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简称“两化”)协同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基于协同论观点分析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互作机理,构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系统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2005—2015年四川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度,从时空演变角度分析四川省“两化”协调发展态势。结果表明:从时序角度而言,四川省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均表现出递增态势,但农业现代化滞后于新型城镇化的形势依然严峻,全省“两化”关系总体处于低度协调阶段;从空间角度而言,四川省“两化”协调发展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且受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经济发展等影响,各地“两化”的协调度演进趋势各异。要深入推进四川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必须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重视区域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健全城乡良性合作机制和大力提升城镇化内涵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度测评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提出,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将为其他三化提供现代化管理和科技支撑的手段。目前,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不力,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根据二元结构产生、演变和消除的理论,运用劳动生产率差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等比较方法,通过国内外的实证比较,定量测评和分析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度的状况,以寻求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协同论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作用机理,建立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复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2005至2012年我国31个省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度,分析"两化"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分布特征和区域差异演化趋势。研究发现,我国"两化"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呈现出"东部高、中部低、西部最低"的逆地势阶梯分布状态,优质协调发展地区仍未出现。依据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指数以及"两化"协调度,将"两化"协调发展的空间类型划分为协调区、磨合区、拮抗区和失调区,从"十五"末到"十二五"初期间,拮抗区的分布范围大幅缩小,磨合区已经取代拮抗区成为分布最广的空间类型。  相似文献   

4.
杨爱君 《学术论坛》2012,(6):110-114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影响和互促进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新的内涵和特征。分析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我国经济发展工业过程基本上是优先发展工业化,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本原始积累。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发展缓慢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农业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基础,我国经济要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协调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提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才能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5.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对缓解农村多维相对贫困有重要意义。基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乡村振兴的丰富内涵,构建两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10—2019年我国30个省区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并构建面板Tobit和面板门槛模型考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第一,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农水平、人力资本和交通便捷程度对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第二,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在东、中和西部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第三,农业生产效率、人力资本对邻近地区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交通便捷程度对周边地区耦合协调度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现在起到2020年,福建省城镇化将进入转型创新发展阶段。然而,推进福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城镇化建设,必须依赖教育这个基础。职业教育是教育与经济的结合点,是教育与社会各种职业沟通的桥梁,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支柱和驱动。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福建职业教育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加强区域统筹协调,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立足区域产业发展,提升职业教育优势内涵;深化办学模式改革,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拓展职业教育功能,推动社区教育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洪银 《兰州学刊》2014,(5):117-121,77
城镇化发展具有内在规律性。针对当前城镇化跃进现象,研究提出了以产城融合、就业转型和农民市民化为内涵的稳步城镇化概念和城镇化三步走战略:第一阶段(2010—2020)发展现代农业、第二阶段(2020—2030)农村再工业化和小城镇化、第三阶段(2030—2038)农村再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诠释经济增长、三步走战略和稳步城镇化的内在关联机制。提出了统筹产业政策和城镇化政策,鼓励发展农村家庭混合型经济,拓展宅基地流转范围和农村工业园区化与园区城镇化同步推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必要的动力和重要的支撑。变革和创新乡村治理以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发展,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和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应对和协调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公共管理与村民自治、保护与发展、耕地保护与制度创新、农业与非农化、先富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问题。重视并处理好这六大重要关系问题,一方面可规避单向度发展,另一方面可避免政策与实践的二元对立,从而有效推进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李澜 《学术论坛》2008,31(4):49-54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的成功发展否定了西方城市化进程中以牺牲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为代价的必然性,揭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之路,一是体现为乡村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相生共长的基本特点;二是体现为乡村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既统一于农村现代化的建设之中,又统一于和合文明的塑造之中.随着乡村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集中于农村产业转型、农业劳动力转移、农村土地利用与开发、城乡公共资源开发与享有等方面的若干问题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县域经济的"四化协调"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在新时期振兴县域经济的新思路。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工业化是根本动力,为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创造供给;城镇化能够加速要素转移,为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增加需求;农业现代化可以为粮食安全和其他一切发展提供基本保障;信息化则是加速器,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1.
