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形声问题是汉字学研究的重要一环,形符更是形声字的核心部分。从形声字形符称谓上看,亦有意符和义符之称;从形声字形符的研究成果上看,学界近二十年来收获颇丰,基本可以展示整个形声系统的面貌,为形声字的发展做了充分的理论阐述和实践分析。考察可知,近二十年形声字形符研究的材料、视角、术语、方法都有所差异;本文以秦代小篆为界限,纵向研究古今形声字形符的演变,发现形符逐渐记号化,但仍有提示字义信息的作用。综合而言,形声字形符基本覆盖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形符的演变一定程度上是人类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进步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昌都本地的知名学者土呷(图嘎、土嘎)先生是一位热爱民族文化、研究藏学长达30年的西藏学人,他的新著《西藏昌都历史文化研究文集》(以下简称《昌都》),作为西藏昌都解放60周年大庆献礼图书以及西藏自治区2010年的重点出版物,由中国藏学出版社于2010年9月正式出版。《昌都》系作者个人的研究总集,全书452页,约50万字。正文分12部分,对西藏昌都的历史、社会经济制度、舞蹈艺术、民俗、旅游资源、地方志、《格萨尔》、政协文史资料、宗教、近现代知名人物进行了研究,另外还包括文化考察侧记性质的《昌都游记》与《随笔》。该著对昌都文化史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展现,可谓"西藏昌都文化史的小型百科 相似文献
3.
近二十年来人类学汉族社会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中国人类学界对汉族社会的研究渐呈发展之势,西方学者也因中国大陆的开放而对中国汉族乡村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梳理了近二十年来大陆和海外学者对汉族社会所做的研究,意在评述他们在田野实践和理论分析上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一、回族社会与发展形态(1988年) 回族人口的职业分布特征 赖存理 《贵州民族研究》第1期第54页 关于回回民族“当代意识”的思考 冯增烈 《甘肃民族研究》第2期 泉州陈埭回族社会现状调查 麻健敏 《民族理论研究》第2期第83页 回族的空间迁移过程与民族心理素质的基本特点 陆玉麟 《宁夏社会科学》第3期第15页 回顾宁夏回回民族问题的研究事业 余振贵 《宁夏社会科学》第5期第5页 近期宁夏回族聚居地区婚姻状况现存 相似文献
5.
以"庙会传承"为主题词搜索选取中国知网2005—2019年的研究论文进行分析,发现对"庙会传承"的研究主要从"功能与机制""传承对象""传承主体"的角度进行,具有以个案研究为主、当代性、反思性与实用性的特点,但还存在研究视角不够宽广、思考不够深入、类型研究或比较研究较少的缺陷.未来,在进行个案调查的基础上,对庙会的传承... 相似文献
6.
近二十年我国跨国民族研究呈现如下特点:核心概念的界定及表述尚未达成共识,实证与理论研究互为促进,研究内容日益丰富多元;但也有不足:定义及表述的各抒己见有碍研究的纵深发展,理论深度有待加强,较少关注国外同类研究,研究队伍仍显单薄。 相似文献
7.
近二十年来中国故事学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民间文学领域,各门类的研究均取得很大成绩,而又以故事学研究最为突出。文艺学、文化人类学、类型学、母题学、神话———原型批评、结构主义、历史学等等方法,在故事学研究中都有比较娴熟的运用,产生了一大批令人欣喜的学术成果。对这方面的主要成果进行厘清,展现出一条不断深入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8.
宋辽关系是宋史、辽史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学者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之前,主要集中在澶渊之盟、重大战役、交聘表的补考,以及宋辽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90年代之后,学术界对宋辽的外交政策、边界交涉与边防、交聘制度、使辽群体以及高丽、西夏对宋辽关系的影响等问题给予了重视,开拓了宋辽关系史研究的领域。有关这个课题的研究,仍需我们继续努力探索。 相似文献
9.
10.
潘玲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Z1):202-204,211
考察了2000年以来对古今有关学者<文心雕龙>的研究成果进行再度分析研究的论文,将之大致归为三类:(1)对古代学者<文心雕龙>研究的再研究;(2)对现当代学者<文心雕龙>研究的再研究;(3)近五年对<文心雕龙>研究的综述性论文.并对这三类研究成果进行了进一步概括和总结,以期展现世纪之初"龙"学研究的走向. 相似文献
11.
