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角色理论视域下大学生社会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角色理论的视角,分析大学毕业生出现角色认知偏差、角色行为失范、角色准备不足等角色失调现象;并提出以角色认知教育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角色规划教育指导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角色规划,以角色学习教育帮助大学生学习有效的角色扮演等培养大学生良好社会适应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传统的教师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强调个体知识、技能、观念、态度等内在专业特性的提升。在成人教育领域,成人教师的专业角色行为缺失,突出表现在成人教师的专业知能不足、专业发展意识薄弱、生命价值淡化。因此,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下,成人教师应超越传统的教师形象,承担实践反思者、学习促进者和生命关怀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黄颖  王飞 《兰州学刊》2009,(Z1):210-211
母亲素质的提高事关中国的千秋大业,社会各界不但要重视母亲素质更要注意和发展将要转变为母亲的女大学生群体的素质。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形式针对女大学生的母亲角色意识展开调查,分析得出就业压力、家庭背景、教育和心理等方面的因素与女大学生母亲角色意识的强弱息息相关。在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女大学生母亲角色意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等院校教学管理活动的多样性、多层次性与多环节性决定了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角色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教学管理的角色矛盾,主要包括由角色职责的二重性、角色行为目标的二重性、角色行为方式的二重性、角色关系的二重性、角色权力的二重性与角色知识信息的非对称分布等所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必须特别重视采用学习与沟通、民主与诱导、协调与统筹、评价与激励等方式来解决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角色矛盾。  相似文献   

5.
校本课程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生长点,它是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板块,是由学校自主决定开发的,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所不能满足的那部分学生需要。根据国家政策的规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改革的重点,它要求教师改变角色意识,更新角色行为,重塑角色形象,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服务者。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高校秘书在高校领导活动中担任的角色 ,强调了高校秘书的角色意识及其培养 ,探讨了高校秘书应尽快掌握进入角色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作为在政府机关工作的秘书人员 ,要真正的为领导做好政务性、事务性服务 ,就要弄清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分工 ,努力培养和强化正确的角色意识 ,这样才能明确职责和任务 ,顺利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 ,更好的为领导提供各种服务。了解秘书的角色意识及其培养 ,对于加深秘书对自身的认识和开发其潜能 ,改善机关工作作风 ,提高办公效率 ,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出:影响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多因素中,教师自身的角色意识是一个较为突出的方面,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期通过教师的角色意识的培养与强化来改变其自身的主观状态并因此而改造客观条件进而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本文拟就从对角色——角色意识——角色行为的说明到教师的角色意识与教学的关系的分析,最后论及未来教师——师范生的角色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转型期,人们大都面临一个角色意识问题,即在社会舞台上,自己充当什么角色,怎样充当这个角色。对于领导者来说,角色意识问题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青年学生都有角色意识。如何规范和培养他们良好的角色意识 ,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这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概念性图式,角色理论依据社会个体身份与地位的不同,分辨权利、义务与行为模式等核心特征的差别,抽象出形形色色的社会角色,成为理解社会结构组成和社会功能发挥的重要基础,必将对行政人员这个职业群体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王海洋 《江淮论坛》2002,(6):120-123
本文从心理美学有关自我体验和角色意识的理论入手,分析这两者的矛盾在古代戏曲创作中的状况.以部分戏曲作品为例归纳了其存在的三种主要形式一、角色意识占主导;二、角色意识和自我体验交互参半;三、自我体验占绝对上风.最后对一流曲家创作中自我体验对角色意识的超越原因作了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国女性迎来了女性意识觉醒的时代.社会局势对女性角色定位有了新的需求,女性政治意识觉醒、女性社会价值重估、女性家庭角色重塑和女性主体意识增强等,都是近代女性在实现自身角色诉求过程中带有的鲜明的时代特征.近代女性社会角色意识觉醒主要是由于社会观念的变化、西方"天赋人权"说的传入、女性刊物的创办、妇女社团的兴起和女子教育的发展等推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社会学与伦理学相结合的角度,基于个体存在价值合理性基础层面,研究社会角色化问题。本文认为个体角色化过程,一方面是个体社会化、从社会获得其存在合理性基础的过程;另一方面,其又隐藏着个体对存在本真意义认识缺如、个性缺失之可能,应对个体社会角色化持理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一般而言,教师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知识和经验,在教育子女方面应该具有天然的优势,但现实生活中却总会出现一些教师子女教育"灯下黑"现象。究其原因,教师子女的认知偏差是致使该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表现为:对"教师"与"父母"的角色认知偏差、对"师生"与"亲子"的关系认知偏差和对"学校"与"家庭"的空间认知偏差。基于此,教师应引导子女形成正确的认知,并根据对象和互动情境表现适宜的角色行为。  相似文献   

