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认知语言学的方法探讨认知语言学和翻译的相关性,积极借鉴认知语言学理论的相关成果,阐明了认知语言学下的翻译对传统的翻译观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认知理论探究中西方文化差异下的语言隐喻的多样性,论述认知、隐喻与翻译之间的关系,通过解析人类的认知过程,发现不同文化中语言隐喻具有相似性、相同性、差异性、独特性。针对有学者提出隐喻翻译方法有七种的论断,文章就源语至目的语的翻译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以简约、明晰的翻译方法提升文化差异下的隐喻翻译技巧及翻译手段。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的角度去研究翻译是当今翻译研究的新模式。在此依据翻译思维过程的特征,剖析了理工科学生翻译过程中的认知思维缺失,从而提出翻译能力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人们对于交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然而隐喻翻译难以达到“形神兼备”成为翻译难题。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难以互相接近。通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解读隐喻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介绍了三种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旨在使译者在翻译隐喻表达时既能保其意又能保其形。  相似文献   

5.
文化认知:价值冲突与认知模式——以愚公移山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认知在语言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二语习得中,不同的文化认知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文化冲突.本文以愚公移山为例,展示了中西两种不同价值观对这则寓言的理解,并试图用认知模式来解决文化冲突,促进学习者的二语文化习得.  相似文献   

6.
隐喻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方式,植根于语言和文化中。将隐喻认知观引入到翻译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心理图像,加深对同一词在具体语境中不同含义的直观认识,从而扩大表达范围,增进表达效果;其次,隐喻是语篇组织和建构的重要手段,隐喻系统性的分析,有助于对语篇内在连贯性的理解;再次,隐喻既构成文化又传承文化,通过认知隐喻在翻译教学中导入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翻译过程中的文化自觉意识和隐喻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种更加复杂的不断进行选择的活动,是在不同程度的意识参与下针对语言结构和语境动态地做出选择和顺应的过程。为了使该研究更具有实践意义,在顺应论框架下建立了一种翻译模式,用来解释顺应翻译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8.
隐喻的本质就是用一种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所以隐喻是两个认知领域的语义互动。本文运用认知学理论分析了隐喻的三个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隐喻的翻译原则以及翻译技法:1.保留原喻体形象;2.喻体形象转换;3.舍弃形象只译喻义。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对吉林省企业再造的作用机制及再造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信息技术对吉林省企业再造的影响出发 ,研究信息技术对吉林省企业再造的作用机制 ,提出适合吉林省省情的企业再造实施模式 ,以期对吉林省国有企业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要求我国高校创新管理组织模式,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建立三维立体式管理组织模式旨在通过对高校组织模式的更新和再造,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运行质量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1.
"韬光养晦"这一成语由于其特殊的外交含义,引起了众多学者和研究者的争论。作者归纳整理各家争论的焦点,并从认知角度对"韬光养晦"的翻译作出分析,借鉴纽马克的"意义"理论,深入探讨了从不同"意义"出发,译者可能提出的译本,并提出自己的译法。  相似文献   

12.
中英旅游景介文本在语言形式、语篇和内容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因此景介文本的翻译充分考虑文本与受众经验的“游离”与“契合”的关系。生态翻译学强调翻译生态环境中所有构成素间的关联和整体性,译者需在语言维、文化维及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才能保证作者、译者和读者互惠互利、健康有序的生态循环。  相似文献   

13.
隐喻的研究由来已久,隐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现代隐喻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与行为方式,一种认知手段.隐喻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特定民族的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在翻译隐喻时,译者要根据隐喻的认知方式,采取不同的翻译手段,以取得文化传真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现代认知隐喻观认为,隐喻的本质是通过甲事物认知和体验乙事物,是基于相似性由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过程.隐喻的认知不完全受制于语境,还应考虑其形象性、贴切性和对隐喻的熟悉度等因素.隐喻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之中,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不同语言文化的隐喻既有同质性又有异质性.而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认知活动,隐喻翻译必须熟悉两国文化,了解源语的隐喻化过程,并采用归化和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从功能角度进行法律文本/语篇分析的研究已经较为普遍,但应用于法律文本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研究却不多见。通过语篇功能分析来引入法律文本类型和法律言语行为的探讨,不仅可以为法律翻译及翻译质量评估提供新视角,并能构建出适用于汉英法律语篇翻译质量评估的宏观模式和微观模式,丰富法律翻译研究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在翻译理论研究中 ,许多学者都提出并且构建了翻译模式 ,目的是试图描述翻译过程 ,弄清楚翻译的实质。本文主要介绍分析几种主要翻译理论中提出的翻译模式 ,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翻译过程的深入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近两年网络上流行的社交网络用语,结合它们出现的时代背景,用隐喻认知理论知识对它们进行探讨,具体分析社交网络用语的含义、特点,并且根据相应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对它们进行恰当的翻译,以此推动隐喻认知下社交网络用语汉译英的研究进一步发展,加强社交网络用语的使用者、译者、读者三者之间的交流,促进中国社交网络用语更好地传播出去,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网络流行语,从而通过网络来了解中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表现和重要组成部分,要达到准确顺达地翻译一种语言的目的,不仅应重视语言本身的表层结构所表现的内容,而且应重视其深层结构,即语言的文化背景所包含的意义.在汉语和英语翻译过程中,只有在理解语言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掌握归化和异化、共时和历时的二元互补、对立统一的翻译原则,才能准确表达原文中深层的语言信息.  相似文献   

19.
CBI教学模式以内容为核心,注重使用真实有效的语言材料,强调学科知识和语言技能并重,被认为是翻译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本文讨论了CBI模式在翻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它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提高他们语言技能的同时,大大拓宽其相关专业知识,进而提升翻译水平,因此,CBI模式在翻译教学中的有效尝试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隐喻是语言所呈现的认知特点,代表着使用者的认知系统。汉语言富含隐喻,反映了汉民族特有的认知方式。以此从认知的角度分析汉语隐喻词汇,并论述在翻译时将其转化成英语时所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