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高创新效率对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数字经济能通过促进人均消费支出增长对创新效率提升产生积极影响。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间的中介变量;不但本区域数字化能显著促进本区域的创新产出增长,而且本区域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周边区域的创新产出增长;当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占比较高时,会增强数字经济对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促进作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数字经济增长都会促使相邻地区专利申请授权数快速增长;在全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会逐渐下降。因此,要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促进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发挥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对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1993-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交通通信消费和人均GDP数据,借助于eviews6.0软件,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交通通信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城镇居民交通通信消费支出的增加会带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通信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超过了交通消费支出。我国城镇居民交通通信消费支出以及其中的交通消费支出是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城镇居民通信消费支出与经济增长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基于此,为了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扩大我国城镇居民交通通信消费支出不失为一条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基于我国2000年—2018年间省级层面数据,通过构建包含滞后项的动态联立方程模型,研究财政分权体制下环境质量、公共卫生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交互作用,并运用系统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水平呈"倒U型"关系。放松环境规制在短时期内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但恶化的生态环境会加重政府卫生支出负担。(2)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为政府扩大公共卫生支出水平提供了可能;而充分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可以补偿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改善劳动力身体素质,进而有效促进经济发展。(3)在我国现行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出于政治晋升和发展激励的选择,分权程度与环境质量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均呈现负向关系。因此,协调处理好环境规制的强度、公共卫生支出规模、结构的优化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三者之间关系,是政策制定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构建新凯恩斯DSGE模型,采用贝叶斯方法估计各类财政工具内生反应规则,从而系统探究结构性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主要表现为挤入效应,但不同结构性财政支出的效应大小和影响机制存在非一致性:(1)投资性支出主要通过生产正外部性和总需求加速数效应挤入私人投资,并在支出结构中对主要经济变量挤入最为明显,但短期会导致债务和通胀风险;(2)消费性支出通过总需求加速数效应挤入投资,但对主要经济变量挤入程度较低且短期易产生债务和通胀风险;(3)转移支付通过影响居民消费产生需求加速数效应引致投资增加,虽然挤入程度偏低但其引致的社会风险和福利损失最小。考虑不同支出作用机制的差异性,本文认为新时代背景下财政宏观调控应根据经济周期特征审慎选择恰当的财政支出工具以提升调控效率、更大地发挥结构性财政政策的作用,据此助力民间部门投资稳定增长、促进宏观经济逐步向"高质量"发展方式转型。  相似文献   

5.
基于1997-2017年我国31省份(不合港澳台)面板数据,从政府支出视角解析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作用机制.主要结论为:第一,老龄化抑制了经济增长,且东部地区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同时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一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特征,中部地区促进作用最明显;第二,老龄化与政府支出通过协同效应会对经济增长进一步产生影响,老龄化的加剧使得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减弱,反之亦然;第三,面板门槛模型结果表明,当老龄化跨越门槛值后,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减弱;第四,从影响路径看,老龄化和政府支出都会通过人力资本、技术创新两类中介影响经济增长,但两类中介的影响机制存在明显差异.通过人力资本,老龄化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而通过技术创新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政府支出则通过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促进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高增长高失业并存的经济现象,关于技术进步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还没有一致的结论。本文采用可分劳动DSGE模型分析框架,模拟技术进步对我国产出和就业的作用。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产出和就业增长影响的不同步性是我国高增长高失业并存的重要原因,即技术进步促进产出增长的同时就业人数没有同等幅度增加,产出增长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相对减弱。模拟结果还表明,技术进步会使投资增加,资本会替代劳动,但即使去掉技术进步造成的资本对就业的不利影响,技术进步依然促进了就业的净增加。技术进步不是我国高增长高失业并存的原因,相反,技术进步促进了产出和就业的共同增加。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多大,理论研究存在分歧。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生产函数法对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回归和协整分析,结果认为我国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产出弹性小于私人投资的产出弹性,公共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小于私人投资。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两部门模型,构建实际汇率低估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并通过对全球179个国家(地区)1970—2017年大型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实际汇率低估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其影响渠道是通过加快工业部门(可贸易部门)的规模扩张,同时促进劳动力跨部门转移、资本投资与技术进步.然而,实际汇率低估的增长效应会随着工业化进程而逐渐减弱,具体将伴随劳动力剩余减少、金融发展水平提升以及前沿技术差距收敛而弱化.研究结论认为当一国工业化进程尚未触及实际汇率低估不利于经济增长的临界条件,维持实际汇率在适当水平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龄化不但影响到宏观经济的稳定,也会对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产生影响。将人口老龄化引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人口老龄化对4种积极财政政策工具(扩大政府支出、提高劳动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劳动所得税累进性和增加公共投资)有效性产生的影响以及延迟退休的动态宏观经济效应,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扩大了政府支出和政府公共投资对消费产生的挤出效应,降低了4种积极财政政策工具对产出、消费、就业的促进效应,也强化了其对通胀和工资膨胀的提升效应;延迟退休未对私人消费产生挤出效应,有利于就业、产出和消费增长,并有助于稳定通胀和工资膨胀;与财政政策工具相比,延迟退休引致的整体社会福利损失较小。人口老龄化降低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基于稳定宏观经济和降低社会福利损失的考虑,延迟退休是一个较优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准确估计经济增长潜力是判断经济形势的重要依据。从生产要素投入潜力和要素使用效率看 ,我国经济潜在产出增长率应在 10 %以上。通过努力促进居民消费增长、增加政府投资、完善政府财政经常性支出、实施以增加进口促进增长的外贸战略、以及通过发展科技与经济结构调整改善资本产出比率 ,就能将增长的潜力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交叠世代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公共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在考虑税收时,存在使经济增长最大化的最优公共教育支出规模;并从实证上估计了我国公共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计算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最优规模是占GDP的2.4%,目前公共教育支出不足,并提出了增加教育支出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不同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各区域人力资本产出弹性和高等教育经济增长贡献也存在差异。按照我国传统东、中、西的经济区域划分,利用2001—2010年面板数据,通过改进CD生产函数模型,考察各省市区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研究发现:东部地区人力资本弹性较低,但高等教育经济贡献率较高;西部地区人力资本产出弹性较高,但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中部地区居中。因此,东部应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中部应通过改善就业环境留住人才,而西部应强化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3.
