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应对全球意识形态斗争新特点、国家发展建设新阶段、我党长期执政新考验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重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威、拓展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资源、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
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不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而是苏联共产党丧失对意识形态领导,造成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崩溃,导致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最终亡党亡国。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文化批判理论的多维解读,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时代的演变,对摸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建立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建成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凝聚人心和整合时代思想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嵌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关于科技与意识形态内在关联的相关论述、西方学界在科技与意识形态内在关联性问题上的两种传统倾向以及当前海外学者对于数字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为大数据嵌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数据和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则为大数据嵌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根本性的理论指南。大数据的技术特征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鲜明属性相互激荡、彼此交融,进一步彰显了大数据嵌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契合。深入探讨大数据嵌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前提,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大数据视域下意识形态相关问题的研究深度和广度,激发研究动能与活力。  相似文献   

4.
研究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问题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回顾总结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等问题的研究成果,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社会转型的崭新时代进一步深化对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准确判断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在集中精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认真谋划和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才能坚守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阵地。  相似文献   

5.
吴佩芬 《理论界》2012,(9):31-33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既要靠思想教育、价值引导,更要靠制度来支撑和保障。为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经济基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政治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设,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文化基础;加强法律制度建设,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6.
列宁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的基本精神,立足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形成了具有原创性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列宁重点阐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外部灌输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阵地建设等问题,较为完整地呈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列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对中国共产党加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处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契遇期。作为在文化软实力中居于核心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其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基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状况,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我国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毫不动摇地坚持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8.
吴君 《兰州学刊》2007,4(5):67-70
优化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推进我国意识形态现代化,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当前,意识形态建设要主动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着力体现科学性、包容性、适众性,增强创新力、吸纳力、亲合力,以更好地实现意识形态社会化,充分发挥其政治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在多元文化相互渗透的全球化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也存在着异彩纷呈的边缘意识形态。在我国,边缘意识形态的存在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既有积极推动的正效应,也有消解削弱的负效应。国家软实力的打造离不开边缘意识形态的多样与争鸣,离不开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与整合,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坚持以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与整合边缘意识形态,才能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与意识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正面临着新的挑战。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安全维护的根本是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标志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减少多元文化中错误思潮的不利影响。在新媒体时代,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必须着眼于新媒体管理的立法、意识形态安全各项措施的制定和落实,以及自觉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民群众思想进行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11.
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必然要求。文章联系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新形势,分析和研究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对如何掌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启绩 《学术研究》2003,(11):30-33
本文通过探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新阶段,新情况,论述了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思路、新平台,并阐明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特点、任务、作用、措施和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正处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契遇期.作为在文化软实力中居于核心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其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基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状况,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我国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毫不动摇地坚持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4.
西方社会抛出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政治归结为经济论”、“文化无国界论”、“趋同论”等等理论的目的就是要“和平演变”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界线是分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面向世界,推进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进程,为我国民族、文化面向世界的发展提供保证和动力,也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贡献。本文在分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国际范围内面临的严峻挑战,并阐释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向国际领域拓展的现实诉求,最后提出了拓展的路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两重性强势性与弱势性并存,鲜明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相统一.我国要注重保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国内的强势地位,主要精力放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优势促进全社会经济发展上.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建设上,应保持其鲜明的阶级性,注重强化其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意识形态与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仲崇东 《天府新论》2003,1(1):95-100
意识形态与文化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意识形态具有阶级功能、继承功能、灌输功能和卫护功能。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 ,意识形态的这些功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要大力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7.
红船精神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特征,其根本特征是阶级属性。文化属性、传统属性和实践属性是重要属性。红船精神的意识形态特征对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阶级性要求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坚持人民性,把意识形态的党性和人民性统一起来。文化属性要求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红色精神资源,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传统属性要求意识形态建设时要在弘扬红色精神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践属性要求意识形态建设时发挥红色精神的批判与建构的实践功能,清除错误思潮的影响,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功能。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重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仍然面临着来自国内转型期的挑战、西方社会思潮的挑战和网络新媒体传播方式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化指导地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加强对网络新媒体的管理和利用,以此来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9.
罗忠荣  杨永志 《理论界》2012,(6):148-150
经济全球化、市场化时代,新自由主义在全球泛滥,也对我国产生深刻影响。互联网络的兴起,新自由主义通过互联网得到广泛传播,对我国主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形成巨大冲击,消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对此,必须打造好网上意识形态传播主阵地;要构筑好错误思潮"防火墙",警惕以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右倾思想抬头;要网上解释好、网下解决好与主流意识形态背离的现象,增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服力。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阶级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理论性与价值性相统一、民族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优越性,相较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有着独特的理论力量。然而由于国内外局势复杂,以及党内外各种因素的干扰,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一些危机,这就要求我们党要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引领,加强对意识形态功能的引导,注意提高群众的认识自觉和实践积极性,以凝聚共识,共同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