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人评论韩愈诗歌,往往拈出“奇险”二字,褒之者因此褒,贬之者亦因此贬。然而,在我们看来,韩愈的一部分奇险诗固然有其独特之处,并且对后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但这些诗所呈现的只是韩诗发展过程中一个阶段的面貌,而非韩诗的全貌。韩愈诗歌经历了一个从直朴到奇险、又从奇险归于平淡的发展变  相似文献   

2.
既开风气又为师——韩愈与北宋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仅从唐代诗歌史的角度来看,韩愈似还称不上是最优秀的诗人,至少与李白、杜甫等诗坛巨星相比还有差距;但从对宋诗的影响而论,韩愈则是仅次于杜甫的二号盟主,而且杜诗的影响有不少还是通过韩诗的中转来实现的。清人叶燮谓:“唐诗为八代以来一大变。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梅、欧、苏、王、黄,皆愈为之发端,可谓极盛”,今人钱钟书先生谓:“韩昌黎之在北宋,可谓千秋万岁,名不寂寞者矣.”,都看到了韩诗在北宋的巨大影响,惜未及展开。本文以此为基点,就北宋诗与韩愈的绍承关系胪述如次。 一 为了更好地理解韩愈对北宋诗的巨大影响,这里有必要先谈一谈韩诗本身。同一切艺术大师一样,韩诗的艺术风格是多种多样、不主一宗的,陈衍谓“元和以降,各人各具一种笔意,昌黎则兼有清妙、雄伟、磊珂三种笔  相似文献   

3.
“韩诗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变化在作品风貌上的体现,或谓“奇险”,或谓“以文为诗”,或谓“善押强韵”,这些都从不同方面把握了韩诗的特点,并非不中肯綮,惟较多地偏重于艺术直感,单纯循此而进,容易把韩诗之变仅仅归结为形式技巧问题。一部有影响的中国诗史即谓:“从杜甫诗的内容上衍出来的是白居易一群,从杜甫诗的形式上衍出来的是韩愈一群。”而另一部文学史更说:韩愈一派的诗是“形式主义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8,(3):102-108
纵观王安石一生,其在诗歌创作领域对韩愈的态度经历由基本肯定到颇有微词、再到重新审视的曲折过程。王安石早期学韩古体,从字句、意象到"以文为诗"的章法,后又转入近体领域,将韩诗古体风貌融入律绝;中期则形成自己的风格体式,一度与韩诗相距较远;但在晚年又将学韩的注意力从韩诗古体转入韩诗近体,尤其是绝句,颇得自然活泼、清新流丽之趣,同时又对长篇古体进行创变,以律化加强古体韵律感。如果说韩愈的主体风格是在古体中得以实现的,那么王安石则将韩愈的风格特征推进到各种诗歌体式之中,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5.
<正> 韩愈是中唐时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文学成就尤为卓著。韩文被后世奉为“古文之主”,文章家莫不规模步趋之。韩诗以其不羁的才气和奇崛的风格,在中国诗史上独树一帜,它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但是,王船山对韩愈的文学,却评价不高,甚至加以贬抑。共所以如此,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拟就此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李、杜之后,韩愈以其豪壮奇崛、艰奥生新的雄风驰骋于中唐诗坛,前人对这种引人注目的变化历来毁誉参半。“宋人于唐诗推尊子美、退之至矣”,但对韩愈以文为诗“犹不免有所疵议”。明人喜尚清疏空灵,甚至有人直斥韩愈“于诗本无所解”。乾嘉以后,肌理说、桐城派、同光体一派文人在维护封建道统和文统的同时,提倡一种学者之诗,崇尚生涩险奥的风格,韩诗才被奉为“圣境”,这派诗论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为什么封建阶级在其灭亡之时要通过标举韩诗以挽救传统诗歌的没落呢?要想弄清这种美学观念变化的基本原因,就必须对学者之诗产生的历史根源和思想基础进行深入的考察。  相似文献   

7.
韩诗佛辨--兼论韩愈诗歌之于唐宋诗风变迁的过渡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愈现象是一令人困惑不已的个案 ,其自身所构成的深刻悖论 ,成为后期唐诗发展史上的奇异景观。他以“攘斥佛老”自命 ,骨子里却与佛禅有着深刻、蒙昧未彰的纠结 ,在其“宣言”和“行为”中采取依违两间的姿态 ;韩愈获贬 ,尤其是南贬后亲和佛禅 ,是那个时代“贬官禅悦”的典型证例 ;韩氏以“道统”自任 ,其理论及其排定的“道统”谱系 ,也受了南宗禅“教外别传”和衣钵承祖认宗的启发 ;韩愈“独运其天才”所创“以文为诗”直接获益于佛经、佛经译过程 ;从“主情”以“韵胜”为主流风格的唐诗到“主理”以“意胜”的宋诗风格的形成 ,韩诗是两者间得体的过渡。  相似文献   

8.
岳珍 《殷都学刊》2003,(1):73-79
本文通过测算道里远近,计算行进速度,并参考唐代左降官的行程时限,考证韩愈南迁潮州的行程,并对韩诗"南行逾六旬"作出实证性诠释.  相似文献   

9.
梁洁 《天府新论》2002,(6):82-85
本文引入波德莱尔“美是惊讶”的理论 ,并将其作品与韩愈诗作了比较 ,得出结论 :韩诗的“以丑为美”实际是打破了“中正平和”的古代美学规范 ,打破了“真、善、美”相统一的理论原则 ,扩大了美的范畴 ,也扩大了诗表现的题材 ,而韩诗之“狠、重、奇、险”实际上也是一种惊讶 ,它可以造成感官冲动 ,从而实现惊讶 ,进而实现美。  相似文献   

10.
韩愈《秋怀诗十一首》是他短篇诗歌的代表作品。不为人注意的是,这组作品同时也是对中国古代悲秋文学的革新之作。组诗从自然和人生两个主题,反思了宋玉以来的秋诗传统。自然方面,韩愈对时间和生命的关系提出了异于前人的认知,形成了一种基于生命意志的自然观。人生方面,韩愈从儒家思想中获得了自我认同,形成了一种追求内在道德修养的人生观。积极面对自然和人生之秋的价值体系,反映出从中唐开始,文学及社会文化转型的大趋势。而诗歌呈现出来"学人之诗"的独特审美意识,也可以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理解韩诗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