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培  胡涵锦 《创新》2015,(5):15-18
"国家治理"并不是一个"高大上"的政治术语,而是一种"接地气"的治国理政思路,其对公正的价值追求,与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的实践息息相关。"公正"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所包含的三个层面指涉了国家治理的三个层面,其中,"公平"体现了国家治理在目标层面的导向;"正义"体现了国家治理在内容层面的标准;"公道"体现了国家治理在实践层面的原则。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促进社会公正是相谐一致的,要培育和践行公正价值观,为国家治理定向导航;完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为国家治理固本强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国家治理保驾护航;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为国家治理提供核心引领。  相似文献   

2.
公平与公正、正义、正当等概念相近似,本质上是一个利益分配和关系对待的范畴,它要求立意"公"的角度坚持"平"的标准去分配物质财富、社会好处,做到标准同一、一视同仁.因此,公平是公正与平等的有机统一.公平的伦理真义从主体和人格上讲就是推崇平等,从活动和交换上讲就是注重公正,从其交往和交换的原则上讲则是讲求互惠互利.社会主义公平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具有道义性的公平.这不仅因为它是建立在正义的社会制度之上,而且因为它是以正义和平等作为其基本原则的.  相似文献   

3.
论人文关怀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时人类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人文关怀的文化内涵包括生活、价值、理想三个层面.在生活层面上,人文关怀以消除贫困为奋斗目标;在价值层面上,人文关怀以达到社会公平与正义为奋斗目标;在理想层面上,人文关怀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奋斗目标.由生活层面到价值层面再到理想层面,人文关怀不仅要实现自身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而且要达到终极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诺齐克与罗尔斯之争的关键是权利与公平的角逐.罗尔斯坚持作为公平的正义,认为正义即平等,分配正义是扩张政府权力勾销社会差别,实现普遍原则.诺齐克强调正义理论的个人权利基础,坚持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分配正义是持有正义.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考察诺齐克与罗尔斯关于正义的角逐,正确理解分配正义理论,解决分配领域的矛盾具有重大的理 论和现实意义.社会主义社会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权利和公平并非绝对和唯一的正义原则,尊重权利,坚持公平是影响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在最大限度尊重以劳动和其他合法形式为取向的收入公正的同时,也必须强调政府的服务和补偿功能,这是构建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分配原则的内在规定性.  相似文献   

5.
在政治哲学和政治社会学的视野中,分配正义是关于社会是否公平和公正地对待每一个成员的权利与需要的理论问题,也是涉及社会的主要制度和政治、经济的安排能否促进社会的有序和谐发展的政治议题.人类社会是一个分配的体系,各种社会物品,如权力、财富、机会、收入、职位等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地分配,如何使人们的利益和负担的分配更有利于社会公正秩序的建立,构成了所谓的分配正义问题.而一个社会秩序的良好和有序与否,从其基础条件来看,就在于人们能否按照某种公正的程序平等地获得其社会生活必需的那些社会物品.就此意义而言,分配正义的问题是稳定与和谐的社会秩序的基础,一个建立起良好秩序的社会就是一个形成了公正秩序的社会.探讨分配正义理论的发展,将使我们对分配正义问题对构建和谐有序社会的意义产生更为理性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从共享发展理念看中国公平正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丽梅 《创新》2016,(3):70-77
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全体人民平等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注重解决我国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共享发展理念是对我国当前公正缺失的积极应对,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关于公平正义理论的重大升华。可以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探索公平正义的实现:坚守基本民生底线,突出民生建设重点,为实现公平正义提供物质保障;做出有效制度安排,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为实现公正正义提供制度保障;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合理引导人民心理预期,为实现公平正义提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7.
罗昌勤 《学术交流》2007,(6):140-143
社会保障与社会和谐存在着价值同构关系,社会保障天然地追求社会公平与正义,它符合并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作为基础,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与维系。社会保障的独特功能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同时也应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社会保障作为社会的"平衡器",是对"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的新的社会发展理念的维护,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要实现民主理想,我们不仅需要建立一套民主的政治制度,而且也需要建立一个以公平合作为基础的民主社会和一种以公共理性为基础的民主文化.罗尔斯是从三个层面来理解民主的:作为政治制度的民主、作为社会形态的民主、作为文化态度的民主.这三个层面虽然紧密相关,但三者之间存在着相对的界限.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虽然并不构成一种完整的民主理论,但从根源上加深了我们对民主制度及其理论前提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徐焕枝 《探求》2006,(Z1):61-62
一、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一)公平和正义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理想 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主体在交往、发展和享有等方面权利和机会的平等.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中,人们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期待和设计,始终贯穿着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向往.如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社会主义者把社会公平和正义作为未来理想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把满足和实现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把实现公平和正义作为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0.
孙一平 《学术交流》2007,8(8):33-35
平等和公平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人们理解和运用这两种观念时,很容易将它们混淆。当代学者多是在"什么的平等"这一角度上看待平等的概念,而忽视了平等的本意和平等的价值。现代理解平等不仅指相同性,还包含了利益和差异的因素。平等作为理念给人一种永恒的理想,同时对普遍平等的现实效果考量衍生出现代意义的公平。现代意义的平等只有在公平、正义的框架下才有真实的内容。在这个框架下,平等为公平提供理念的支持,公平则成为平等思想的价值延伸。公平在价值上超越了平等,并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同,社会公平的实现成为了当今人类社会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公平是需要人类不断探索、实践的治世原则,是固守着特定平等的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关于正义问题的讨论通过批判"国民经济学"完成,其立论前提是消灭私有制,这由他的理论任务所规定。不是用公平、正义的政治法律概念解释分配关系,而是用生产关系来解释分配关系,用生产劳动解释生产关系,这是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基本逻辑。只有从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出发,才最能切中应得正义论的要害和现代正义问题的实质。自由主义等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正义概念是一个低阶概念,而马克思的正义概念则是一个含义更广的高阶概念。马克思的高阶正义概念是从"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出发的,以"自由人"之间有机的社会合作为基础,刻画出人类社会可能具有的最高正义原则。这一原则是先前人类历史中出现过的各类正义原则在逻辑上和在历史上自我扬弃的结果。在当代中国正义理论的建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不可能仅仅充当批判者的角色,而是担负着为现实生活提供规范的理论责任。  相似文献   