《西北民族研究》2017,(3)
本文按时间线索对中外《格萨尔》史诗的研究历程进行概观性讨论。从蒙古语文本的发现到后来的翻译和评介,俄罗斯、蒙古国及其他地区的西方学者围绕《格萨尔》史诗开展了早期研究;1900年前后,在印度周边地区和我国藏族地区陆续发现的藏语文本引起了相关学者的高度关注;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学界的持续性研究,一门具有现代学术理念的专门学科——"格萨尔学"应运而生;20世纪50年代末期,两部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著作相继面世,进一步奠定了"格萨尔学"在国际人文学科中的学术地位。国内的格萨尔研究始于上个世纪30年代,至1950年,这门学问也开始引起新中国政府与学者的高度关注。可以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格萨尔学"中心已从西方学界逐步转移到了中国,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热贡,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汇聚交融的典型地区,热贡文化所呈现出来的独特文化现象和文化特质,为诸多学科的调查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素材.正是在各学科的学术介入下,热贡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不断被开拓和发掘,并在当前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地方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探讨中,对解决诸多现实问题产生重大的学术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昌都,揭开了昌都历史的新篇章,同时拉开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序幕。60年来,在中央治藏方略指引和区党委正确领导下,昌都各族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和空前的热情投身到建设新社会、创造新生活的伟大实践中,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局势稳定,民族团结进步,人民幸福安康。文章对昌都解放6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作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对推进昌都跨越式发展和实现长治久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西藏昌都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迄今已经30多年,该遗址的发掘揭开了西藏高原早期人类活动的神秘面纱,成为西藏史前社会研究的一个新起点。文章系统回顾和总结了卡若遗址发掘及其科学研究的学术意义,并对其中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状况及其学术进展情况进行了评述,展望了未来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5.
明正土司是康区四大土司之首,近30年来,学术界有关明正土司的专门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体研究还比较薄弱。现有成果在研究资料、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深入发掘资料,借鉴其他社会科学的方法,扩大研究内容,进行跨学科、多角度的研究,应该成为今后明正土司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昌都地区城镇发展战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剖析了昌都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提出了昌都地区非均衡、渐进式、综合发展的城镇化战略 ,认为昌都地区 2 0 1 0年人口城镇化水平可望达到 2 0 %—2 2 % ,2 0 1 0年以前现有 2 4个建制镇在数量上基本适应本区经济发展水平 ,城镇化的主要任务是扩大现有建制镇的规模 ,完善城镇功能 ,走内涵式质量型发展道路 ,特别要优先发展昌都镇和其他 1 0个县城 ;加快城镇及郊区农牧业、建筑与建材业、畜产品加工业、生产要素市场和专业市场的发展 ,以经济发展带动城镇化进程。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实施城镇化战略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7.
昌都是西藏东部重镇。自吐蕃王朝崩溃后,包括昌都一带在内,各地方政教势力各据一方,自成体系,形成割据的局面。藏传佛教格鲁派形成以后,虽然达赖、班排两大系统成为西藏最大的两大领主,但他们的统治范围主要限于卫、藏及相邻部分地区,对昌都一带,1918年以前尚无政权隶属关系,仅有宗教影响和联系。 相似文献
18.
19.
从研究范式的角度看中国改革开放后30年来少数民族教育研究的图景,发现:马克思主义民族教育思想是中国民族教育政策制订的指导思想,强调国家统一和爱国主义。多元文化教育范式在中国体现为多元一体化教育。民族认同研究范式强调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地区教育不均衡发展研究范式认为,在中国,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和阶层差别所造成的教育不平等要远远显著于族群差别。民族地区学校教育质量研究范式从教育学的角度研究了中国少数民族教育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这些研究范式充分反映了30年来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变化。少数民族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家在不断改进少数民族教育政策,旨在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 1978~ 2 0 0 1年之间研究甘肃特有民族保安族的状况进行了梳理并予以简明评述 ,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资料的导引 ;同时也指出要使保安族研究不断创新、持续发展 ,还需要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