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领导-成员交换理论研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成员交换理论将领导行为、领导效能的研究放置于领导和成员之间一对一的“垂直二元体”中进行。高质量的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对提高双方的工作绩效、满意度,改善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作用。文化情境的特殊性,使得中国企业组织中的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与国外研究的结论存在差异,这也将是国内学者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领导—成员交换关系是领导和成员之间通过不断的互动产生的结果,因此双方之间的关系应该被共同感知.现有的研究表明领导报告的关系质量和成员报告的关系质量之间存在较低的相关性.本文从领导—成员交换关系非均衡性感知的影响因素、形态特征、测量方式等方面做出回顾和述评,并在关系非均衡性感知的形成机理、影响机制,以及中国文化情境下的特征和效应等三个方向对此领域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谢忠峰 《兰州学刊》2014,(2):187-1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的施行标志着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的法定化,但是该项制度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文章以社会控制理论为视角,从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法律控制、纪律控制、社会舆论监督、增强社区矫正人员的群体意识方面,提出对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建言。  相似文献   

4.
《东岳论丛》2016,(8):163-169
随着行刑社会化的推进,监狱矫正与社区矫正已成为我国刑罚执行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形塑两者的互动机制是推动我国刑罚执行改革的重要议题。强调系统性及功能承载的功能主义为我们研究刑罚执行体系内的协作互动提供了新思路。监狱矫正与社区矫正的协调互动有利于各自效能的提升及刑罚功能的增进,有予以大加申彰之必要。然而,目前我国监狱与社区矫正机构各行其事,在互动方面存在着对接不到位,职责不深化,协作不充分等症结。在行刑一体化的指导下,通过推进立法,加强部门配合以及建立协作式矫正模式等路径,能够保障监狱矫正与社区矫正功能的进化、分化与优化。  相似文献   

5.
构建科学合理的社区矫正执行体制,是目前我国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在社区矫正执行主体方面要逐步壮大以民间社团为主体的专业化帮教队伍;在矫正工作的衔接方面要重点确立审前调查制度和社区矫正工作室制度;在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方面要着力研究分类管理和分级处遇的科学性;在矫正对象的帮扶方面着重建立以"中途之家"为代表的安置基地。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已运行10年,其中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并没有形成一套独立的工作体系.在实践中,社区矫正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矫正方案与成年人没有区别,该方案明显不符合未成年人的需要,亦缺乏应有的科学性.为完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我国应从矫正方案科学化的角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针对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制定矫正方案和矫正项目,从而使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真诚悔罪、顺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7.
2011年,刑事禁止令制度在我国刑法中得以确立,但实践中存在着矫正队伍缺乏,矫正制度简单、笼统,思想文化建设缺位等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社区矫正制度的成功经验,我国应不断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如大量使用电子监控,实现信息共享,加快建设矫正者志愿队伍等.  相似文献   

8.
刑法修正案(八)正式把社区矫正写入刑法,但是社区矫正在我国却处于一种分散模式的尴尬境遇。从控制技术的角度来考量,分散模式只是一种零散式的处遇方法,并未形成一种真正完善娴熟的处遇机制。社区矫正"入刑"将会对刑罚结构、刑罚观念和刑事司法制度产生重大影响。应以此为契机,构建社区接纳、专业化管理与社会力量配合、司法权和行刑权合作的新模式,最终形成一种完善的罪犯新处遇机制。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我国刑事领域在不断地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其中包括试点成功之后已被法律确认的社区矫正。这一创新属于实现刑事政策的、战术层面的举措,因而需要对其从刑事政策的角度加以审视。审视结果表明,我国官方文件对于社区矫正的界定既脱离我国的立法实际,也不符合国际社会的通例,漠视罪犯的人权,而且还有选择性保护之嫌,不符合我国反制犯罪的刑事政策总体战略,影响我国社区矫正制度本身的完善与发展,阻断了矫正一体化的进程,缺乏反制违法犯罪的艺术,故而亟待取消这一不当界定,重新对其进行定位,以避免对我国反制犯罪的战略继续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刑事实证学派在19世纪末提出的新社会防卫思想对传统刑法理论的"个人主义"进行了调和,更加注重"社会效果"和"社会利益",本文拟就新社会防卫思想在中国刑罚执行制度中的运用,以行刑社会化为视角,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行刑社会化制度进行构建,解决目前刑事执行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如何建立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11.
藏族习惯法是藏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积淀而成并为本民族所信守的部分观念形态和约定俗成的群众生活模式规范。藏族习惯法长期以事实的状态存在着,并调整着藏族社会的各种关系。虽然其内容与现代法制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随着民族地区法治化程度的不断推进,藏族习惯法观念蕴涵的积极因素愈发凸显,其强调社会矛盾的彻底解决、社会关系的复合与社区矫正的刑罚理念不谋而合。西藏社区矫正的实行应当充分挖掘藏族习惯法的积极因素,并将发达的刑罚理念融入本土资源,推动习惯法的现代转型,实现西藏社区矫正的理念建构。  相似文献   

