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用标记语进入语境是成为语境的重要组成要素,是一个动态的心理构建过程,以帮助受话人在理解话语的过程中寻求最佳关联,顺利实现交际。语用标记语是话语明示和会话含义的标记符,具有概念性和程序性的制约功能,有助于语篇连贯和组织,从而实现改善人际关系与交际策略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信息过量是一种常见的语用现象,在言语交际中,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语用功能.信息过量,作为一种主动的语用策略,是话语人为实现特定交际目的,在语言结构选择与语境之间相互协商、动态顺应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李萌 《北方论丛》2016,(1):61-65
“得了/得了吧”是口语交际过程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语言现象,在语用学相关理论指导下,研究该现象的语用功能为表达否定制止的功能、语篇组织的功能、语境顺应功能,努力使语言学理论更具有指导实践的意义。除此之外,结合大量汉语实例,梳理“得了/得了吧”发展演变历程,对尚未形成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总结,进而概括话语标记的形成规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范.戴克、戴炜栋和Givon(1993)的理论为基础,借助英语访谈节目中的真实语料,探讨了话语标记语and then在不同的语境条件下构建话语连贯和缓解言语交际中信息间断等语用功能。这一研究有助于我们分析and then等话语标记语在交流中的实际作用,以进一步揭示自然语言交际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5.
话语标记语的识别及其语用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话语标记语是说话人为了引导和制约听话人正确理解话语而选择的语言标记。首先结合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语样本对话语标记语的概念进行解释,然后根据Janet M.Fuller提出的两条识别标准对话语标记语辅以实例分析,并指出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以及其实现交际目的的手段,提出话语标记语实际上是对Leech的礼貌原则的补充,最后提及它在使用时应该注意的几点。  相似文献   

6.
推销语言是商品推销媒介为了推销产品尽力顺应可能顾客消费心理并与可能顾客进行沟通、切磋、洽谈的语言。它既包括广告推销语,也包含无声语言。它的最终目的是刺激消费者的购买兴趣,膨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其实是在接受者接受特定话语时,在言语语境、经济文化语境、场合情景、主体情况等情境下对推销交际语境的一种顺应。推销语言要顺应顾客与受众的言语语境、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心理语境时才能实现推销产品的商业目的。  相似文献   

7.
言语交际的R—A—M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Sperber和Wilson(1986/1995)创建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认为言语交际是一个明示一推理的过程,成功交际要具备最佳关联性。Verschueren(1999)坚持“语用综观论”(The Pragmatic Perspective),认为言语交际是一个对语境因素和结构选择的顺应,并且顺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和受意识凸显度的影响。Dawkins提出的模因理论(meme)认为言语交际是一个复制、模仿和感染的过程。本文在吸取这三个理论各自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语用理论模式:关联一顺应一模因模式(Relevance—Adaption-Meme)。此模式不只是介绍了言语交际过程中话语的理解和产生的认知心理过程,而且分析了在交际过程中言语是如何在说者和听者之间传播的,并运用此模式对言语交际进行了分析。此模式对语用理论的建设和更完整的认识言语交际和传播过程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话语标记语是会话中常见语言现象之一,它对话语信息具有制约性。话语标记语作为实现话语连贯的重要衔接手段,在交际过程中,具有制约、提示、话语组织等功能。它能够帮助读者/听话人用最小的努力达到最佳的关联效果。随着语言学的不断发展,话语标记语成为了语言学研究中发展迅速的一个领域。文章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话语标记语"So"的语用功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美剧《纸牌屋》第一、二季的字幕语料库,以《纸牌屋》第一、二季中说话者所使用的话语标记语So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话语标记语So的语调变化特点及其语用功能对语篇衔接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在所研究语篇中,说话者在使用话语标记语So的语篇衔接功能时,降调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调类型;同时,话语标记语So的语用功能的实现有赖于语调的辅助.  相似文献   

10.
英语模糊限制语的言语交际功能与语用失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模糊性,决定了人类思维和语言的模糊性。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自然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极为丰富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在言语交际中起着润滑刑的作用。采用何自然等从语用角度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对模糊限制语的言语交际功能及其与语用失误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正确使用,模糊限制语能够增强话语表达的灵活性和得体性。但如果误用滥用,也会导致语用失误甚至交际失败。  相似文献   