韩杨 《江西社会科学》2024,(2):39-49+206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世界农业发展进程中科技革命主导了农业现代化的四个阶段及其鲜明特点,并伴随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典型先发国家在这一进程中逐步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尽管中国作为后发国家,经过长期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相较过去有较大幅度提高,在“粮食安全与农业综合产能、资源要素配置、农业产业体系、城乡融合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然而,与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要求、与世界上的先发国家相比仍有差距,食物供给结构内部占比下降、外部供给不确定性增大,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资源禀赋和要素配置约束明显,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仍需完善、农村三产融合与现代产业体系还有差距,农村居民持续增收动力转换、共同富裕难点在农村农民。展望未来,采取长期战略,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在供需两侧协同发力保障粮食安全,陆海统筹拓展农业生产空间、优化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促进农村产业多元融合发展、加快建成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与产业体系,坚持在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12.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河南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是时代的要求,关系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全局.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对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之一是"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在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探索建立工农城乡利益协调机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和农村人口有序转移机制,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全国同类地区发展起到典型示范作用".这些定位给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出了非常紧迫的要求,就是要努力探索"三化"协调发展的科学可行之路,真正为全国同类地区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推进城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两个重要方面,其本质都是农村经济社会调整转型,实现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城镇化的支持,城镇化也离不开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紧密结合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遵循了这一规律而采取有效行动,可以直接加速现代化的进程。我国部分地区的实践也证明,只有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进行积极互动,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四化"经历了"旧四化"到"新四化",两化融合、三化协调到四化同步的历史嬗变,通过从理论内涵与本质特征阐述"四化同步"的涵义,分析我国四化同步发展概况;从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研究对象概况及数据来源、数据标准化处理及权重确定、协调度模型构建等方面阐释四化同步评价理论模型;选取福建省2005-2014年相关统计数据,实证测算得到其"四化"发展指数值和协调度值,进一步与东部地区其他十个省市协调度值大小和排名比较,结合福建自身发展指数与在东部地区排名情况,将福建四化同步发展分为起步、过渡和赶超三个历史演进阶段,最后分别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评价制度五个方面对其发展路径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同步推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清照 《东岳论丛》2003,24(2):33-36,131
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战略。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是产业内容与空间载体的关系 ,必须同步实施 ,共同发展 ,才能使现阶段的农村改革和发展实现新飞跃。为此 ,应强化政府对小城镇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规划和指导职能 ;完善配套政府 ,消除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同步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加强小城镇的建设与规划管理 ,创造有利于产业化与城镇化共同发展的外部环境 ;抓住产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城乡差距大、农民收入低的问题也不断的凸显出来.我国现阶段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金融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然而农村的金融现状却不能有效满足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文章立足于这个现实,分析城乡金融供给与需求现状,分析我国农村金融目前发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农业现代化思想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农业现代化思想是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科学总结,是加快我国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江泽民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明确了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思路,指出了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措施和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具体途径;在当前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江泽民农业现代化思想,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协调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解决“三农”问题的各种方略中 ,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城镇化 ,农村城镇化反过来又服务农业产业化 ,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协调发展需要我们建立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机制 ,选择一条适合我国农村现状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强化城镇综合功能 ,建立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 ;强化农民教育 ,培育适应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人力资本等等。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农村产业融合的新型业态引领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并且有效驱动了产业振兴和农业现代化.采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地区除外)2009-2017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农村产业融合、绿色城镇化与城乡均衡发展三系统的协同效应分析体系,测算三系统的综合指数及协同发展水平,讨论东、中、西部以及全国三系统协调耦合和协同发展的趋势特征及其差异,进一步构建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门槛效应回归分析模型,针对这三系统与耦合度的线性与非线性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村产业融合度、绿色城镇化水平和城乡均衡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三系统的协调发展程度逐渐增大;单一系统对耦合度的促进作用会由于其余两个系统的干扰而减弱;三个系统对耦合度的影响均存在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