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传导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的成败关系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成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基点.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性的基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之间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日趋多样化,我们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有利于发展社会经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当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面临着国际和国内多方面的挑战,我们要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国、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方式方法和途径,以便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阵地,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传导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的成败关系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成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基点,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性的基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之间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4.
受制于市场经济的大众文化的消费法则,已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当代的文艺接受,使其发生了两个显著的变化:一是从传统的“作者本位”到大众文化时代的“读者(观众)本位”,审美艺术欣赏意义上的文艺接受转变为社会学意义上的文化消费,市场成为影响着文学的基本因素.二是读者(观众)从传统的审美欣赏者或教育接受者转变为文艺消费者和“书籍购买者”.因此,从文艺接受角度来看,欲革除当代文艺病象,当务之急是抑制三大文化公害,即从抑制收视率(票房价值)、发行量和点击率入手.而要想抑制“三大文化公害”,作为文艺接受者的读者(观众)必须走出由大众消费文化制造的文艺接受的三个误区:符号认同接受、欲望满足接受和从众模仿接受.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传播规模、呈现特点,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899—1916年:自发传播期;1917—1929年:自觉传播期;1930—1948年:系统传播期;1949—1978年:整体传播期;1978—2013年:开放传播期。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能够在中国广泛传播和普遍接受,有三个重要原因:一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文化精神的契合性;二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民族主义的关联性;三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实需要的一致性。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存在着三个明显的问题:一是传播主体的多样性;二是传播内容的混杂性;三是传播选择的片面性。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对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产生了三个方面的重要影响:影响了中国文学理论的历史进程;改变了中国文学理论的范畴体系;影响了中国文学理论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易于受到非科学性的干扰,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可以归结为主观意识形态的教育,着重从教育者、接受主体以及接受环境三方面分析化解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问题的对策,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文化霸权、文化身份危机与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杰  曲舒文 《天府新论》2008,(6):118-121
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导致了文化霸权的产生,西方知识话语代表了西方资产阶级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面对西方话语的强势冲击,中国的西方文化研究者陷入所谓文化身份危机之中.然而,文化身份的建构性特征决定了对西方话语的接受是一个再语境化的过程.只要我们明确接受的目的、标准和效果,所谓的文化身份危机实际上孕育着发展和创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在金圣叹对<水浒传>和<西厢记>的评点中,表现了大量的叙事接受思想.这些思想可以从文学批评的目的,叙事接受的性质、内涵、条件,和如何进行叙事接受三个方面进行探讨.金圣叹的叙事接受思想与接受美学有一定的相合之处,在这个意义上,他的思想具有较强的超前性.  相似文献   

9.
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来看,宋代诗话中的读者接受理论大体蕴涵有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对读者包括知识储备、艺术同感力和想象力在内的文学接受能力的具体要求,对读者在文学接受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作品作出创造性的理解和发挥的权利的肯定与张扬,对读者文学接受差异性问题的辩证认识。宋代诗话中的读者接受理论具有丰富的理论蕴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0.
当前,由于受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种意识形态要想得到人们的认同,必须同时具备主体、客体、环境三个方面的条件。针对这三个条件,我们应该主要从提高民众的认知水平、增强理论的指导意义和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三方面来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强势传播,不断挑战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要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走进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群众所认知、理解、接受和认同,就要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大众话语表达方式,使之契合大众群体的认知结构与话语特点。对此,可从主体论、客体论、载体论三个维度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大众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12.
高丽、李朝汉诗对黄庭坚的接受是通过书籍的刊行、翻译而实现的,12世纪末,黄庭坚已经在高丽、李朝汉诗诗坛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接受是主动和自觉的变通,接受重心集中在诗学观点上,目的在于指导本国诗人的创作实践;认同并高度评价黄庭坚在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在从唐风到宋调转变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并肯定其对高丽、李朝诗学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袁江春 《南方论刊》2008,(11):97-99
传统文化是现代学生接受传统思想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生应当把握又很难把握的文明成果,如何把握古典文学的审美空间,提升鉴赏能力是教师面临的一大教学难题。以接受美学理论,从转变教材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兴趣三个方面,论述如何把握接受空间,提升学生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与一般科学理论大众化的重要区别在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依赖于其理论自身的科学性,内在逻辑的严密性,更在于执政党以这种意识形态作为指导思想,所制定的政策和战略能够促进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福祉,从而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当代国际国内环境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在于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普遍认同;关键在于党的先进性建设;有效保障在于制度创新;根本保证在于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孔子与庄子的接受思想长期以来一直影响着人们对典籍的接受。不同的是,孔子的接受思想强调从典籍中挖掘和引申社会和道德内涵,而庄子的接受思想则注重体味与妙悟。文章从期待视野、接受心境、接受方法三个方面对比二者的异同,探讨了这两种接受思想对中国文化接受、语言传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和朱淑真是宋代两位最著名的女词人,她们以卓越的创作成就深远地影响了后世文学,为历代读者广泛接受.综观李清照和朱淑真的被接受历史,她们所表现出来的接受差异主要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接受历程的不同;二是情感认同的差异;三是接受模式的区别.通过考察和分析李清照和朱淑真词的接受差异,能更加深刻地洞悉李清照和朱淑真词的美学特征、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7.
曹魏文人对汉乐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习接受。从对汉乐府声调、曲名、歌辞接受看,这一文人群体不仅继续沿用汉旧诗、旧曲,亦用汉旧题、旧曲而作新诗;从对汉乐府艺术手法的接受看,他们对汉乐府自结构上模仿、诗句上化用、修辞上沿袭;从对汉乐府抒情精神的接受看,曹魏文人乐府之作不仅与汉乐府抒情基调多有相似、相同,且对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更有高度认同。曹魏文人对汉乐府的接受是乐府文学发展史上第一个转折,其在汉乐府经典化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至今已有六年,她的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经历了大起大落,中国读者和研究者由于意识形态、诗学观和文化观的差异对她创作中的主题、语言实验、心理分析等无力面对、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19.
接受问题研究的发展状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岩  李彩华 《兰州学刊》2009,(12):54-58
文章对接受问题的由来、接受概念的界定、西方接受理论等内容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对接受问题在我国文学领域中的研究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接受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研究发展状况进行了阐述;对接受问题的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领域中的开展进行了探讨。文章旨在使学术界对接受问题的全貌有所认识,为广泛开展接受问题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陈长利 《兰州学刊》2011,(9):137-141
文学接受是文学的效果和产生基础,文学形式是文学存在的标识与构形,意识形态是社会对文学及接受的组织,也是文学进入社会的现实方式与途径,它们是一个文学事件出现的基本关系系统。它们作为中国当代文论建构的三个基本关系维度,是由现代文学理论方向即沟通文学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当代我国文学理论存在特点即个别研究与综合研究的分离、文学本性认识的深化即"关系性"存在等方面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