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作为我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总结我国二十多年来的成功经验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最根本的一条。改革开放初期 ,我国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国民经济处在崩溃的边缘 ,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比 50年代时还要大 ,;人民群众在“文革”中受的伤害急需得到疗治和补偿 ,等等。面对这样的“实事” ,“是”在哪里 ?如何去“求” ?邓小平的答案就是在摸索中“求是”。邓小平的这种在摸索中“求是”的思想 ,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 ,它表现出邓小平谦虚谨慎的精神状态 ,同时也是他总结历史经验达到的一种理…  相似文献   

2.
张爱芹 《理论界》2007,(12):24-26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邓小平同志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并对“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邓小平的这些思想,对于指导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民富裕起来,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重温邓小平同志的“三农”思想,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庄琳 《理论界》2006,(2):24-25
本文从分析“左”和右的思想表现及危害谈起,肯定了邓小平“有‘左’就反‘左’,有右就反右”,重点是防止“左”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指出了保证我们党实现正确思想政治领导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期教育思想,“三个面向”的最终目的是建立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强调教育的基础地位,改革教育体制;教育要注重提高质量,最根本的是人才素质的提高;把素质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素质教育要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战略思想;素质教育要肩负起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和培养“四有”新人的历史使命;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全社会的支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5.
刘丹 《理论界》2007,3(11):17-19
邓小平的“三农”思想曾经给中国农村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具体情况的变化,中国农村在改革中面临着新的困难,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共中央在继承和发展邓小平“三农”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根本解决这一困难的途径,因此,深入理解和挖掘邓小平的“三农”思想对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三个面向”思想有着丰富的时代内涵,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以当代各国加快发展科技为背景、以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和教育的基础地位为依据,把中国引上了科教兴国的战略轨道。教育要面向世界,就是要了解、把握和顺应世界教育的主流,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教育要面向未来要求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未来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时空法律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盘洲  杨燕 《中州学刊》2003,(1):170-172
邓小平提出的时间上“两手”建国论发展战略和空间上“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 ,是邓小平时空法律的基本内容 ;空间上的“一国两制”围绕时间上的“两手”建国论互动的思想 ,是邓小平时空法律的基本特征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党的基本路线 ,是邓小平时空法律实施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时空政策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提出的时间上“三步走”发展战略和空间上“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 ,是邓小平时空政策的基本内容 ;空间上的“两个大局”围绕时间上的“三步走”运行及“两个大局”互动的思想 ,是邓小平时空政策的基本特征 ,是西部大开发政策的理论依据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党的基本路线 ,是邓小平时空政策实施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致力于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邓小平尊重历史、尊重现实,为祖国统一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文光 《理论界》2005,(1):37-38
邓小平新时期用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分析邓小平新时期用人思想,不仅能够深刻认识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解决组织路线的脉络,而且有利于从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理解它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1.
论邓小平人的现代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 ,邓小平科学揭示了人的现代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 ,明确规定了中国人现代化的特定内容 ,深刻论述了人的现代化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就是与时俱进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和理论特色。因而 ,掌握和运用邓小平思想方法 ,是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的必然要求 ,是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也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伟大实践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王爱敏 《东岳论丛》2001,22(2):13-14
邓小平关于领导核心的理论 ,既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又是邓小平对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所作的重大贡献。邓小平同志认为 ,领导核心是被群众公认的领袖人物和以这种领袖人物为核心的、政治上成熟的领导集体 ;以领袖人物为首的领导核心 ,是革命和建设的客观需要 ;领导核心应当自觉坚持集体领导原则  相似文献   

14.
徐伟 《南方论刊》2007,3(3):13-16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深深的扎根于中华民族之中,一直把人民看作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认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到以胡锦涛为核心的现任领导集体,“民本”理念始终主导着中国共产党整个的执政活动。深刻领会党的“民本”理念的精神实质,牢牢把握党的“民本”理念的时代特色,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重新凝聚了改革共识,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并予以科学概括,反复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这一阶段的基本路线,精辟而有力地提出社会主义国家不改革就会死路一条的历史结论,以极大的勇气与智慧提出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政治遗训。一段时期以来,有人抓住邓小平晚年的某个谈话,片面地、孤立地理解邓小平的思想,甚至提出所谓"晚年邓小平"的问题,得出"邓小平晚年承认他搞的改革开放失败了"的结论。这是对邓小平晚年思想的割裂和肢解,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邓小平晚年的思考与邓小平理论是逻辑一贯的思想体系,其中,南方谈话是其晚年思想的集中体现和系统阐发。当前,在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我们更需要从南方谈话中汲取智慧和勇气,坚持改革开放的历史方向,努力解决邓小平提出的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马志强  刘歆立 《兰州学刊》2006,(8):52-53,63
“五四”是一个张扬激进主义的时代。它以思想启蒙为指归,但为什么它没有沿着欧洲式的启蒙道路走,相反却采取苏俄式的激进方式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文在对近代中国的历史、作家的文学观以及现代文学史叙述作全面梳理的基础上,从沉浸在历史的具境中的角度真实地考察“五四”激进主义的发展轨迹和在历史上的是非得失。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内容。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主要包含着以下几个基本点:一是尊重人;二是为了人;三是依靠人;四是塑造人。  相似文献   

18.
刘征 《社会科学论坛》2014,(10):208-215
邓小平革命生涯有三个非凡的政治经历(简称“三个三”经历),即参加党的三次伟大转折会议;三度出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历经“三落三起’’的政治沉浮。“三个三”经历在邓小平政治生涯中占据重要地位,构成邓小平独一无二的政治传奇。“三个三”经历是串起邓小平成为领导核心的一根红线,是邓小平成为领导核心的特殊“资本”和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三农"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他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我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际出发,正确地回答和解决了许多重大的"三农"问题,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三农"思想.  相似文献   

20.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指明社会主义的教育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要主动地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教育要面向世界 ,不仅要汲取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汲取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 ,同时 ,必须注重培养学生面向世界所需要的综合素质。教育要面向未来 ,就是强调从现代化建设的长远目标出发 ,使今日的教育能够适应和满足未来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