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书·儒林传》所载《春秋》公羊弟子嬴公的师承问题向存争议。由于《儒林传》武帝以前部分是班固在《史记·儒林列传》的基础上改笔而成,通过对改笔部分的系统梳理以及《汉书》中"自有传"体例的考察,可知班固所增弟子嬴公应师从胡毋生。在此基础上重新检视何休《春秋公羊经传解诂》的撰作动机,可知何休感于东汉官学章句繁冗、迂曲之弊,故援据严、颜二家所承胡毋生《条例》之学以纠其失,与扬雄、桓谭、班固等"不为章句"、专究大义的治学风气以及马融、郑玄、卢植等复兴西汉传诂旧体的解经风气之间存在重要的呼应。  相似文献   

2.
对于出现在《史记·儒林列传》与《汉书·儒林传》中的"家人言"一词的解释,自颜师古注、司马贞索隐以来,即不得其正,今又有钱宾四先生等将"家人言"解作百家之言,更将其与学术史中的若干问题关涉起来,则"家人言"的内涵到了非澄清不可的地步。然而要确切理解"家人言"的内涵,必须回到汉代的具体历史语境中,结合"家人言"所在的上下文、"家人"一词在汉代的常用意义以及汉初学术发展的概况做综合的考察。  相似文献   

3.
李玉洁 《中州学刊》2015,(2):122-125
司马迁在《史记·吴起列传》中记载吴起贪图功名,"杀妻求将",是一个不仁不义的恶人。但根据先秦史料《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的记载,吴起并没有杀妻求将,而是出妻,即休妻。但是吴起"修德亲民"的治国思想,使其不会有"杀妻"的思想基础。吴起军令的严苛,则有可能使其有"出妻"之举,先秦文献记载也认为吴起没有杀妻,而是出妻。司马迁是西汉人,距离吴起在世已经200余年,他的史料当是听说来的。相对《史记》,先秦史料《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4.
管仲故里,唯一可见的是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的记载。但颍上划属哪个国家,地处哪个方位,仅凭《史记》无从知晓。《左传》成公十六年载"诸侯迁于颍上"、《晋书·赵王伦齐王冏列传》载"泓乘胜至于颍上",文献中提到的这两个"颍上"均位于今河南许昌禹州至漯河临颍之间,管仲故里大概就在这一区域之内的颍水流经的某个地方。隋代在今安徽阜阳境内新置颍上县,与《史记》所载"颍上"不是同一个地方。隋代的颍上县,在汉代置慎县,春秋时为楚邑,是《左传》哀公十六年所载"吴人伐慎"的慎地,汉以前并不把这个地方称为"颍上"。明清一些学者认为管仲故里在隋置的颍上县,梁启超认为管仲故里在春秋齐国境内,均于史无考,不能相信。  相似文献   

5.
卢植《礼记解诂》一书已亡佚,根据相关文献的记载,此书当亡佚于唐末五代时期。从现存的资料来看,《礼记解诂》的训诂内容主要是释词和解句,训诂方式和方法主要有声训、义训、征古例和征今例。郑玄在作《礼记注》时曾以卢植《礼记解诂》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6.
《史记·三晋世家》注释商兑谢孝苹1988年11月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史记注译》面世发行,煌煌4大巨册,注译百千万言,是近年来史记研究之一大成果,嘉惠后学,功自非浅,但似尚有若干疏漏和不尽如人意处。今就注译本《三晋世家》注文,作若干校订和补充,愿与通家共...  相似文献   

7.
宋晓蓉 《西域研究》2014,(3):111-116
本文通过分析《史记·大宛列传》史学与文学交融,《汉书·西域传》文学性减弱,《大唐西域记》内部语体功能再分配、科学性增强的三个发展阶段,总结汉唐西域史地文献文学性及科学性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竹书《齐孙子》,学者多称其内容与传世史书有所不合,最为乐于援引称道者,即为载于该篇第一简简背之“……孙子弗息而击之桂陵,而擒庞涓”。按《史记·魏世家》记魏惠王十八年齐、魏桂陵之战,未提及庞涓,记其后十三年齐、魏马陵之战,谓庞涓自杀,太子申被虏;又《孙子吴起列传》记载马陵之战曰:“……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这就与《齐孙子》所载除战地不同之外,厥为庞涓的自刭与被禽之不  相似文献   

9.
《史记·老子列传》记载:“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他养寿的方法,就是流传至今的“道家八式保身操”。  相似文献   

10.
《史记·吴王濞列传》云:“吴王之王,由父省也。”《集解》注:“言濞之王吴,由父代王省封邰阳侯也。”《索隐》注:“省者,减也。谓父仲从代王省封邰阳侯也。”并作如字读,误。按“省”当读为“眚”,二字古音相近,常通用。《书·洪范》:“王省惟岁。”《史记·宋微子世家》引作“眚”。《公羊传·庄公二十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省。”《左传》、《谷梁传》均作“眚”。《史记·秦始皇本纪》:  相似文献   

