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塞缪尔.贝克特的小说《墨菲》多维度地展现了笛卡儿主客对立的心物二元论。"分裂的主体存在"与"自我—群体社会的对立与融合"归纳了作品内部二元对立面的组合,揭示了贝克特对人的存在问题的哲学思考,展示了作品的审美意蕴。墨菲对绝对自由境界的自我探寻以死亡告终。这使他成为二元对立的统一,也使统一消解。《墨菲》标志着贝克特小说实验的发端。  相似文献   

2.
鲁迅在《孔乙己》中对"茴香豆"展开的细节描写,虽然表现了孔乙己迂腐可笑、死要面子的性格特点,但同时也展现了孔乙己的天真善良、乐观慷慨,以及内心深处的柔软和温热,将社会对孔乙己的冷淡,不慌不忙、很有风度地写了出来。这一细节描写在艺术上取得的诸多成就,是小说能够大获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没有"茴香豆"这一细节描写,就没有《孔乙己》这篇佳作。  相似文献   

3.
有学者对马克思的《问题》和《导言》这两部早期著作中的"人类解放理论"作了详细论述,以此为由对"《问题》、《导言》不成熟论"提出了质疑,并试图从"五个方法论原则"对"《问题》、《导言》不成熟论"进行驳斥。事实上,这五个驳斥都是经不起推敲的。足够的证据表明:《问题》和《导言》作为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尚未摆脱"旧哲学"的影响,仍带有明显的人本主义旧哲学的"痕迹",的确具有"不成熟性"。该学者的"质疑"和"驳斥"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4.
翻译适应选择论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适应""选择"学说引入翻译学研究。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是建立在人本身作为行动主体的双重性基础上。分析《飘》在两个不同时期的汉译本,可以看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双重身份对译文的重要影响,由此彰显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也有利于对不同译本的差异做出客观的动态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杨华文 《兰州学刊》2010,(12):186-190
1941—1962年的英美核关系经历了从"对手"到"盟友"转变的曲折历程,反映了国际局势的复杂多变和国家势力的此消彼长及其两国对国家利益的强烈诉求,阐释了由二战和冷战所塑造的英美"特殊关系"(special relationship)其实也并非铁板一块,国家利益才至高无上。  相似文献   

6.
北一辉与辛亥革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他先于1906年进入"革命评论社",同时与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人结交。其政治活动的重点随之逐渐由"国内改造"转移到支援中国革命上来。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作为宋教仁的助手,同时作为"黑龙会"的观察员赶赴中国,支援革命党的活动。然而,就在这个过程之中,他的"亚细亚主义"思想发生了异变,与其思想中由来已久的缺陷相互呼应,通过1915—1916年的《支那革命外史》一书具体展现了出来。可以说,辛亥革命以后,北一辉的思想从"对内"和"对外"两个层面抛弃了亚细亚主义的本义,开始呈现出东洋霸权主义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7.
英国20世纪初的女作家拉德克利夫·霍尔的《孤寂深渊》,是英语文学中的第一部女同性恋小说,被誉为"女同性恋者的圣经"。《鳄鱼手记》是当代台湾著名女同性恋作家邱妙津最成熟的小说之一,突破了之前同题材作品情欲规避的传统,在台湾女同性恋文学史上具有开拓性的意义。霍尔和邱妙津本身都是同性恋者,这两部都源自于作家本人切身体验的作品,通过不同的母题、叙事风格和叙事策略,展现了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女同性恋者应对男权与异性恋社会的方式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小说《平凡的世界》从孙氏四兄弟姐妹对待感情的不同态度中,展现了改革开放前后时期农村青年的婚恋观随着时代的演变,从传统"依附型"和屈服传统的婚恋观到叛逆传统,向往理想爱情和现代独立自主的婚恋观不断演变的过程,寄托了路遥的美好爱情理想。  相似文献   

9.
赵广发 《理论界》2010,(4):129-130
在二战后出现的战争文学中,美国著名作家诺曼·梅勒的《裸者与死者》(1948)被美国学术界认为是二战后最著名的战争小说之一。小说选择以战争为背景,通过战争的表象探讨了人性和社会的深层问题。梅勒通过自我毁灭和悲观主义两个方面,践行了文学的黑色幽默创作思想。小说的黑色幽默表现,不仅深刻揭示了美国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也对战后美国人民的心理作了深刻的剖析和探寻。  相似文献   

