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的决议或宣言,以及瞿秋白、陈独秀、李大钊、邓中夏、毛泽东等人这一时期的论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资产阶级认识的渐进过程和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时认为中外资产阶级没有区别,到逐渐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初步发展及其特点,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内部结构、在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对革命的基本态度,国民革命的领导者应该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等等问题上都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特别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普遍规律,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共产党宣言》中,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后指出:“资产阶级的灭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公有制取代私有制,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一再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然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鼓吹者却大肆宣扬两种制度“趋同论”,竭力抹煞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断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可以无区别地相互借鉴和吸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已经“同构了”,二十一世纪将是超意识形态的世纪。其实质也就是妄图否定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这里,让我们来剖析与批判“趋同论”鼓吹者在方法论上的错误。假设奉为至宝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趋同论”,并不是什么新鲜货色,它渊源于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的经济趋同假设理论,是资产阶级庸俗理论的忠实继承和“原装进口”。战后,一大批西方资产阶级学者鉴于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以及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过程,也是中国先进分子对社会主义一般与特殊的理解过程.中国早期先知对“社会主义”一般规定性的理解和认知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共识,即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社会主义是解决社会问题,代替资本主义的主义;社会主义是主张公有、平等的主义.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者在开展社会主义运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社会主义特殊性的理解,即并非所有资产阶级都是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敌人;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分为两个阶段,首要目标是进行民主革命;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成功要充分发挥农民阶级的积极性.先进中国人对社会主义一般与特殊的早期理解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来稿摘编     
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新内容陈家庄善文认为,过去.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人们对社会正义革命的理解.仅限于无产阶级在共产党领导下、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用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革命。这种理解和认识.随着时人的发展,越来越显现出它的片面性。我国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社会王还改革也是一场序大的革命.而且是社会主义和平发展时期革命的主要内容和最基木的特征。当代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一再强调:“改革也是一场新的革命”、“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将改革与革命统一起来,既坚持了改革…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曲折性,是科学社会主义中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正确地认识这个问题,对我们当前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坚持改革开放中的社会主义方向,防止西方资产阶级的和平演变,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驳两种社会制度的经济趋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趋于同一的“趋同论”或两种经济制度“融合论”,这是早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西方资产阶级比较经济学家荷兰的丁伯根等人提出的,到七十年代初期就形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思潮.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的历史条件下,鼓吹资本主义制度永存论的翻版.在我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打着对资本主义再认识、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幌子,否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公然提出“两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在经济上有着趋同的条件和倾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进一步扩大而日益走向国际化和现代化,社会主义必然要吸取资本主义的‘合理内核’,来充实发展自己的经济;资本主义则引用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方式,来修补矫正日益失灵的经济妙方、诊断治疗带有疾病的肌体.两大对立社会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共同因素牵引下,出对立发展到吸收发展,最后达到经济上的趋同和一致.”①他们鼓吹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有一种经济趋同之势”②,并不是他们自己的新创造,而是从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那里贩来的旧货.  相似文献   

8.
邓玲 《南方论刊》2001,(4):47-47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对奋斗目标的理论认识和价值判断。初三《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常识的教育,使学生了解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崇高远大理想。教学的难点是怎样正确认识当前社会客观存在的现象,为学生释疑解难。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民主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制与社会主义民主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两种民主制要在同一历史时空中并存。它们之间的互相渗透、斗争影响和决定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命运。如何认识和区分这两种民主制,自觉地按照历史发展的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顺利发展,已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社会主义民主再认识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在阐述了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的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是人类发展的总趋势。列宁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制关系的基本思想,提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整个历史时代,要学会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两制关系的基本思想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资本主义的方法,指明了处理两制关系的方向,还勾勒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谋求和谐社会的长远发展和进步,必须深入研究我国现阶段私营经济的社会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重视生产关系研究,通过揭示它与生产力、上层建筑的内在联系来解释社会的对抗性或和谐性。从苏俄、苏联时期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产党无不高度重视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问题的解决,正确认识和处理私营经济、资产阶级始终是影响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综合经济基础中,私营经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与日俱增。直面考察、深入研究私营经济,认识私营经济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对立统一,能够引导私营企业融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虽然孙中山和廖仲恺等人早在辛亥革命时期就自称是“中国社会主义者”,并将他们的民生主义也当作社会主义,但是廖仲恺的社会主义思想观点主要是在大革命时期发表的。本文拟就这些思想观点作些论述。 一 大革命时期,廖仲恺之所以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决非偶然,是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关: 第一,资本主义社会已暴露出种种弊端。大革命时期,正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由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社会本身所固有的种种弊端已暴露无遗,如贫富两极分化、阶级冲突、工人失业、小手工业者破产和经济危机等等。“在欧美,摆在日程上的问题已经是从资产阶级下面解放出来,即实行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孙中山和廖仲恺等人正是从欧美资本主义弊端中获得警觉,认为以后的中国不应走资本主义道路,因而开始了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社会主义是一种运动,在运动的不同时期,允许存在不同的社会主义 模 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是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是完全符合科学 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苏联、东欧的剧变,只是社会主义一种模式的失败,是由于在社会主 义改革中没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而导致的失败,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社 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 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但西方资产阶级思潮也乘机涌了进来,并在一个时期内大肆泛滥,使得一些人对中国人民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发生了怀疑,甚至有的提出了“补资本主义课”和“全盘西化”的主张,似乎只有资本主义才是中国的出路。这样,中国人民通过革命实践早已解决了的“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就又重新提了出来。鉴往以明来。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重温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社会理论,回顾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对于反对“全盘西化”的资产阶级自由化主张,坚定我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将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人关于资本主义经济认识的历史考察 ,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资本主义经济的意义与作用 ;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政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一致性与创新性 ;同时从历史与实践的角度概括了邓小平理论关于资本主义经济认识方面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创新与贡献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国内思想文化界有人认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中遇到这么多困难和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经过资本主义高度发展这一历史阶段”,因而提出了“资本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种社会形态,才是不可逾越的”命题。这就是说,我国由一个原来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这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核心观点,在一些人特别是青年学生中引起了思想混乱。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弄清这一重大原则问题,对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于坚定我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心,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这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是没有什么人怀疑的。可是、近年来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一些提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在竭力美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同时,大肆低毁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说什么“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中国的社会主义搞早了”,“当今中国应该走资本主义道路”等等,使得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混乱。这是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我们在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彻底肃清它的流毒时,应当理直气壮地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辩护。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对中国资本主义认识的三个发展过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毛泽东对中国资本主义认识的三个发展过程陈肖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种社会形态。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是继承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又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形态。但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资本主义很不发达。究竟应该...  相似文献   

19.
由于帝国主义和国际反动势力“和平演变”策略在东欧和苏联相继得手,有人对此感到困惑,甚至怀疑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曲折性,对我们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作用的最终结果,是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历史上任何一种生产关系的产生和灭亡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之所以取代封建主义,是因为封建主义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使生产力以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既要坚持计划指导又要把经济搞活一点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个根本标志,就是无产阶级在用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代替资产阶级的私有制的同时,以全社会性的计划生产代替了资本主义全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有计划的发展,如象列宁所说的把整个国民经济在计划的指导下,组成一架结构周密,运转协调的大机器,那末,社会主义是不可想象的。我国解放近三十年来,曾经有过两次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的时期,即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