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代是江汉平原市镇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有两个主要的标志,一是小市镇的兴起与发展,笔者对此有另文探讨;第二个标志就是大型市镇的出现,鄂州南草市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它的发展可以说是本区市镇发展的一个缩影。本文试图主要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对南草市的成长作一点探讨,复原其历史面貌,并从中得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结论。从空间关系和功能结构来看,宋代的鄂州城与其南门外的南草市可称为府州级城镇与卫星城结合的大城镇,虽然元明以后南草市逐渐消失,融为鄂州的一个部分,但在宋代,南草市是在鄂州附近、作为其辅助市场存在的,鄂州的…  相似文献   

2.
市镇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兴起的,它的发展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及乡村的城市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试图对苏州府嘉定县的市镇实态作一个粗线条的勾画,以个别来显示一般。一、嘉定县市镇的发展与分布宋嘉定十年,割昆山县东安亭、春申、临江、乎乐、醋塘凡五乡27都,析置为县,“纪之以年,故云嘉定”,以练祁市为县治,故嘉定县又叫练川。据正德《练川图记》记载,当时有5市7镇:娄塘桥市、钱门塘市、广福市、瓦浦市、真如市。罗店镇、南翔镇、安亭镇、黄浦镇、大场镇、江湾镇、清浦镇。据正德《姑苏志》记载,嘉定县有9市6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大量兴建的市镇基本上可分三类 :手工业市镇、商业市镇、交通市镇。市镇经济对封建社会后期的经济运动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市镇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发生联系的媒介 ;市镇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乡村都市化进程 ;市镇经济的发展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胚胎 ;市镇经济对传统的社会意识产生冲击。封建社会后期市镇的发展应该说是建立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商品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的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市镇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商品生产和商业发展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4.
近代江苏市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与“镇”合称“市镇”,都是指一般的商业聚落,它们是农村商品集散的中心和商品经济的重要基地。大抵“以商况较盛者为镇,次者为市”。一般而言,镇的商业地位较市重要,上可为县,下可为市;市也可发展成镇。在历史上,江苏的市镇曾经显赫一时,有过一段值得炫耀的历史。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传统的自然经济趋于瓦解,与旧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分散、单调、落后的农民居民点逐渐为近代化的、职能较为健全而且相对集中的城镇居民点所代替,新的市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和发展,成为近代全国市镇化水平十分突出的省份之一。应该说,深入研究近代江苏的市镇化很有意义,因为它是今天城镇化的历史起点,对农村经济和城市化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市镇发展达到高潮,表现在浙东南,一方面,由于军事战略地位的提升,军镇数大量增加,有的军镇已具备经济职能;另一方面,以市为核心的经济性市镇出现了历史性大发展地域分布日趋广泛,商业呈现出繁荣景象,分工逐渐明确,城市的萌芽初具.这是该地生产经营的扩大与乡村阶级分化加剧的产物.但是,在明清时期,江南的市镇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且呈日益加剧之势,如原本处于后发地位的浙东南,跟苏南、浙北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愈趋扩大.  相似文献   

6.
对宋代“拦头”与市镇管理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拦头,自五代出现以来,在宋代发生了地位高低及所掌职事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为拦头的设置从最初具有的临时性,后趋于固定化;由于拦头的职事与征税密切相关,故人员的选拔要经由转运使司的官员,客观体现出其身份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拦头工作的场所从府州县的商税院或商税务一级,逐渐向下发展,广置于镇,甚至活跃在比镇更低一级的市;这一变化过程与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市镇的发展水平大致同步,在南宋尤为典型,是我们考察宋代市镇市级管理的一个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144-154
辽代节镇除本州外,亦下辖支州。节度使通过带本州刺史衔管理本州,同时加观察使衔统领支州。辽代实行的是中央—节镇—州—县的管理体制,节镇为辽代最高一级地方行政区划。辽代节度使所带观察处置使、御史台官等结衔,皆是节度使监察权的体现。节度使以下,节镇内部由判官、孔目官、录事参军等具体负责监察事务。辽代节镇内部设置的判官分为节度判官、观察判官、军事判官三种类型。由观察判官负责考课下属,节度判官、军事判官负责监察司法审判,孔目官负责勾稽文案,从而达到监察政务的目的。地方监察事务在节镇一级基本可以得到解决,节镇是辽代地方监察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辽代节度使总揽辖区内行政、监察、经济、军事等权力,为防止出现唐末五代地方割据情况,辽朝中央采取了诸多措施。辽朝在节镇之上设置更高一级的监察区,后由于监察区与军事区、经济区之间存在重叠,使得辽代已经开始逐渐孕育出一种钱粮兵谷合一的大的行政区划。这与金代的路—节镇—州—县四级体制,宋代的路—州—县三级体制,共同奠定了元代行省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郭晓航 《社会科学》2007,2(9):176-183
本文考证了元代豫王阿剌忒纳失里的世系,并对其参与天历之变、征镇云南以及出镇陕西等政治活动作了考述,揭示了豫王阿剌忒纳失里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元代中枢及云南地方政局剧烈变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1292年上海升格为县城作起点,上海建城已有7个世纪的历史。 上海人早期的生存空间为市镇。今天的上海市,即明清的松江府,另外包括苏州府的嘉定县(后为嘉定县、宝山县)与太仓州的崇明县。据史料记载,当时“市井麟比,舟车纷繁,民殷物庶”。在这传统的生存空间中,市镇文化与四乡文化碰撞,世风与陋习并存,市镇经济与市井生活相互渗透,全息地映射出市镇凝聚过程中市民的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10.
元代的疆域     
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八年(1271年)定国号为元,建立了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全中国。元代的疆域,较之汉唐盛世更加广阔。《元史》“地理志”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代中央设中书省统管全国行政,地方设行中书省,下有路、府州、县等行政机构。全国有十一个行中书省,一百八十五路,三十一府,三百五十九州,一千一百二十七县。据明末清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所著《读史方舆纪要》“元代州域形势”所载,全国的疆域范围是:  相似文献   