12.
以上海市某三个街道的实地调研资料为基础,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关系支持网络的特征与类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社工是矫正对象社会关系支持的首要来源,特别在矫正对象的求职过程中,社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西宁市东关社区建设现状的调查,认为客观认识社区建设状况是青海省社区矫正顺利进行的关键性问题之一,也是分析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开展对策的一个视角。应积极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社区矫正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和创新特殊人群管理服务.社区矫正本身就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近年虽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从创新社会管理角度研究,社区矫正工作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本文立足河北省省情,将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放到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分析研究完善社区矫正工作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社区矫正对象社会网络排斥的成因探析——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7月,源于西方的社区矫正制度正式出现在中国政府的规范性文件中。社区矫正的目的是在社区中矫正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顺利地回归社会。然而,现实中的社区矫正对象在多个领域都会遇到被社会排斥的现象,这已成为社区矫正制度目标实现的阻滞因素。其中,社会网络的排斥是其重要的表现之一。在社会网络排斥的成因中,身份地位是社区矫正对象遭到社会网络排斥的根本因素,经济限制是社区矫正对象遭到社会网络排斥的加深因素,面子问题是社区矫正对象遭到社会网络排斥的文化因素。除此之外,个人的私利、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等也会成为社会网络排斥的个别因素。  相似文献   

16.
公共物品理论视野下的社区矫正——一种法经济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纾 《甘肃社会科学》2007,(3):25-28,61
公共物品理论认为,公共物品提供过程中存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情况.因此,完全由政府提供公共安全服务的监禁矫正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例如,政府在罪犯矫正方面的投入产出比较低,可能带来预算扩张、机构膨胀、供给低效、再扩张预算的恶性循环,容易滋生官僚作风与腐败行为,等等.政府与第三部门同为主体提供的社区矫正能有效地弥补监禁矫正的缺陷,具有降低矫正成本、提高矫正工作绩效及政府的投入产出比等多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离婚问题本身是立体的,其研究是多视角、多框架的。社会交换理论作为社会学众多理论中的一种,虽然并不可能囊括离婚影响因素的所有方面,但在国内运用社会交换理论来考察离婚影响因素尚不多见,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运用社会交换理论剖析离婚的影响因素,其实质是强调在一个家庭中,美好的婚姻关系要靠夫妻双方共同的努力和付出,要满足双方的利益和需求,仅仅强调单方的一味付出和无私奉献不可能创造幸福的家庭。  相似文献   

18.
社区居家养老能整合社会资源、实现老年人的在地化养老,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需要因地制宜地探索健全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及有效运行的机制。本文基于马克·格兰诺维特的社会嵌入性解释框架,探讨养老机构与社区的结构与关系的嵌入:通过植入—嵌入—融入路径,使养老机构实现社区在地化服务;通过延伸—辐射—互动路径,使社区养老实现以机构为载体的多类型服务,最终实现社区居家养老的"嵌入—融合—互嵌"发展:多措并举,推动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秉持"在地安老+综合照料"理念,整合服务内容;养老机构"打开门"、"请进来"、"走出去",实现机构与社区的可持续互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最终实现"机构养老社区化"与"社区养老机构化"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以H社区的参与状况为例,分析了社区参与的特点和社区参与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加强社区参与、推进社区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作为以充分利用个人社会支持网络为主旨的非监禁行刑方式,社区矫正应该对预防青少年重新犯罪和使其顺利回归社会具有重要作用,而通过对上海市J区的问卷调查发现,社区矫正青少年在物质生活、求职就业和精神需求满足三个方面得到了来自家人的极大支持,但来自社区居民、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等方面的资源却远未如社区矫正体系所设计的那样充分发挥作用。基于此,应建立由立法支持、政策支持、社区支持和专业技术支持等四项构成的社区矫正青少年社会支持网络,以期为矫正青少年提供有效资源供给,也有助于矫正青少年的增能与复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