11.
《史记·李将军列传》后边附有李广的孙子李陵的传记,这是有关李陵的最早记载,是研究李陵和司马迁的宝贵资料。但是,后代学者大都怀疑它的真实性,其中,清代梁玉绳为集大成者。他说: 案,此下皆后人妄续也。无论天汉间事,《史》所不载。而史公因陵被祸,必不书之,其详别见于《报任安书》,盖有深意焉。观《赞》中但言李广,而无一语及陵可见。且所续与《汉传》不合。如族陵家在陵降岁余之后,匈奴妻陵,又在族陵家之后。而此言单于得陵,即以女妻之(原注:与《匈奴传》后所续同误);汉闻其妻单于女,族陵母,妻、子:  相似文献   

12.
记载伯夷事迹的古籍不少,然而简赅者首推《史记·伯夷列传》。司马迁将其列于七十列传之首,唐代韩愈又写了《伯夷颂》,于是伯夷、叔齐这兄弟二人的“义不食周粟”就成了历代传颂的高风亮节。然而对“义不食周粟”的理解,历来却存在着偏差。明方孝孺说:“耻食其粟独食其薇也,庸非周土之毛乎?谬甚!”(转引自日人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  相似文献   

13.
《史记·货殖列传》表现了司马迁异军突起似的经济思想和货殖主张,招致了历史上不少正统学者的非议。班固父子读后,贬之曰:“崇势利而羞贱贫”(《汉书·司马迁传》);北宋李觏作诗责司马迁“闻道寡”,而盛赞班固之“驳议何洋洋”(《盱江全集·读史》);金代王若虚更疾之若仇,惊呼“迁之罪不容诛矣!”(《滹南遗老集》卷十二)由此可见,《货殖列传》决非等闲之作,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段渝 《天府新论》2012,(5):119-127
《史记.西南夷列传》总叙从文化属性、民族系统和经济类型等方面把西南夷分为四大类别,其中包括七个区域,每一个区域内都有"以什数"的众多"君长",分别以一个"君长"代表一个族群,以区域中最大的君长代表区域。本文按照《史记.西南夷列传》所叙顺序,综考西南夷七大区域十几个主要"君长"的族属及其分布地域等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5.
林剑鸣同志《秦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出版)第340页说,公元前233年(秦始皇十四年)的秦、赵大战中,“秦将桓齮由于失败,畏罪逃奔燕”。作者自注,系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赵世家》”。经查证《史记》这两篇均未言及秦将桓齮败逃燕国事;先秦、两汉典籍亦无此种记载。 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出版)第171页云:“(公元233年)赵派大将军李牧向桓齮反攻,大破秦军于肥,把桓齮打跑了。”杨氏于此加注:“(《史记》)《李牧列传》也  相似文献   

16.
"《春秋》无达辞"和"《诗》无达诂"都源于董仲舒的《春秋繁露.精华第五》。从董氏提出"《诗》无达诂"的思想和《春秋繁露》27处征引《诗经》说事的实际来看,其核心思想却是由《春秋》"微言大义"衍生的,并与其有着十分密切的通约性。"断章取义"是"《春秋》无通义"和"《诗》无达诂"的思想渊源;"从变从义"是"《春秋》无达辞"与"《诗》无达诂"的阐释准则;而"察外见内"与"以意逆志"则在释义方式上使"《春秋》无达辞"与"《诗》无达诂"相互融通。  相似文献   

17.
从橘树的分布看楚入的迁徙及楚疆的开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时期,我国柑橘的中心产区是楚都所在的江陵地区.《吕览·本味篇》曰:"江浦之橘,云梦之柚";《国策·赵策》曰:"云梦橘柚之地";《史记·货殖列传》曰:"江陵千树橘".长江上游的柑橘产地有巴、蜀.《汉书·地理志》巴郡朐思、鱼复等县都设有"橘官".《华阳国志·蜀志》  相似文献   

18.
屈原及其赋始终是文学史上的sphinx之谜。资料匾乏,有很多问题一时难以理清。譬如,屈原是否嗜酒?就是一个有趣的值得探索的问题。我以往主张屈原是个酒徒。①看来,这个认识并不确切,值得重新考虑。研究屈原及屈赋的资料是屈赋真品以及《史记·屈原列传》等有限的文献载录等。屈原是楚王室的本家,如《史记》本传言,“楚之同姓也”。《史记》“正义”云:“屈、景、昭,皆楚之族。”楚王族以嗜饮著称;我们的诗人屈原的情况如何?说楚王族嗜酒,史有实证。《史记·楚世家》称楚王族的族姓为“聘”(女尔人自穴熊、恐熊而下,楚君名前多…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史记·日者列传》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分析对比,可以看出二传在对贾谊的称渭、对贾谊的评价以及二传的学术思想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作者是司马迁,而《史记·日者列传》的作者是司马谈。  相似文献   

20.
《文选类诂》是清代著名学者丁福保所著,是研究《文选》的重要工具书,其学术价值历来被人们所推崇.中华书局于1990年又出版此书,这实在是对文史研究非常有益的.近翻阅发现[冽]条下释文有误.其释文云:(杂诗左)案:《诗·四月》:“冬日烈烈”.《诗·蓼莪》:“南山烈烈”,《论语》:“迅雷烈风”,皆作烈.冽亦作烈.……又烈通作列.《史记·王莽传》“列风雷语弗迷”,《注》“与烈通.”案这里的《史记》显然是误,应当是《汉书》,《汉书·王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