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宋谊斌 《职业》2004,(10):49
近年来带薪休假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了解多少人能够享受带薪休假以及人们如何利用休假,对休假制度的看法等.<职业>杂志在网上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2.
张鹏 《职业》2001,(2):34-35
“带薪休假”这个在国外极为普遍但在中国还相当陌生的名词,实际上,它早已进入中国法律,是劳动者一项重要的权利。 《宪法》第43条规定:“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199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恢复了休假制度,其中规定企业职工休假,由企业根据具体条件和实施情况,参照党政机关办法自行决定。1995年实施的《劳动法》第45条则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1年以上享受带薪年休假。”北京市政府则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带薪休假作出了具体现定:“参加工作满5年、…  相似文献   

3.
别让带薪休假成为“纸上的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强制性的黄金周休假制度的"保护"下,人们尚能有几天集中的带薪休假时间,随着带薪休假规定的颁布,黄金周取消之后,假期的质量是追求了,但数量保得住吗?带薪休假,一个并非新鲜的话题!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曾试行年12天的年休假制度,但因条件所限未能坚持。改革开放后,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不断加大,休假渐  相似文献   

4.
在现有强制性的黄金周休假制度的“保护”下,人们尚能有几天集中的带薪休假时间,随着带薪休假规定的颁布,黄金周取消之后,假期的质量是追求了,但数量保得住吗?  相似文献   

5.
海羚 《职业》2016,(13):38-40
2008年8月1日,《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正式开始施行,条例规定:“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应享受带薪年休假,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年休假10天……对职工未体的年休假天数,单能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但在执行过程中,不少单位的员工享受不到年休假、“带薪休假”成了看得见却吃不到的“美味大饼”.  相似文献   

6.
“1/3”产业     
《职业》2011,(25):4-4
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发布的各国“带薪假期”时间长短的排行榜中,巴西和立陶宛以41天位居榜首,中国以21天排名最后且放弃休假成普遍现象。一位人力资源专家分析说,很多人放弃休假是为了保住饭碗,我国劳动法虽然明确了带薪休假制度,但由于没有执行的具体办法,缺乏明确可操作的依据,在实施中经常被打折扣。  相似文献   

7.
鲁志峰 《职业》2006,(2):41
Q:我们公司规定,员工休假,探亲假和年假只能选择一个.还有一位朋友的公司,规定工作未满两年的员工,不得享受探亲假和年假.请问,年假和探亲假到底是一种员工的福利还是权利?如果是权利,应该如何维护?国家是否也有规定,年假和探亲假只能享受一个?  相似文献   

8.
观察     
《职业》2011,(1):4-4
“学术休假” 中科院将在部分所属单位试行“学术休假”制度。学术休假在发达国家已经制度化,是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在职人员职业发展提供的重要而有效的制度形式,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在服务一定期限之后都可以申请享受此制度,一些机构还把学术休假作为在职人员的一项个人福利加以保障。事实上这一制度在国外很普遍,这里的休假并非完全去度假,  相似文献   

9.
带薪休假DIY     
《职业》2004,(10):15-16
休假方式多彩化 说是休息,但每年的长假过后,人们都感觉“比平时还累”。对此,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王通讯提出了科学规划休假的概念。他认为.休假绝不只是旅游,而是更好地调整自我——做一些平时想做而又没时间做的事情,他建议推出丰富多彩的带薪休假方式:对于科研人员以及其他有学术色彩的人员,应该把学术交流和假期结合起来,休“学术假”;对于教师、外企员工、公务员,平时工作繁忙,无暇充电,可以将假期和学习结合起来,休“充电假”;对于中老年人,可以把假期和疗养锻炼结合起来,休“健康假”;其他人既可以利用假期旅游,也可以借机放松自己,休一个“休闲假”。  相似文献   

10.
带薪休假DIY     
《职业》2004,(10)
休假方式多彩化 说是休息,但每年的长假过后,人们都感觉"比平时还累".对此,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王通讯提出了科学规划休假的概念.他认为,休假绝不只是旅游,而是更好地调整自我--做一些平时想做而又没时间做的事情,他建议推出丰富多彩的带薪休假方式:对于科研人员以及其他有学术色彩的人员,应该把学术交流和假期结合起来,休"学术假";对于教师、外企员工、公务员,平时工作繁忙,无暇充电,可以将假期和学习结合起来,休"充电假";对于中老年人,可以把假期和疗养锻炼结合起来,休"健康假";其他人既可以利用假期旅游,也可以借机放松自己,休一个"休闲假".  相似文献   

