旅游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鄢新萍 《理论界》2006,(12):40-4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而提出的新理念,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韩国的新村运动以培训新村指导者为着力点,有效解决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政策执行力低下等问题。韩国把新村指导者培训的重点放在工作伦理的养成上,主要采取了小组讨论、案例教学、后续跟踪教育等方法,有效地激发了新村指导者的新村精神,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之中,成功地领导村民建设新农村。这种成功经验对于我国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威 《理论界》2009,(3):54-55
我国政府在本世纪初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战略决策.它不同于以往的新农村建设,要求政府与农民之间在更高程度的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型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要求我国政府成为有限政府、法治政府、有效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要求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并在新农村建设中转变成为新型农民.做到这些的政治基础就在于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坚持并进一步践行宪政.宪政能够维护政府与农民的新型关系,保障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本文认为,要保障新农村建设的政治基础,就应该进一步加强宪政建设,转变政府职能,保护农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选取贫困地区中学教师为被试,采用"当代中国国民价值取向和精神信仰问题的研究课题组"所编制的中国人价值取向问卷(QCVO)考察贫困地区中学教师的价值取向特点.结果表明,贫困地区中学教师普遍看重品格公益和公共利益,最不看重金钱权利和从众认同.不同亚群体教师的价值取向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