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战争是一种政治行为。一般情况下,它代表着利益或政治思想相左的集团或阶级之间的对抗。战争利用特殊渠道和方式,将集团或阶级的利益诉求、思想观念等蕴涵在战争的过程与结果之中,并加以传播。特别是在社会急剧变革时期的战争,对政治思想的传播具有巨大的动力学意义和选择确定功能。  相似文献   

2.
《新学术》2007,(5)
儒家和法家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两大学派,其法律思想中蕴涵的许多积极的因素,值得我们思考,对我国现代法制建设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3.
蔺运珍 《东岳论丛》2008,29(3):161-165
资产阶级国家频频发起战争却未对战争法予以应有的尊重和遵守,亚非拉落后民族和国家在与资产阶级国家的战争中一直处于国际法客体地位,这促使马克思、恩格斯对战争法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并对资产阶级国家违反战争法的行为进行批判,对处于弱势的亚非地区民族和国家给予同情和支持。马克思、恩格斯的战争法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谴责不宣而战的强暴行为;主张在战争中奉行人道主义原则;肯定战争法优于平时法;认为被压迫民族以非常规作战方式反击侵略者具有正当性。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的战争法思想并未过时,仍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战争与中国是武田泰淳文学世界中不可回避的时代命题.侵华战争期间,既是僧人,又是士兵;既向往中国文化,又充当侵略者的青年武田,书写怎样的中国观和战争观.发掘武田从军思考的要义,结合其青春经历和战争中创作的诗歌、随笔、报告文学的隐喻,厘清其文学上反战思想的生成.从武田泰淳反战思想、反战姿态和现实价值的意义上,重申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罪责,驳斥歪曲侵华战争历史、居心叵测日本文人的伎俩,为日本执政当局一意孤行,潜心打造“新安保法案”的谬误敲响警钟即为本文之题旨.  相似文献   

5.
翻开人类的历史,战争与和平就象一对孪生兄弟,交替充当着历史的主角。战久必和,和久必战,时而战,时而和,历史上从未出现过永久的和平,也未有过永恒的战争。战争与和平应该和人类历史一样长。无论什么性质的战争,事实上都在对人类及其生存的这个星球进行着血与火的洗礼,不仅吞噬着人类的血肉之躯,也吞噬巨大的物资财宫。短时间内,战争还不会被送进历史的博物馆,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还将认真思考战争与和平问题。站在世纪之交,我们更要思考这一问题,以认真地对待21世纪。一、百年回眸就人类战争史而言,20世纪的战争和…  相似文献   

6.
苏联的以“二战”为题材的作品把要表达的观念建立在对战争正义性的理解上,并从道德伦理价值角度来思考战争,爱国主义精神是其最大的主题,其反战的实质也多是对战争破坏原有的人伦秩序而激起的对战争的深恶痛绝。而美国的以“二战”为题材的作品则是在思考战争本身,鲜明的反战主题掩盖了对其他价值的判断,通过对反人道现实的揭露,激起人类对自身价值与尊严的维护。如此所表现出的两种性质的“二战”文学精神,从两个侧面反映了全方位的人类生存意识。  相似文献   

7.
对模态逻辑的哲学思考,首先是对基本模态范畴的思考.有两种关于必然的理解:形而上学的必然和逻辑必然,这两种必然之间是否有蕴涵关系是不确定的.在逻辑必然中,我们又有实在世界的逻辑必然和普遍的逻辑必然,普遍的逻辑必然蕴涵形而上学必然.而蕴涵、可能世界和关系是模态的另一类范畴,就其形而上学的意义而言,模态逻辑是在不变的蕴涵范畴基础上形成的逻辑理论.  相似文献   

8.
试论《孙子兵法》中的认识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子兵法》中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和战略战术原则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而蕴涵在其军事理论和体现在对战争及其规律的具体认识过程中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认识论思想则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认为,朴素的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包括认识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性、过程性在内的认识辩证法,是《孙子兵法》中认识论思想的基本内容。尽管这一思想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但它毕竟代表了不同于同时代的孔子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认识路线,构成中国传统哲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源头。  相似文献   