11.
关联理论的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突显了语境的重要性,为探讨语言形式与语用理解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根据该理论,从话语生成与理解的认知性解释可以看出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制约性,也就是说话语的生成与理解是一个相互制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模糊限制语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是一种有趣的语用/话语现象.模糊限制语可以对命题进行修正,可利用语言手段策略达到特殊的交际目的,使言语礼貌、含蓄、语气缓和等.在商务交际中,模糊限制语可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通过使用模糊限制语,能使话语更加得体、委婉、可信、确定或含糊、灵活等,并为他人判断其真值留下空间.  相似文献   

13.
指示语是联系语言结构同语言使用的语境之间的纽带,对指示语的正确理解是成功交际的必要条件之一。在此将从顺应论的角度对人称指示语中的映射现象进行讨论并分析其原因。最后得出结论:人称指示语中的映射现象体现了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的动态顺应,而心理方面的顺应则处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4.
语言顺应论是一种语用综观论,它强调综合、动态地考察语言使用过程中的各种互动因素。其对口译实务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具体表现为口译语言的运用要在综合考虑各种语言内、外因素的前提下动态地进行顺应性选择,译文不仅要顺应译语的语言结构客体,也要顺应与交际情景相关的各种语境因素。  相似文献   

15.
关联-顺应视角下的委婉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不同角度对委婉语进行的探讨和分析一直方兴未艾。基于关联理论和顺应论之上的关联一顺应模式从特定的角度将关联理论中的明示一推理过程和顺应论中的语言选择顺应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分析交际过程中的委婉语。根据此模式,交际中使用委婉语的过程是依据交际语境,寻求最佳关联,顺应关联假设,从而获得最佳语境效果的过程。该模式有效地剖析了交际中选择和理解委婉语的认知机制。同时也充分凸显出动态语境对交际双方选择和理解委婉语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仇立颖 《理论界》2012,(9):123-125
本文从话语标记语的视角对"别说"进行了研究,发现它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话语标记语,既具有一般话语标记语的特点,又保留着较强的实义功能,可与其它变体在话语交际中等价替换。由此可见"别说"的语法化尚处于进程中。文章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人称代词和对话框架探究了"别说"话语标记语用法的形成。最后分析了它在语篇建构中所起的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运用语言在于不断地做出选择.语境的存在为话语生成和理解创设了有效的交际处理场,语用过程实则主体对语境做出选择的过程.谈话中,主体往往可以通过语用行为能动地对语境施加影响,运渐引导语境向有利于交际的方向发展.交际者意识的能动性是语境控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歧义谬误的语用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具体语用中, 谬误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 其中歧义谬误的存在最为普遍。从语用学视角出发, 我们把歧义谬误界定在动态的言语交际过程中: 在言语交际中, 如果某歧义现象成为交际双方理解的障碍, 那么该歧义现象便造成了歧义谬误。歧义谬误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语言自身, 而在于语言使用者———交际主体。歧义谬误就是交际主体在对交际语言、交际语境和交际方式等因素的处理过程中形成的。据此我们把歧义谬误分为语言歧义谬误、语境歧义谬误和交际方式歧义谬误等。在交际过程中, 歧义谬误的责任人可能是言语表达者, 也可能是理解者。避免歧义谬误的有效措施就是针对谬误产生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论交际性语言在课堂语境构建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澍心 《理论界》2005,(9):132-133
一、课堂语境构建观教师的语言能力归根结底是将教学语言与课堂语境恰当结合的能力。研究教师语言,必须联系课堂语境来考察,必须研究课堂语境的特殊性和规律性。我们以“语境决定语用策略”的语用学观点来探讨教师语言的使用,其依据来自对语境构建理论的假设。传统语境观认为语境是已知的或给定的,强调言语表达者和信息接受者对语境的依赖性,认为言语交际者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和内容,以适应语境,语用主体受控于语境。但我们认为,语境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动态生成性。言语交际一方面以基本“给定”的情景语境(如时间、地点)和人们在…  相似文献   

20.
交际语境由各种不同而相关联的因素构成。这些因素可以归纳为外显因素和内化因素这两大类。交际是交际参与者不断调整自己从而顺应外显语境因素和对方的内化语境因素的一个动态过程。从交际语境、语言语境和文化语境三大跨丈化交际语境要素入手,运用顺应理论阐释跨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者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如何进行语境顺应,有助于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