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广华 《兰州学刊》2006,1(11):4-5,3
以人文关怀深刻的思想渊源为基础,结合现代化过程的特点,分析当代人文关怀丰富的现实内涵,提出落实人文关怀的现实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倪志梅  唐虹 《学术探索》2012,(10):67-69
本文中的人主要指的就是高校教育、管理者和受教育管理的学生。本文将针对高校这两类教育管理的主体对象提出相应的人文关怀的具体实现措施,最终推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理论创新和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3.
新闻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已从新闻报道理念和内容上发生了转变,将视角日益转向受众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通过对它们的关注和引导,进而阐述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的内涵。本文就新闻媒介及其报道为何需要体现人文关怀作了论述,并对其如何体现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5.
李南 《理论界》2008,(1):170-171
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以肯定我国近年来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逐渐浓厚为出发点,总结人文关怀在新闻传播中存在的误区,旨在帮助媒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人文关怀有更理性的定位和更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新闻报道实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时代的要求,是现代文明的要求,是媒体文明和成熟的重要标志,更是媒体的责任所在。  相似文献   

7.
史学具有深厚的人文传统,是需要我们很好继承的。由于时代的变迁,史学的人文传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使之成为一种具有当代精神的人文关怀力量。  相似文献   

8.
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价值建构的现实背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新的历史时期,重视和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价值的建构,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举措.本文从当代国人的精神境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价值建构的现实背景.  相似文献   

9.
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要注入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灾难性新闻报道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对灾难性新闻报道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我们在报道灾难性新闻时,应该在报道中注入相应的人文关怀和温情因素,正视灾难性新闻报道,唱响社会主旋律,同时,应该给予灾难事实真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信仰多元化的严峻形势 ,马克思主义信仰遇到了挑战 ,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缺乏人文关怀 ,其实人文关怀的缺失并不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本身的问题 ,而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的偏差。当前党的各项路线包括党的十六大所制定的奋斗目标都在构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人文关怀与电视栏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文关怀在新闻传播中的现实意义及走向,探讨了谈话类节目的人文关怀特点,论述了城市电视媒体应该培养电视工作者人文关怀的意识,注重展示栏目人文关怀的价值去向,重视受众的“知情权”,努力在栏目(节目)中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孙叶飞 《社会科学》2005,4(4):119-124
在大众文化来临之前,文化是少数人的特权,大部分人处于文化缺失状态。随着工业水平、科技水平和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应运而生,它具有日常性、开放性、娱乐性、商品性和视觉性等多种特征,而通过这些特征,我们可以看到它其实蕴藏着深厚的人文关怀。正视大众文化内在的人文关怀,对理解和促进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锐 《南方论刊》2013,(9):76-77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有人认为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将使图书馆走向消亡,这种观点忽视了人作为读者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技术并非万能,图书馆作为人类文化信息传播中心,不是一个技术决定一切的机构,科学技术只是一种工具而非目的,需要价值取向来引导,这种价值取向正是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应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宣传构建和谐社会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所在,而人文关怀又很好地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本质。作者从社会新闻、时政新闻、经济新闻报道中怎样体现人文关坏,怎样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好引导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实现了从唯心史观到唯物史观、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从理论思辨到科学实践的视界转向,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点;由此建构了人文关怀的全面性、统一性、发展性理论内涵,提供了正确的思维范导;从而体现了价值性与科学性、继承性与批判性、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的本质特征,彰显了发展的价值魅力.  相似文献   

16.
学术研究是研究主体的个体自由行为 ,学术思想的多元化是学术研究繁荣昌盛的根本保障。用所谓的“学术规范”去人为地制约活跃的学术思想 ,其本身就是一种对于学术自由的主观消解。我们固然对极“左”政治扼杀学术自由的历史记忆犹新 ,但我们更应对产生于学术界内部的限定性游戏规则保持高度的警惕  相似文献   

17.
在设计领域里,人文关怀的理论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设计及与人文关怀的论述,对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新探,目的是使设计师能以人为本,设计出好的作品,不断地改善人们生产、生活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民法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比照近代民法以财产法为中心,现代民法强化了人文关怀,主要表现为从以财产法为中心到人法地位的提升,并广泛体现于民法中主体制度的发展、人格权的勃兴、合同制度的发展、物权法的发展、侵权法的发展、婚姻家庭法的发展等各个方面。中国未来的民法典应当以人文关怀构建价值理念,注重对人的自由和尊严的充分保障以及对弱势群体的特殊关爱。基于这一理念,在中国未来民法典中有必要增加人格权法和侵权责任法编。在中国民法的适用等方面更应强化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法治的人文关怀,是指在法的制定和法的实施的过程中对人权的充分而全面有效的法治保障.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与人文关怀的关心人的生存与发展本质是一致的,这种人文关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特征和力量源泉.注重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之一.在法治中强化人文精神的内涵,有助于理想的、科学的法治人格的确立.我国应当积极探索强化社会主义法治人文关怀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人文关怀,才能真正体现改革开放成果由人民享有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