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公民环境权做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应该得到法律的明确确认。全面保障公民环境权 ,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确立公民环境权的法律地位 ;改革现行环境行政管理体制 ;完善环境侵权救济制度 ;加强环境保护知识普及  相似文献   

2.
论公民环境权与国家环境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公民环境权与国家环境权的理论基础 ,打破了现实实践中的从实然的角度定论的国家环境权与公民环境权的主从关系 ,而从应然角度 ,对国家环境权与公民环境权的关系进行了新的探讨 ,认为国家环境权与公民环境权不应是一种主导与从属的关系 ,而是一种互助共生、相互协同、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权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将公民环境权作为公民基本权利明确规定在宪法中是未来宪法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入WTO后,结合我国实际,确立对我国公民环境权的宪法保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同时,要真正实现公民环境权,我国宪法必须明确规定保护公民环境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环保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4.
公民环境权之法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文明与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对环境的价值重视起来,也开始不再将解决环境问题仅仅看作是国家的权力与责任,而逐渐将公民环境权概念提上议事日程.对此,本文着重论析了公民环境权的根据、内容、作用以及公民环境权面临的现实问题等,以期促成环境权由应有变为实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环境权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人类个人得以生存的基本价值范畴之一。中国目前公众对环境权的意识、观念以及政府的保障手段、力度都明显滞后,这严重制约了环境权所涉及的基本人权的实现。针对现行法律对公民环境权保护的诸多不足,结合中国实际,行政与司法这两项互动协作的国家权力,无疑将为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公民环境权保护机制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公民环境权是环境法学界潜心研究的一个课题.但是二十多年过去了,学术界仍然没能在公民环境权的内涵和实质方面达成一致.该文认为对公民环境权的界定应该本着从事物的本质特征出发,有利于环境权的功能和价值的充分发挥,以及有利于这项权利与其它权利的协调并融人现行权利架构之中的宗旨来进行.公民的环境权是公民对其生存环境享有的特定的生态性环境条件的权利.它应该成为环境法权利体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环境权是人类一项应有的权利,现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公民环境权是环境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法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对公民环境权的发展、公民环境权的内容、公民环境权的实现等进行论述并对中国目前关于公民环境权的法律状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民环境权的基本人权性质与法律回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公民环境权的法理基础的分析和对与公民环境权有关的国内、国际立法的考察,论证环境权的基本人权性质,阐明了将环境权作为基本人权对待的重大现实意义。并指出,将环境权确定为基本人权必然要求在法律制度上作出适度的回应。为此,需要在宪法中将公民环境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予以明确规定,通过民事基本法对环境权的基本内涵和外延进行明确的界定,通过环境管理性的法律建立各种预防环境权侵害的社会管理制度,并通过权利救济制度的完善为环境权受到侵害的公民提供及时、便捷的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9.
[摘要]“环境公民社会”的发展,需要传媒构建、拓展环境“公共领域”,促进环境议题的“公民赋权”,用“媒体理性”引导公众环境运动的“理性参与”;需要在法律上明确界定公民环境权,实现“公民环境权”由道德“应有权利” 向“法定权利”、“实有权利”的飞跃;需要普通公民向“生态公民”蜕变,需要环境NGO积极承担吸引民众环境参与和培育“生态公民”的重任,实现普通民众与精英知识分子在“环境公民社会”中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0.
公民环境权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和无限制地改造自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环境危机而产生的一种基本的人权。本文认为公民环境权是公民享受清洁健康生活、生产环境的权利,以及当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获得赔偿的权利,属于私权范畴;其法律属性表现为公益性、社会性、从属性、独立性。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权早在个体小生产时期就已得到了民法的默认,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劳动力权开始凸现。经济法将全面创造劳动力权,以保障社会化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行政公务员是宪法赋予政府所拥有行政权的显性直接行使者,在整个权力或权利运作过程中,他们是双重或多重身份实体,并以其身份权为核心和逻辑起点被赋予其他各项相应的权利。这些权利是公务员以行政主体的名义行使行政权、执行公务的法律依据和保证,而只有相应的救济才能保证权利的实现及权力的效用。因此,"一体两权",权利与救济是两对动态的范式,是权利和权力内、外在属性和机理的外现和要求,并最终决定和制约其相应的机制形成和运作,而权利的内外构造的完整与圆满及良性均衡互动是其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公民环境权之所以应该法律化是由该权利的内涵及其主要属性决定的,从公民环境权应当确立的理论依据的阐释出发,再结合在法的运行的现实实践中公民环境权有应当法律化的趋向加以说明,自然会得到公民环境权法律化是必要的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4.
文明社会的建立与发展需要法治环境的配合。我国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将"政治文明"载入宪法,为我国新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最高法律依据和保障。行政是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文明是构成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行政文明的建设不能背离法治,其自身的建设过程应该是一个法治化的过程。行政文明建设的权力渊源、实施主体、价值追求、行动指向、实施方式、行为后果及福利归属等都有其具体的法治化要求。  相似文献   

15.
生育权的私权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育权在其产生之初,是为了防御国家对公民私生活不适当的干预.而本文以为仅仅将生育权作为一种人权保护是不够的,于是提出了"生育权私权化"的命题.即应将生育权确立为一种私权(民事权利),适用于私人之间.并且在我国没有宪法诉讼制度的情况下,建立生育权的民事保护体系的要求就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6.
民主参与、合作、协商的契约精神是民法与行政法关系的契合点。这种契约精神在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和行政司法各个环节均有所体现。而且,契约精神在行政领域得以运用具有积极作用,一方面,契约精神在行政法领域的运用,为行政法从"执法型"行政向"引导型"行政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也为行政活动提供新的管理思路。另一方面,民法中的契约精神在行政法领域被认可肯定,也为民法发展提供公法环境,进一步确认了公民的权利地位与权利意识。民法与行政法具有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论民事检察权及其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事检察制度是民事诉讼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从我国的实际来分析,它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国的民事检察制度存在的问题却很多,需要进一步的改革。要完善民事抗诉制度,建立民事公诉制度,确立检察院的民事公诉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务员奖励制度在现有法律规定和实践运用中存在着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应该加强对奖励授予主体、奖励授予条件、奖励授予程序和奖励救济、监督等方面的规范,使该制度真正纳入法治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机关拥有的一种行政权 ,在我国运用范围较为广泛 ,且有其合理存在的依据。但是 ,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 ,又常常导致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为了实现依法行政 ,必须对行政自由裁量权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20.
隐私权及民法保护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培芳 《南都学坛》2002,22(2):87-89
隐私权作为一种独立的人格权 ,其价值已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承认和接纳。然而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却尚未对其进行系统详尽地规定。通过比较分析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 ,与世界文化交流速度越来越快 ,应当采取美国式的直接保护模式 ,在民法领域里建构较为完善的稳私权保护制度 ,以此制度落实宪法的有关原则性规定 ,统领其它法律中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权的具体规定 ,并完善其它相关法律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