16.
企业品牌复杂系统包括公司品牌、族系品牌、个体品牌、子品牌、特征品牌、项目品牌以及合作品牌、成分品牌、联合品牌等品牌主体,也包括典型性产品,以及围绕着典型性产品而出现的互补性、替代性、转接性、形象性产品等延伸产品。它们在品牌系统中分别承担着驱动性、担保性、修饰性等品牌角色,以及旗舰产品、认知强化型延伸产品与认知稀释型延伸产品等产品角色。这些品牌/产品角色功能的发挥,或把品牌系统引入有序,或带入无序,因此,区别对待不同品牌/产品角色能保障复杂品牌系统有效运行,改善企业营销投入效果,完善品牌价值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公仆人格是为公众服务的国家公职人员在其公务活动中形成的优良的情感意志、合理的智能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的内在的行为倾向性的集中表现,是承担公仆角色的国家公职人员的存在方式。它是在个体人格的公仆角色化和公仆角色的人格化过程中形成的。个体人格的公仆角色化保证个体获得公仆资格,这是公仆人格形成的前提,但公仆角色化过程中也可能导致角色异化和人格的分裂,必须经过公仆角色的人格化实现对公仆资格的超越,以清除角色异化,从主观上改造和提升人格。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是家庭的重要职能.研究家庭教育角色的理论,并着力开发家庭教育角色的能力,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从家庭教育角色理论的一般特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家庭教育角色理论内容的变化,以及家庭教育角色能力开发的内、外部因素三个方面加以探讨.家庭教育角色理论的一般特性角色理论是按人们所处的地位、环境,所负的责任以及社会对其的规范来解释人的行为的一种理论.它包括角色规范、角色行为、角色认知、角色判断、角色期待、角色评价等方面内容。在以婚姻  相似文献   

19.
安乐哲的儒家角色伦理学是创造性地运用并诠释先秦儒家思想,为回应时代问题而做出的具有独创性的理论。首先,儒家角色伦理学强调儒家思想的动态特征,在对主体性的动态化的理解之上,揭示“道”、“仁”、“和”的动态化内涵。其次,它批判西方的个人主义,强调人是关系性的存在,个人的权利与价值不能脱离关系与环境而实现。第三,儒家角色伦理学基于社群主义的立场,批判西方的自由主义,提出儒家的民主思想可以为当今世界提供思想资源。儒家角色伦理呼吁建立一种有责任感的、积极的主体意识,引领人们不断到回到关系性的存在之中,在反思自我与他者、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之中,发现自身的价值与意义,自觉地承担并且协调不同角色所承载的伦理责任和道德义务,不断追求卓越,实现自身的最好可能,并且促进群体的和谐。然而,如何处理不同的角色之间存在着责任与义务的冲突,以及个体的道德良心与自律如何在群体关系中得以保持而不受侵害,是儒家角色伦理学应当继续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杨洪刚 《南方论刊》2014,(4):36-38,60
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角色错位的主要根据在于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等行动者或者说主体之间的关系结构,其中地方政府基于其自资源、价值取向、制度规则和利益关系扮演着的不同的角色,但在不少的环境公共事件和环境保护行为中,地方政府经常呈现出角色错位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体制的束缚,而社会力量不够强大和环保认知观念出现偏差则是地方政府角色错位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