11.
来自东北的梁先生特别想回家去探亲,虽然公司有这样的福利,但是他从来不敢享受,他担心休假之后工作也休了.智通人才网的调查显示,职场中七成人不敢享受探亲福利,有53%的受访者称每年都可享受到年终奖福利,员工最希望享有的福利却是"生活福利".(据8月2日<广州日报>消息)  相似文献   

12.
丁咚 《职业》2013,(28):44-46
我国《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明确规定,职工工作10年以上,带薪年休假为10天,已满20年的带薪年休假为15天。然而,在北京兰海公司工作了十几年的万华兰却从未享受过国家法定的年休假,兰海公司的《员工手册》中规定,员工每年只享受年休假5天。为了捍卫自己的休假权,万华兰在与公司多次交涉无果后,联合公司其他7名员工,一纸诉状将北京兰海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公司支付员工未休年休假工资。  相似文献   

13.
悄然间,我国实行“黄金周”制度已走到第十个年头。今年是我国休假制度重大改革的一年,是实行新的带薪年休假制度和小长假制度的第一年。至此,除了带薪休假日,我们国民的法定休假日已达115天。从1995年实行“双休日”制度开始,不断增多的闲暇时间使民众生活方式发生历史巨变,民众“休养生息”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同时撬动出一个巨大的休闲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4.
《职业》2006,(2)
Q:我们公司规定,员工休假,探亲假和年假只能选择一个。还有一位朋友的公司,规定工作未满两年的员工, 不得享受探亲假和年假。请问,年假和探亲假到底是一种员工的福利还是权利?如果是权利,应该如何维护?国家是否也有规定,年假和探亲假只能享受一个? 北京jody A.《劳动法》第45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  相似文献   

15.
曾志杨 《职业》2010,(9):70-70
来自东北的梁先生特别想回家去探亲,虽然公司有这样的福利,但是他从来不敢享受,他担心休假之后工作也休了。智通人才网的调查显示,职场中七成人不敢享受探亲福利,有53%的受访者称每年都可享受到年终奖福利,员工最希望享有的福利却是"生活福利"。(据8月2日《广州日报》消息)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企业薪酬设计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薪酬是组织对员工个人劳动的回报,包括货币类与非货币类。货币类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货币类薪酬是指员工的工资、津贴、奖金,各项社会保险、带薪休假、股份等,非货币类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得到的成就感、  相似文献   

17.
《当代老年》2011,(2):4-4
据介绍,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今年将在全市国有企业启动在聘农民工带薪休假制度,让农民工与国有企业职工享受同样的休息权。同时,确保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对27万农民工子女就读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对5万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就读普通高中发放助学金。  相似文献   

18.
顾均慧 《职业》2007,(28):39-40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实施带薪休假制度,法国带薪休假一般为每年30天;英国一般为3~5个星期;瑞典规定,带薪假期每年不得少于5个星期,有些企业甚至长达7个星期.  相似文献   

19.
《职业》2007,(22)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实施带薪休假制度,法国带薪休假一般为每年30天;英国一般为3~5个星期;瑞典规定,带薪假期每年不得少于5个星期,有些企业甚至长达7个星期。2007年,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一项针对我国十个城市普通居民的入户调查发现一个令人"郁闷"的结果:调查所涉及到的上班族中,按规定去年可享受的假期(此处假期包括国家规定的法定假期以及公司规定的其他假期等,不包括周末)平均为19.14天,而实际上休了的假期平均为18.13天,超过三成(30.3%)的上班族不能完全享受法定假期。对比国外的"悠长假期","有假可休"、"有假能休"成为我国很多上班族的"奢侈"愿望。  相似文献   

20.
丁咚 《老年人》2013,(10):12-14
我国《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明确规定,职工工作10年以上,带薪年休假为10天,已满20年的带薪年休假为15天。然而,在北京兰海公司工作了十几年的万华兰却从未享受过法定的年休假。为了捍卫自己的休假权,万华兰在与公司多次交涉无果后,联合公司其他7名员工,一纸诉状将北京兰海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公司支付员工未休年休假工资。2013年4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据悉,这是我国首例职工为争年休假集体起诉单位并获胜的劳动争议案。泡汤的年休假,十年工龄不抵公司一纸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