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是一项被称为“世界性难题”的改革。本文旨在对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的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和当代的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模式分析与比较,进行政策设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研究对策。一、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建立以来,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的理想福利制度。但是这个制度赖以长期保持下去,国家必须要有雄厚的财力作为基础,据1997年的统计,全国…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阐述了中国加入WTO后改革城建投融资体制的必要性和现行城建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城建投融资体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经历了一个从主要是对旧体制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克服、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到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并推动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一转换是由中国改革的背景的变化和改革目标的更新决定的.通过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不断地被我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分析中国经济体制现阶段的三大矛盾出发,概括性地提出了"公共尺度体制"、"公共财政体制"、"公共政府体制"的改革大目标,对中国经济改革的终极形态作了前瞻性探索,并按"三大体制"的要求,提倡应裁藩、分流、定分、厘标、退市,以此作为逼近改革终极目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城乡体制改革:下一个改革目标——体制改革30年经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观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再到城市分步骤、分城乡来推进的.就经济体制改革而言,无论在农业经营体制,还是在城市国有企业改制方面,改革都取得了较大成功.特别是国有企业经营体制改革,社会各方面虽然经历了改革带来的阵痛过程,但最终的结果还是较为成功的,新的体制对推动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已经并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30年的改革,唯一没有触动或较少触动的领域可以说是城乡二元体制了.尽管近年来的一些改革政策开始惠及农民和农村,但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体制依然没有得到有效和深入的改革.本文旨在从改革城乡二元体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城乡二元体制的主要表现和影响以及改革城乡二元体制的途径等方面,系统阐述中国改革要把城乡体制改革作为下一步改革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6.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核心环节。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本文试以国有企业改革历程为基点,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性、概念内涵与特征、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目标及几个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制度创新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和认识。一、国有企业改革历程及面临的挑战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自…  相似文献   