制度是有时效性的 ,制度变迁是非连续的 ,制度结构的高效和低效的循环导致一国经济增长的波动。一些国家 (地区 )高效的制度结构及其经济高增长的示范效应会引起相关国家 (地区 )进行制度的学习和引进 ,这种制度的横向传播引起相关国家间互相关联的经济横向波动。本文研究了经济横向波动的制度传播途径和机理 ,并用模型对这种横向波动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研究表明 ,制度的相互影响和传播是相关国家 (地区 )间经济横向波动的先导性、基础性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建立VEC模型,分别采用1980~2010年度数据和1998~2010年的季度数据,从产出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两个角度检验了中国政府投资的宏观效率。结果表明: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产出弹性小于私人投资,即政府投资的产出效率低于私人投资;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短期中,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大于私人投资,但持续时间较短。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动态影响显示:短期具有挤入效应,长期挤出效应显现并呈增强趋势,过度扩张的政府投资存在效率损失。根据实证分析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赵忠良 《湖南社会科学》2006,(6):105-107,123
研究经济增长、社会不平等和公共支出的相关关系,有助于我们解决经济增长及不平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文章第一部分通过对经济增长、社会不平等和公共支出之间两两相关关系的实证分析,得出:增长与不平等相关关系不显著,但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的增长与不平等具有相关性,而第二或第三产业的增长与不平等并无相关性。尽管公共支出对增长有正效应,但公共支出不能使不平等收敛,反而增加了不平等。基于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文章第二部分提出了改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社会不平等关系的政策建议,进而提出了我国财政支出工作的重点应从重视效率转向社会公平、改善公共教育支出结构、加强低收入群的医疗保健支出、增加失业救济等促进社会公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作为生产产品所需要的不可交易的投入品集合,国家能力的增加不但有利于经济产出的增长,而且能够增强经济体系中供给和需求的稳定性,进而有利于降低经济产出的波动性;出口复杂度的高低可以反映一国能力的多少,因而出口复杂度的提高可以降低供给波动、需求波动和产出波动.对1998—2017年178个样本国家的分析发现:出口复杂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0-2009年山东省17地市的面板数据,建立引入气候因素的农业投入产出生产函数计量模型,对影响山东省农业产出的气候因素、政策因素和投入要素及各变量对农业产出增长的贡献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1-2009年山东省农业产出增长的主要支撑是财政支农支出、机械动力、化肥、播种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的增加。月均降水量的平均贡献率为69.61%,月均气温为-0.05%,降水对农业生产影响非常大。分地区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对鲁西南地区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鲁中地区、鲁西北地区和半岛地区;降水对四个区域的影响都非常大,均大于45%;气温变动相对不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加剧,需要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技术研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大财政支农支出,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角度上来说,任何一种行为都有投入与产出.投入就意味着支付一定的代价或称做成本,产出则可获得一定的利益或效益.进行公共支出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所应包括的成本和效益的内容不同于私人项目.公共支出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的理论渊源是福利经济学,其原则是:选择决策项目时,最好的规则就是选择能最大化社会净收益的项目.在这个前提下,提高公共支出效率的途径有:创建科学有效的委托途径,引入新公共管理模式,引入外部制衡力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1980-2007年期间的数据对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支持内生增长模型。它表明:(1)总量生产函数表现出规模收益递增;(2)企业投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巨大、显著的;(3)政府投资增加对经济增长具有正的效应;(4)人力资本在产出扩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5)物质资本积累与人力资本积累能够产生正的外部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2008—2019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发展、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科技创新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金融发展、科技创新投入的间接效应与总效应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产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科技创新能够显著正向调节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与总效应。科技创新的调节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投入的调节效应优于东部地区,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产出的调节效应甚微。政府应当进一步优化金融结构,促进金融创新,加强金融监管,推进金融改革,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对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应实施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