9.
<正> 淝水之战,是对中国历史发展发生过重大影响的一次著名的战争,关于它的性质问题,近几年来又有同志提出了与过去论者不同的意见,引人深入思考。下面想再谈谈对此问题的看法,就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一) 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战争,但就其性质来说,不外乎正义的和非正义的两类。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正确判断历史上一切国家和民族间的战争性质,分别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的科学的标准,主要是依据这一战争在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中,是侵略还是反侵略,是压迫还是反压迫,并要看它对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起促进作用还是起阻滞或破坏作用。“战争是政策的继续”(《列宁全集》第23卷第23页),“一切战争与它从而产生的政治制度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列宁全集》第30卷第333页)因而战争的目的、性质、作用,是同交战双方战前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以及有关的政策分不开的。我们认为要对秦、晋淝水之战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就有必要对交战双方的社会生产方式、政治制度和政权性质加以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穆旦,在抗日战争中毅然放弃大学教职,从军赴缅参战,走过了野人山,创作了不同凡响的抗战诗歌,为中国的抗战诗增添了异彩,为现代文学做出了贡献。穆旦又是一个富有思想的"军人",他出于人本观念,对战争进行了深入思考,进而揭示了战争的本质和罪恶,描写了复员军人无所适从的生存状态,表现出战争诗的最高精神——和平。这是穆旦最为深刻的思想和最有价值的诗歌。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战争思想论纲张晖毛泽东的战争思想,产生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成熟于抗日战争时期,丰富发展于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的战争思想是对马列主义乃至整个人类战争理论的杰出贡献。毛泽东战争思想,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框架主要包括战争本质论、战争力量论、战争规...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从十四世纪开始的西方文艺复兴并不仅仅是一次文学艺术的革新运动,而是由文学艺术的复兴集中体现着的一次全面的文化革新运动.就时代性质而言,它是西方近现代思想意识对中世纪传统思想意识的冲击和挑战;就思想性质而言,它是近现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对中世纪封建思想观念的冲击和挑战;就具体形式而言,它是当时进步的人文主义者对腐朽的宗教机关或宗教神职人员的冲击和挑战;就思想内涵而言,它是人的现世幸福追求对固有的虚幻天国追求的冲击和挑战;就范围而言,它几乎波及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宗教信仰、伦理道德、风俗习惯、文学艺术、哲学、教育、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等等,但文学艺术的复兴最鲜明、最集中地体现了当时的文化变革.这是一场“人”与“神”的战争,是二者之间进行的一场长期的思想的战争和文化的战争.正是这场战争,孕育了那个时代的文学艺术,内在地规定了那个时期文学艺术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13.
方志红 《中州学刊》2007,(6):198-201
哈斯宝评点《新译红楼梦》对"真/假"二元对立深层叙述结构的揭示,对"拉来推去"、"一语带过"等叙述笔法的探讨,以及用"史家臧否之法"来思考《新译红楼梦》不可靠叙述模式,蕴涵了丰富的叙事思想,是中国叙事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道家的法制思想当中是否蕴涵有西方的自然法思想,众说纷纭,结论不一,本文着重从两者思想中反映其本质特征的一些关键点着笔,分析了两者思想在本质层面的几个相同之处和不同论断,认为道家的思想当中蕴涵有部分自然法思想,故而认为,道家的法制思想属于"半截自然法"思想.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诗经》战争诗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战争为题材的战争诗是《诗经》中的重要一类,同时也是《诗经》中艺术成就最高的诗歌类别之一.战争诗的种种特点归根结底来源于战争的特殊性.与人类社会中的种种其它事物相比,残酷的战争确实是异乎寻常,令人惊骇,有的政治家因而称之为“怪物”.与爱情诗所写的爱情,祭祀诗所写的祭祀,农事诗所写的农事,宴饮诗所写的宴饮等诸事物相比,战争诗所写的战争显然要复杂得多.不管那些诗歌的内容如何丰富和深刻,其性质毕竟显得集中而单纯,而战争诗则完全不同,它的性质复杂,内容宏富而涉及面广:不仅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而且涉及到思想、道德、民族关系、阶级关系乃至家庭关系.就人来讲,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庶民、士卒,可以说,整个社会都卷入了战争惊涛骇浪,没有哪个阶层能够逃避开——哪类诗歌能像战争诗那样地面对整个民族和社会呢?由此不难看出,战争诗的特殊性和重要价值.本文拟从诗歌形象塑造的特点,思想倾向性和艺术风格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力争对战争诗有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合理性:理性精神的当代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韦伯对现代社会合理性的分析 ,到哈贝马斯交往合理性思想的确立 ,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的转换 ,为全面理解和科学地认识合理性的内在思想蕴涵提供了理论依据。合理性是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 ,追求人的价值性、历史性的存在方式。它的真实思想蕴涵 ,并非只是体现于外在于人的工具和手段上的形式合理性 ,而是内蕴于其中的“合理性精神”。这一精神蕴涵于人的超越性、反思性、生活实践性之中  相似文献   

17.
吴长权  荆博 《理论界》2014,(6):174-176
军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战争指导理论教育引导官兵,使官兵通过纷繁复杂的战争现象,充分认清战争的根源、战争的本质、战争的性质、战争的功能和战争的制胜机理等关于战争的基本问题。本文以现代战争形态演变的视角,从战争动因的扑朔迷离模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战争性质的判断,武器装备的效能升级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战争制胜机理的定位,作战方式的"慈化"趋向消解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战争准备的指导等方面探讨了军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价值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8.
鲁迅在深刻把握蕴涵命题逻辑性质的基础上 ,借助自然语言生动灵活的表达方式 ,在其创作中丰富多彩地使用了蕴涵命题 ,其思维艺术无比精湛。在完整式上 ,他着力通过变换联结词 ,恰当自如地进行蕴涵命题思维 ;在省略式上 ,他着重结合语境 ,言简意赅地表达蕴涵命题的认识信息。凡是鲁迅作品中的蕴涵命题 ,无一例外地实现了逻辑形式、思维内容和语言表达的完美统一 ,从而为汉语逻辑思维艺术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同源字典》所蕴涵的训诂学思想;并以此为据,就“训诂”“训诂学”概念、训诂学的性质、训诂学的最终目标等三个问题,针对一些有较大影响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认为:1.“训诂”和“训诂学”是两个不容混淆的不同概念;2.训诂学属于语言学,没有所谓“综合”的性质。3.训诂学的最终目标是写出一部汉语词汇史。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主体间性文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主体间性"的基本蕴涵是杨春时在对西方哲学发展的阐释过程中确立起来的。主体间性文论侧重于对文学的性质进行生存论意义上的界定,而缺乏诸如认识论意义上的明确的揭示,它无法阐释文学活动的全部内容。同时,这一思想形态也表现出明显的主体泛化倾向,没有认识到主体的历史规定性问题。对学界而言,在主体和主体性问题上,尤为重要的是必须在当前中国的一般历史状况和特定的社会情势下对主体的新质形态和主体性的新形式作出探索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