7.
乡镇体制应该如何改革,乃至乡镇一级政府是否应该继续存在的问题,当今学者的看法大相径庭。本文通过对廊坊市某镇乡镇干部的问卷调查,试图发现乡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当前乡镇干部对改革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对乡镇体制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不同,西方国家依靠市民社会强大的自治能力和个人自由观念的深入可以有效地制约国家权力,构建法治体制。中国市民社会尚未形成,国家权力极为强大,通过主动限制国家权力,将国家权力纳入法治轨道是中国宪政形成的主要途径。因此,如何科学地对待中国公法体系,通过改革公法体制来限制政府权力并保障公民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国的实践出发,总结了我国20多年来公法的发展历程,认为我国公法的改革正在逐步实现由国家权力至上向人权保障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乡镇体制应该如何改革,乃至乡镇一级政府是否应该继续存在的问题,当今学者的看法大相径庭.本文通过对廊坊市某镇乡镇干部的问卷调查,试图发现乡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当前乡镇干部对改革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对乡镇体制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环境问题——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发展了环境社会学的理论视角 ,认为当代中国环境状况的日趋恶化是与中国特定的社会转型过程密切相关的。作者概略地分析了中国社会转型影响环境状况的主要方面与具体机制 ,指出以工业化、城市化和区域分化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结构转型 ,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放权让利改革和控制体系变化为主要特征的体制转轨 ,以道德滑坡、消费主义兴起、行为短期化和社会流动加速为主要特征的价值观念变化 ,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加剧了中国环境状况的恶化 ,导致当代中国环境问题具有特定的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11.
张新光 《阴山学刊》2007,20(2):5-11
中国近三十年来的农村改革两大主题是通过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再造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使亿万农户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通过农村政治体制的改革,再造基层社会的民主权威,使亿万农民群众当家作主。但由于受到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和体制机制的制约,农村生产要素市场缺乏应有的发展,一再拖延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创建,乡村社会也出现了“治理危机”。下一步,应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思路,重点推进农地产权制度、民间融资机制、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为核心的综合改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内部活力,不断扩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流通领域改革开放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流通领域的改革开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流通领域长期存在高度集中而又封闭分割的特征,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内贸与外贸相互隔绝,存在两个管理体制和两种政策环境。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流通领域的体制环境已经面貌一新,开放型现代流通体制框架已经初步建立,与WTO接轨的商务管理体制已见雏形,商贸服务业的产业延伸促进了体制创新。改革的主要经验是,以对外开放为先导,以开放促改革;遵循先易后难、边破边立、逐步完善的渐进路径;突破传统商品流通领域框架,建立了容纳更多服务业的新商务体制。改革经验的经济学含义是,选择出口导向的开放战略作为改革突破口具有必然性;商品与服务流通的市场结构与人力资本存在内在联系;扩大非物质产品流通是体制创新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朱秀英 《东岳论丛》2001,22(1):53-55
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中国改革 ,呈现出的渐进性特征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正确妥善地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实现体制的平稳转轨、平稳过渡 ;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然后再把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 ;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后配套进行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军事体制的改革 ;政治体制的改革 ,必须有领导、有秩序、有步骤的展开 ,尽可能平稳进行 ;改革必须分阶段进行 ,循序渐进 ;改革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论原则。中国的改革之所以走渐进式发展的道路 ,是历史的必然 ,是由改革的性质和中国的国情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模式研究的基本问题80年代末至今,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处在从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之中。从这一个大背景下观察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中国经济改革就具有了国际比较的意义。迄今为止,中国的改革已走过了20年的历程,并在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具体标志有二个方面:一是改革促进了发展。在改革时期中,中国的GDP经济增长率,平均每年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三倍;二是在实现改革的目标,即实现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道路上,已…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转型式经济增长道路的理论描述和概括正越来越呈现理论的贫乏和无效率。过去的体制外改革、增量改革和成本最小化改革已不能适应今天中国转型式经济增长进程的新发展,现在体制内改革和攻坚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那么,如何刻画中国转型式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中国的体制改革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在现阶段又如何概括?这是很多学者感兴趣而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重大问题。体制柔性,即体制适应性及体制活力,是转型式经济增长的内在支撑条件。体制柔性能更好地刻画和表述中国的转型式经济增长的进程,更好地解释中国经济的转型之路,并对以后的改革进程和经济增长给予阐明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改革是强国富民之路。大胆探索与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改革必须牢牢把握的两项基本要求,也是贯穿改革始终的一个重大关系问题。邓小平同志对此作了全面透辟的阐述,构成他的改革理论的鲜明中国特色。一、大胆探索与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内在要求我国改革既要大胆探索,又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由改革的对象、任务和目的、性质决定的。我国改革的主要对象是体制,基本的是经济体制,也包括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是全面的体制改革。而体制是基本制度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具体表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是基本制度得以实现和…  相似文献   

17.
论再造农村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和基层民主权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新光 《社会科学》2007,3(4):78-85
中国农村改革的原始起点是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但其逻辑演化过程却是通过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再造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使亿万农户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通过农村政治体制的改革,再造基层社会的民主权威,使亿万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然而,由于受到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和体制机制的制约,农村生产要素市场缺乏应有的发展,一再拖延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创建,乡村社会也出现了“治理危机”。下一步应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思路,重点推进农地产权制度、民间融资机制、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为核心的综合改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内部活力,不断扩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完成了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中心的第一步改革之后,现在又与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一起,进入了综合改革的阶段。农村综合体制改革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方面。第一,农村经济环节体制的改革,包括县城经济,乡镇经济(企业)、及家庭经济三个环节的体制改革。第二,农村经济流通体制的改革,包括生产体制、流通体制、分配体制等的改革。第三,农村经济形式体制的改革,主要是由原来的单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改变为以合作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协调发展的体制。第四,农村经济杠杆体制的改革,包括价格体制、计划体制、金融  相似文献   

19.
村落变迁中的单位化——尝试村落研究的一种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位体制曾经是1956年以来的中国计划经济和中国传统公有制的特征,中国的改革与社会变迁也就常常表现为单位体制或者说单位制社会的改革和变迁。本文提出,尽管单位在本来意义上是城市社会中公有制体制内人员的组织方式,但是由于社会体制的通贯性、乡村中曾经存在人民公社式的单位变体、改革以来某些村落自发学习城市单位,因此可以尝试从单位或单位化及其变迁的视角来描述、分析在一些村落中发生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展望 2 1世纪的中国教育发展 ,素质教育成为改革高等教育的源动力之一。素质教育的推行必须和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紧密联系起来 ,通过对素质教育的深沉反思 ,以寻求改革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