10.
非方便法院原则自17世纪产生以来 ,今天不仅在普通法系国家广为采用 ,而且也为少数大陆法系国家所借鉴。代表我国未来国际私法立法方向的《中国国际私法示范法》也对此做出了规定。但是 ,该原则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模式 ,本文对二战以前传统的非方便法院原则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 ,同时 ,也分析了二战以后英美“最合适法院”方法以及澳大利亚“明显不合适法院”方法的理论依据 ,并揭示了两种不同模式产生的完全不同的实际后果 ,最后 ,对我国非方便法院原则的立法选择做出了设计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国的家庭伦理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庭伦理电视剧《新结婚时代》真实描绘了现代社会中"城乡结合"家庭的矛盾,集中展现了现代化进程中家庭伦理观念的冲突与变迁。主要表现为:从家族利益至上到个人自主决定,婚姻越来越成为"两个人的事";从绝对服从的孝,到平等尊重的爱老之情,亲子关系出现民主平等化的趋势;从夫权统治到夫妻平权,夫妻关系日趋平等,相互尊重的要求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2.
《易经》的“影响”与莱布尼茨的“优先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莱布尼茨二进制算术与《易经》的关系问题,经历从"影响"之争到"优先权"之争。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是认为《易经》对莱布尼茨创立二进制算术根本没有影响,另一种则否定了莱布尼茨的创造性贡献,认为《易经》或先天易才具有"优先权"。实际上,《易经》对莱布尼茨创立二进制算术确实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同时,基于对数制和算术的概念分析,结合现代科学界对类似发现优先权的界定,莱布尼茨对二进制算术确有创造之功,其"优先权"不能否定。  相似文献   

13.
在《游园惊梦》和《蝴蝶》中,中国传统文化因子与意识流结合后产生了两种景象:《游园惊梦》巧妙地将"人生如梦"的感喟,传统文化中积淀着历史的特殊事物与意识流结合,达到了中西合璧的效果;而《蝴蝶》,将现实主义与意识流结合时,用明确的社会意识消解了"蝴蝶"这一意象的迷惘和意识流的"非理性"。  相似文献   

14.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虚静"的含义及渊源问题,自古便颇多争议。很多人认为刘勰所讲"虚静"与《庄子》中的"虚静"在含义上有很大的差异。事实上,刘勰中的"虚静"与《庄子》中的"虚静"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只有《庄子》中出现了"虚"和"静"连在一起"虚静"的情况。其次,用来说明刘勰"虚静"的"疏瀹五藏,澡雪精神"来自《庄子》。第三,庄子中的"虚静"有两种状态: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之时"形同槁木,心若死灰"的状态及庖丁解牛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的状态。这两种状态分别与刘勰"神思"的两个过程互相对应:搦翰之前"神思"的过程,搦翰时"神思"的过程。第四,《庄子》中达到"虚静"的一个重要条件是"顺物自然",这与刘勰对于为文时须遵循"自然之道"的要求是相合的。  相似文献   

15.
井盐文化是以井盐为载体,以井盐的生产、贩卖、使用为中心形成独具一格的地域文化形态。川籍作家陈铨出生于上世纪初一个"因盐城邑"的古老县城富顺,富顺在一千多年的井盐生产中积淀下的井盐文化早已深入人们生活、心理、认知等方面。井盐文化中的重教化使陈铨成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理论家、大学教授,同时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陈铨又以自己的故乡富顺为地域背景,创作了《天问》和《彷徨中的冷静》两部乡土小说,并在其中展现了浓厚的井盐文化,如环境、题材、主题表达的"盐味"。为学术界在探讨地域文化对作家作品的深远影响方面提供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6.
郑方晓 《理论界》2012,(1):111-113
"天鹅处女型"故事的禁忌母题是神话母题中流传较广的一个,在《聊斋志异》一书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故事与该母题相关。不过,该类故事所体现出的"接触"与"偷窥"双禁忌母题在《聊斋志异》的作品中既得到了继承,又有一定程度的改变。《葛巾》与《青蛙神》二则故事便是该母题在书中体现得较为明显的两篇作品。  相似文献   

17.
杨勇 《学术探索》2009,(5):109-113
熊十力以"体用论"在学术史上著称,故而研究其思想的特点和发展轨迹具有重要意义。可是"体用论"早期文本中变进的轨迹却少有研究。借助《唯识学概论》、《唯识论》和《新唯识论》,本文以文献对勘与思想比较两个角度探讨了这一过程。在文本对照中,发现三部作品对儒家思想的吸收逐渐增多,并形成了以儒摄佛的局面。就思想发展而言,《新唯识论》较前两部作品,在结构和内容上,更严格地按照"一体二用"的方式进行,这是其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忠义”:一个二极背逆的价值选择──重读宋江冯文楼据高儒《百川书志》记载,明代早期的《水浒传》刻本,在书名前当冠有"忠义"二字,此也即李贽所谓"施、罗二公传《水浒》而复以'忠义'名其传"者(《忠义水浒传序》)。这一命名,实际道出了横贯于小说叙事之中的...  相似文献   

19.
《钟形罩》是普拉斯重要的自传体小说,书中描写了女主人公在家庭和事业之间的两难选择和生活中的男女不平等关系,揭示了二战后美国社会如何遏制女性发展并最终将其他者化的策略。结合阿尔都塞与葛兰西对意识形态控制策略的论述,分析得出,美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在战后社会转型期利用霸权和遏制这两种控制策略对女性实施控制。  相似文献   

20.
"05方案"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整合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门,大大缩减了法律基础部分的学时,使得法律部分成为一些"基础课"教师教学中的"鸡肋",本文试图从改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