11.
巩昌汪总帅府为元代唯一允许世袭罔替的漠南地方军政官府。降蒙初汪总帅府所辖二十四城的地盘,应该是癸卯春皇子阔端手札付秦、巩等十九州,再加原属金熙河、庆阳二路而后割出的安西、河、泾、邠、宁五州。五府二十七州、四府十五州及五十余城说,则反映元世祖朝至元五年等不同时段,因汪氏军功权势及其与蒙古诸王、脱思麻宣慰司等彼此消长而造成的地盘扩张或缩小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苏力 《兰州学刊》2012,(5):69-72,15
文章主要依据黑城出土文书对元代亦集乃路儒学的文庙祭祀、教学内容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考证。文章指出,亦集乃路的儒学教育是元代地方教育普及化的一个缩影,体现出地方儒学"庙学合一"的基本特征,同时也反映出元代南北儒学的发展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代长江三角洲地区市镇蓬勃发展之势颇为引人注目,这不仅因为它促进了本地区经济日趋繁荣,而且也因为它促进跨地域的市场圈的迅速形成。此类市镇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作为农业商业化的产物,带有一个显著特征:专业化分布格局。粮食业市镇是该地区仅次于丝绸业市镇、棉布业市镇的第三大类市镇。米市是粮食商品化程度提高的产物,而粮食商品化则是传统农业进步的一大标志。粮食交易市场的存在,调剂了缺粮区与余粮区的流通,有助于农业经济的地区性互补格局的构成。  相似文献   

14.
市镇联合体是法国地方治理中独特的组织结构形式,它引入了联邦制国家的一些治理理念和原则,较好地处理了联合体与成员市镇之间的权力和职责分配问题,克服了高密度市镇设置造成的地方治理破碎化,展现出具有中央集权传统的单一制国家地方行政发展的可能路径,对我国地方治理的发展与完善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一个城镇的工商业的繁荣总离不开一些重要的条件。清代(鸦片战争前)佛山商业繁荣的条件是什么?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一)广东南海县佛山镇是从宋代开始,逐渐由乡邨墟市发展起来的工商业市镇.明朝景泰年间,这里已是四运商贩辐辏,到清代前期发展成“岭南一大都会”。时人既把佛山誉为四大名镇之一,又将它与京师、苏州、汉口并列,称之为“天下四大聚”①。它在清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城市化延至明清时期则突出表现为市镇群体的兴起,杭嘉湖市镇之多之巨居于全国首位,因此,研究明清杭嘉湖市镇史是很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作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课题“江南经济史”的研究成果,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陈学文研究员所著的《明清时期杭嘉湖市镇史研究》一书的出版,无疑将推动中国城市化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自清末以来,江南商业市镇的"政区实体化"过程,由于县以下行政区划的频繁变动,市镇与基层区划的具体关系并不固定,1952年苏南地区在进行城镇政权建设时,第一次将商业市镇作为"城镇"看待,纳入"建区设镇"的范围,从各市镇的人口数量上看,这次"建区设镇"的结果大多数成为1953年人口普查时乡镇区划格局中的"镇",从而使得江南的商业市镇成为真正意义上完整性与独立性兼具的行政区划实体。  相似文献   

18.
元代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述略李治安秦汉以降,中央与地方的财赋分配关系,随着国家集权统一或分裂割据的发展大势,经历了或聚财于中央,或藏富于地方的曲折变化过程。元王朝的政治体制是蒙古草原游牧君主制与汉地传统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融合体,又兼行省、宣慰司、路、...  相似文献   

19.
略论北宋时代的城市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时代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方面表现为众多的传统政治中心城市日趋向经济中心转化;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工商业镇市的勃兴。其结果不仅使宋代城市以其繁华盛景著称于后世,同时也以数量众多而远超于前代。对宋代城市的繁荣及工商业镇市的兴起,许多研究者已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图从一些统计资料出发,来说明北宋时代的城市分布,以就正于方家。 一、宋代城市的类型及其分布 宋代城市以类型划分,大致可分为三类,即:政治性城市、综合性城市和新兴的工商业镇市。 政治性城市主要是指封建王朝的国都、陪都及众多地方政府的所在地。这类城市起源较早,历时最久,并且在城市生活中长期居于支配地位。其社会功能主要是作为封建的政治中心,发挥着统御全国和各地区的作用,而其经济职能服务于和从属于政治职能,一旦政治中  相似文献   

20.
近代江南市镇和华北市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南地区是中国市镇发育最完善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华北地区则长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中国历史上城镇体系形成较早的区域,但公元12世纪以后,华北的经济发展开始落后于江南,直到近代华北的市镇不如江南发达。文章从市镇的类型、特点和作用等方面研究江南和华北市镇在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点,从市镇的发展情况、市镇的分布格局、市镇的经济功能———功能定位和市场发育等方面研究它们的差异,进而探讨近代华北市镇发展落后的原因,以期为当今中国小城镇的发展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