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艳 《北方论丛》2010,(2):71-75
双宾构式的句式语义特征为双宾构式都表示领属关系转移;双宾构式的整体意义要求三个强制性成分与动词同现;施动者对事件有较强的控制力。进入双宾构式的动词的语义特征为[+转移]、[+双及物],说明生成整体论范式下进入双宾构式的动词是一个小整体,与双宾构式之间是动态整合关系。而从意义和配价两方面对进入双宾构式的动词类型进行讨论,则说明双宾动词不能等同于三价动词,并不是所有的三价动词都可以进入双宾构式,二价动词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进入双宾构式,无论三价动词还是二价动词,它们能够进入双宾构式的条件是要蕴含双宾构式的语义特征,动词和构式之间形成动态整合关系。  相似文献   

2.
借鉴配价语法中动词配价的相关理论,以三价动作动词的语义配价为基础,以简单句作为考察范围,对汉俄三价动作动词的句法配价进行了对比分析。三价动作动词包含施事和受事两个语义成分,同时,按照另外一个语义成分的语义性质的不同,三价动作动词又可分为五个小类,即给予类动词、取得类动词、言说类动词、称名类动词和放置类动词。  相似文献   

3.
张成进 《江淮论坛》2009,(6):168-174
汉语中表方向的介词“向”由动词“向”语法化而来,介词“向”来源于连动结构中的动词“向”。“向”语法化的句法动因是进入连动式结构,实现了词性降类;“向”语法化的语义动因是语义的非终结性,在与连动结构里其它动词主次要地位竞争中处于次要地位,提供空间信息。“向”词性降类后形成的介词短语从语言类型学角度而言具有处所状语的特点,不论其处于动词前还是动词后。  相似文献   

4.
胡伟 《殷都学刊》2010,31(3):38-43
对西汉时期的动词从情态的角度进行研究,统计了西汉时期的情态动词,并按意义分成三类:可能类情态动词、意愿类情态动词、应当类情态动词。对每一个情态动词进行描写,整理出了西汉时期情态动词的情态语义系统。  相似文献   

5.
在综述前人对形式动词范围的研究基础上,论证形式动词的范围,并且将形式动词划分了两个次类。接着,从形式动词自身变化情况、前加状语情况、后带宾语情况三方面论述了形式动词的句法特征,并认为形式动词可以进行语义分析,具有和宾语的语义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运动类句子由运动类动词构成,运动类句子反映物体空间位置变化的属性由运动类动词的性质决定,而物体位移变化的区间限制使得运动类动词有了两个不可或缺的语义角色配置——表物体起迄点的目标和来源,从目标到来源恰又指示着运动的方向。本文则由运动方向的求得探讨了运动类句子的句法语义变化形式。  相似文献   

7.
V-O式动词带宾语问题一直为语言学界所关注,如果以配价理论为基础,从语义、词化程度、语素特征及内部结构语义关系等角度考察二价V-O式动词的价位问题,那么找出影响其价位的各类因素及发展规律就顺理成章了。  相似文献   

8.
由"是"构成的三种附加问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由判断动词"是"构成的三种附加问:A式"是不是"、B式"是吗"、C式"不是吗",比较其信疑程度与语义倾向,指出:A式的语义倾向是肯定;B式要求对方确认,疑大于信,后者实际上是反问句,无疑而且带有假设反驳意味。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比较三类附加问的特点,并且从认知上解释其形成差别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揭示现代汉语处所宾语把字句([SUBJ [OBJBaNpV OBLpp]])的语义现象过程中,从动词与构式论元的熔合出发,根据动词参与者角色的数量,对动词这一直接致使论元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基于动词参与者角色和构式论元角色的熔合,对进入处所宾语把字句构式的动词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汉语的心理动词中普遍存在着通感隐喻,通感隐喻可以作为一种构词的方式和理据。通过对心理动词的考察,我们发现各类感官词构成的心理动词数量不等,在数量上未完全体现通感层级分布的规律,这主要体现在嗅觉类感官词上。像其他隐喻一样,"通感式隐喻"也是语言中新词产生、词义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丰富了语言的词汇,填补了许多词项空缺,扩大了词语的语义范围。  相似文献   

11.
我们提取《左传》中若干典型的时间性标记,以"帅""执"等七个动词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其在《左传》中的句法分布,并根据每个动词的体貌特征被不同时间性标记激活的"激活率",解释这些动词之间的体貌特征差异。结合动词的语义特征可知,《左传》中具有[+动态][-变化]语义特征的动词,在不同语境中通常可以体现出不同的体貌特征,此类动词是连接[+动态][+变化]类动词和[-动态][-变化]类动词的桥梁,其内部成员可以根据不同体貌特征的强弱程度构成一个连续统。笔者据此推断,上古汉语动词的体貌特征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可以作为动词分类的一条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语义成分分析法和词汇化模式的观点,对比分析英汉"笑"类动词的词汇化模式异同,并结合汉英翻译实例探讨这种异同对"笑"类动词英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按照动词能否带方式格的情况首先把动词分为方式动词和无方式动词,然后根据所带不同方式格的情况把方式动词分为绝对方式动词和相对方式动词,从而建立起方式动词这样一个语义小类,并重点分析方式格述题化和话题化的条件制约.  相似文献   

14.
存在动词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动词.提出了存在动词的判定标准.研究了存在动词的分类及句法框架.从语义类型和结构类型两个角度列举了“有”字存在句与“无”字存在句.提出了“构式化”理论.  相似文献   

15.
流行词语"惊艳"在不及物动词的基础上,形容词和及物动词用法大量增加,形容词成为该词的主要语法性质.语义在原型语义基础上,通过同类属泛化、异类属泛化、虚化和脱落、语义降格等手段实现了扩展."惊艳"一词的流行与变化,反映了语言与特定时期社会文化的共变.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受益结构标记"给"的形成过程,并且对比了语义相关的一组"受益"类动词,认为"受益"这一语义特征以及双宾语的句法结构对"给"发展成为格式标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名词主要是指称人和事物的,但也可以表示一些抽象的概念性质、关系等.动词是句子的中心,核心,重心,别的成分都和它挂钩.国外代表有切夫,他认为任何句子都是围绕谓语构成的,谓语一般是动词,句中的动词总带着一定数量的名词,句子里的名词的语义是由动词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情态动词成为情态研究的热点和核心问题。传统语义观把语境赋予的意义看做语言本身的意义,静态地研究语言意义。传统语义观混淆情态动词的语用和语义,语用规则把使用中的语境意义看做语用意义。研究证明,情态动词意义是语义和语用的凝结,情态动词的语用渗透到情态动词语义及使用等各个方面,即情态动词语用具有综观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AA式形容词即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的语义特征分析为切入口,对AA式形容词进行了次范畴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每小类AA式形容词在S A V O句式中作状语时的语义指向问题,进而探讨了语义指向分歧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20.
多词动词是英语中一种特殊语类,在语法、语义等多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语言特征。在此先对多词动词的定义、分类及其主要表现形式进行概述,然后就被动化现象阐明其实质是施动性,运用生成语法相关理论探讨并解释多词动词存在被动语态的条件。最后,从生成语法视角下总结英语中多词动词的被动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