12.
全球正义既是一种规范价值,也是一种社会政治行动的工具,这一术语本身就处于争议之中。2014年西方全球正义研究在观念、历史与制度三个层面展开,在国际贸易、贫困与发展和性别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来,有些人倾向于这样一种观点——“自由市场”是保持适当的分配公正所必需的。罗纳德·德沃金曾提出一个支持市场的观点,他论证说,市场经济有一个值得重视的优点,就是“公平对待”人们对商品和职业的选择。这一点正好符合他的理论——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社会正义要求公平待人。公平待人的中心思想,广义上泛指正义的概念,狭义上指分配的公正。但是,我想表明市场经济不可能实现这个理想。  相似文献   

14.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但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公平正义与以往各种社会形态下有产阶级所说的"公平正义"又有着质的不同。国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对马克思主义平等与公正的争论,对于我们今天厘清社会主义的平等、公平、正义与以往阶级社会的平等、公平、正义的区别,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有启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需要借助社会制度的合理设计和安排实现分配正义的价值目标。以实现分配正义为价值目标的社会制度建设应该遵循机会平等原则、利益与责任同等分配原则、分配标准与程序合理原则、纠正不公原则等四个分配正义原则。在这些原则基础上建构的社会制度具有内在公正性,能够保证社会资源的分配达到公正。以社会制度建设保障分配正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一个社会将个人追求分配正义的个体意向性整合为集体意向性,形成审视分配正义问题的社会视角,树立平等主义分配正义观,更有效地保护伸张分配正义的行为和惩罚破坏分配正义的行为,并维护和增进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分配利益。  相似文献   

16.
公平与公正、正义、正当等概念相近似,本质上是一个利益分配和关系对待的范畴,它要求立意“公”的角度坚持“平”的标准去分配物质财富、社会好处,做到标准同一、一视同仁。  相似文献   

17.
《求是学刊》2018,(2):57-64
学术界在"马克思是否基于正义原则而谴责资本主义"问题上聚讼纷纭,尤以艾伦·伍德和胡萨米之争具有代表性。马克思关于正义问题的文本和论述表明,他在这一问题上持有"规范"和"科学"双重维度,既从无产阶级利益层面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及其不公正不合理的分配制度,以表达无产阶级的利益诉求,又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摒弃正义范畴,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科学的分析。伍德和胡萨米分别固守马克思正义论述的科学维度和规范维度,而忽视了马克思正义论述的另一层面,并且在自己所理解的维度上走得太远,以至于超出了马克思正义论述的边界,走到了真理的对立面。  相似文献   

18.
马捷莎  李祥 《学术交流》2006,8(1):23-26
亚里士多德对正义问题做出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他认为正义、公正就是给予和维护幸福,或者是政治共同体福利的组成部分。正义可分为普遍正义与特殊正义。普遍正义它要求公民的言行举止必须遵守法律,特殊正义则包括分配正义、矫正正义和交换正义三种。就正义作用范围而言,正义分为家庭正义和政治正义。关于公正原则主要有两方面,其一,城邦政治法律制度原则。其二,作为个体正义美德原则,即人们从内心自觉服从和践行这些规则时,社会正义方能有效实现。亚里士多德正义观充满了内在矛盾。他的正义观,不仅为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础,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也具有一定启示。我们应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战略方针,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扩大中产阶层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9.
资源与环境代际公正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与环境的代际公正是指资源与环境在代与代之间进行公平的分配和使用.资源与环境代际公正的实现是人类社会能够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资源与环境的代际公正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它是环境伦理学的核心内容,是社会学研究的一项新课题,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基本价值诉求.实现资源与环境的代际公正应确立代际责任观,打破"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解除"本代利己主义"的利己观,自觉充当后代人的代言人.在此基础上,通过确立代际之间恰当的"储存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行可持续发展,把自然界作为伦理关怀的对象等基本路径,以实现资源与环境的代际公正.  相似文献   

20.
"社会空间"视角是当代西方一种重要的城市问题研究思路,重点关注城市空间的"差异和不平模式",对国内城市贫困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这一视角下的实地调查表明,在居住空间、日常活动空间和购物空间三个层面,较其他群体,城市贫困居民体现出了一定的空间差异性;进一步考察主体角度的空间认同和抗争,则发现当前社会转型期城市贫困在社会空间层面已经呈现出一些聚集和隔离的趋势。基于此,建议在政府主导下,在城市整体规划和改造过程中兼顾"空间正义",将"民生"和"减贫"纳入到主流日程规划中以应对未来城市社会空间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