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分析模糊语言的特点及其与关联理论的相关性,探讨模糊语言翻译是一种双重明示——推理的实质,以期探究有效的模糊语言语际翻译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葛竹青 《理论界》2008,(6):212-213
本文分析了当今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与不足,指出了关联翻译理论对翻译教学的启示,即:在教学过程申教师不应局限于僵化的翻译技巧的介绍和针对特定技巧的学生翻译练习,而应更注重学生能动性的发挥,鼓励他们的创造性,在翻译时注意原文意图与读者期待的最佳关联性的吻合,加深时原文的理解,并通过适当的翻译练习提高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3.
关联理论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学理论中的关联理论对翻译具有极强的解释作用。本文根据语用学理论中的关联理论,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翻译的过程、翻译的标准和译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4.
关联理论是关于交际与认知的语用学理论。它用认知科学来解释人类的语言交际,认为人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是为了认知。关联理论对于语境的解释有别于传统语用学,提出了认知语境的概念,认为认知语境应包括语言使用者大脑中所有关于世界的假设以及认知处理能力,这就为语用推理提供了一个平台,认为在语言交际中认知语境是选择的结果,是变项,不变的是关联。它结合编码-解码模式和意图交际模式提出了明示推理交际模式。  相似文献   

5.
关联理论与广告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香 《云梦学刊》2002,23(1):114-115
广告作为一种应用语言 ,不仅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和欣赏价值 ,同时它的语言研究价值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出发 ,依据关联理论 ,对广告的认知推理过程加以分折 ,并结合语境效果和最佳关联的产生条件 ,探讨信息关联对广告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观,揭示了背景知识在翻译活动中的不可或缺性,体现了译者在这一交际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关联理论为指导原则探索美国影视剧的字幕翻译,有助于进一步将译语接受者的百科语境知识融入翻译过程,加深译语接受者对影片内容、影片搭载的原语文化的了解。同时,从认知的角度探讨翻译,也有助于译者和译语接受者将自己的认知体验融入到影片赏析中,对影片的理解也就更为透彻。  相似文献   

7.
汉语成语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其翻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本文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来研究汉语成语的翻译,发现该理论对汉语成语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汉语成语的翻译是一种认知-推理的交际活动,译者应充分考虑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等因素,灵活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选择具有最佳关联性的译文,努力实现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盼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关联理论和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  邹娟娟 《云梦学刊》2003,24(4):116-118
关联理论不是翻译理论,但却能有效地解释翻译活动,指导翻译活动。从语境、翻译的过程、可译性等角度深入探讨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启示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英语阅读是最常用的交际形式,也是我国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要方式,是综合应用语言能力的集中反映。大学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可以定位在"面"上,以语言知识、判断分析、语用推理等诸方面知识和能力为重点。关联理论对语言的成功交际作了全面而详尽的解释和阐述,为大学英语专业教师解决英语阅读教学中常见的难点和疑问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陈成辉 《云梦学刊》2002,23(4):121-123
言语行为理论在翻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准确地把握交际的言外行为是翻译技能的一个基本要素。本文对此翻译技能的培养进行了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11.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方法广泛应用于汉语和英语中,已与人类的语言文化息息相关,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隐喻能使语言更生动形象,有时还能起到委婉的目的。两种语言在隐喻使用中有相同之处,因此有很多对等的认知,翻译起来比较容易。但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由于社会习俗、思维模式的截然不同,导致两种语言隐喻使用中有很多的不同,给翻译带来一定的困惑。关联理论是认知应用学的理论基础,对隐喻翻译起了决定性的指导作用,给隐喻翻译这一特殊的交际活动提供理论性的方法和启示,鞭策翻译工作者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进行翻译,以求全面、准确再现原语语义,从而促进两种语言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相似文献   

12.
从言语行为理论看法律语篇的翻译单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言语交流的基础在于言语行为的实施,法律语言的行为本质是从言语行为理论探讨法律语篇翻译单位的基础.另外,对言语行为的区分也为理解法律言语行为提供了合理的理论框架.实例证明,正确区分法律言语行为类别并在翻译中加以运用,能够有效地传达出源语言中该法律行为在法律范畴内的效力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联理论对法律话语分析同样具有适用性和解释力。中国法庭审理中法官打断现象出现的频率较高,这种现象值得关注。中国法庭法官打断分为程序性打断和实体性打断,其发生机制可以用关联理论进行认知语用的解析。法官的打断主要是法官在无法找到说话人话语与其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无法取得其所期待的语境效果时做出的话语反应。这有助于全方位解读法官打断现象。  相似文献   

14.
论关联理论对幽默的阐释及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是一种语言交际理论,它对于幽默话语的产生和理解,及其翻译都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并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分析了交际双方发出和接受幽默话语的双向交流过程。同时,在翻译幽默时,始终把翻译视为一个对原语进行阐释的动态明示——推进过程。译者要根据交际者的意图和受体的期待进行取舍,这样才能取得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5.
关联理论对于言语行为的解释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德生 《云梦学刊》2000,21(2):95-97
Austin从人类语言功能的角度,把语言的使用归结为言语行为,分为三类: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后行为是不确定的,即一个言外行为可产生不同的言后之果。对于这种现象,Austin没有说明,只意识到这里有一个理解力的问题。在会话结构方面,那些“答非所问”,即“风牛马不相及”的两句话可以构成完美的相邻对。这些,言语行为理论本身都不能解释。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的基本原理指出,话语和语境之间存在着关联性,人们基于不同的语境假设进行推理,对话语就会有不同的理解,为了取得语境效果,就必须寻找话语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因此,关联性在理解话语,从而实施和实现言语行为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间接性指责话语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Searle的ISA理论在阐释间接性话语时忽略了S和H的个人认知语境,不能解释S为什么绕圈子指责H以及H如何推理等问题。文章运用关联理论的重要观点即明示一推理过程、认知语境、语境效果和最佳关联等来分析间接性指责言语行为,旨在证明关联理论的阐释力强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把西方的关联理论与法语隐喻汉译实践相结合,探究关联娜论说角下法语隐喻的翻译。  相似文献   

18.
关联理论对隐喻翻译的动态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延江  张晓梅 《东岳论丛》2006,27(5):185-187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和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广泛存在于日常话语中。但由于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文化上的差异,隐喻的含义有时并不完全相同,这种差异性决定了隐喻理解的多样性,隐喻的理解与翻译一直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难点之一。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一个通过寻找关联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关联理论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翻译活动是一个涉及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双重示意—推理的语言交际行为,该推理模式可以为隐喻的翻译提供重要的启示。隐喻翻译可以在关联论的模式框架内,通过译者对原作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再结合原作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来取得最佳语境效果下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关联理论虽然主要是用来研究语用学的,但关联交际原则“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却从交际的角度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翻译的本质是跨文化交际,译者要传达原作者的交际意图,就必须找出原作品中的最佳关联性,并在译语作品中将其再现,以实现交际的成功。文章认为最佳关联转换应成为关联翻译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20.
基于现代广告的目的及其主要功能,运用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性原则,通过实例分析和探讨广告翻译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