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钱学森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钱学森书信》中,无论是对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系统科学、思维科学还是对行为科学、人体科学、地理科学等领域的研究,钱学森无不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可以说,《钱学森书信》的焦点和制高点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即辩证唯物主义。学习和研究《钱学森书信》中的哲学思想可以为我们今后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提供坚实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2.
钱学森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战略家。通过对钱学森手稿文献进行整理与研究发现,晚年钱学森对国际形势、世界格局和时代特征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形成了具有中国气派、世界眼光和科学远见的时代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历史上我党主要领导人的国际战略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体系的当代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钱学森书信》的当代意义及哲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学森书信》是钱学森科学思想和观点乃至他对做事、做人、做学问态度的生动体现。它不仅是我们学习钱学森为人治学的好书,而且是一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灵魂的百科全书,里面蕴涵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深入学习和研究钱学森的学术思想,对当今我们进行科学实践,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极具重要的意义和启迪。  相似文献   

4.
钱学森从思维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大成智慧学等方面论述了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具有相通性.研究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相互作用的规律,就能很好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5.
钱学森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他在临终时对中国教育前景的担忧被提炼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它与“李约瑟难题”一样,对中国的科技和教育工作者都有深刻的启发意义。钱学森以他的求学和教育科研经历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发展中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才能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钱学森的哲学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联系钱学森的特殊经历,从人类智慧的结晶─—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对世界本质的探讨、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世界社会形态等方面,系统地论述了钱学森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文章最后归结为:钱学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指导下,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精华──整体观,汲取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系统科学最新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集古今中外智慧之大成的“大成智慧学”。这一新学说,也是他半个世纪以来亲身经验的总结,是他全部智慧的升华。  相似文献   

7.
钱学森从小接受西方式教育,深受西方科学文化的影响。对于教育问题,他从自己当学生、教师及科学家的经历中感悟出了许多富有哲理的见解。钱学森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注重传授科学方法,倡导技术科学思想。他晚年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提出了大成智慧教育。作者运用逻辑推理、案例分析、求异比较等研究方法,剖析西方科学文化与钱学森教育思想的内在联系,并揭示后者的核心理念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都曾经被单独地用来称呼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些名称是怎样产生的?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有许多不同,哪一个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精神?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之间关系怎样?实践唯物主义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补充、完善,还是完全推翻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三者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些不同?  相似文献   

9.
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也是知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在从事科学研究中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将其与科学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结构、核心、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世界的本质等问题作了深入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最早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概括为“辩证唯物主义”,他在丰富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同时,对唯物史观的创立与发展也作出了杰出贡献。列宁对普列汉诺夫哲学上的成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将普列汉诺夫的哲学著作誉为“整个马克思主义文献中的优秀著作”,认为这些著作“应当列为必读的共产主义教科书”①。普列汉诺夫的名著《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读的一部共产主义教科书。这部著作思想之深逮,论证之系统,分析之精辟,逻辑之严密,语言之简炼,至今仍令人叹…  相似文献   

11.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旧哲学所发生的革命变革出发,肯定了马克思对物、对人、对人的直观能力的实践理解的合理性、革命性.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否定唯物论,也没有否定自然这一唯物论的前提.而当前流行的实践本体论忽视了马克思所强调的自然及其规律对实践的先在性、前提性,忽视了实践本身所具有的"变革世界"的客观功能而有滑入到唯心主义的危险.文章指出承认自然的先在性构成了实践唯物论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科学体系和教学体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力图建构一个既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又符合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规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重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并不等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传统哲学例子",而是要在"双重解读"中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取得民族形式",用中国哲学话语说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3.
重新解读马克思的著作经典 ,可以发现马克思的实践范畴是哲学方法论范畴 ,劳动只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的一个因素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同时具有价值方法论的意义。这样才在实践观上具体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是对以往一切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扬弃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从实践唯物主义视角看语言学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的语言哲学观,分析了结构主义和转换生成语法等语言学理论在解释语言习得现象上所面临的困境,指出其根本原因是它们所遵循的语言哲学观背离了实践唯物主义思想。相反,社会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理论遵循了实践的语言哲学观,因而不仅能更好地定义语言知识的构成,描述语言使用,解释语言习得机制,而且也能更好地指导应用语言学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同时证明了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对语言学研究及其应用的宏观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门新兴而稚嫩的学科 ,徽学的科学内涵、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建设还存在许多争议。对此 ,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遵循徽学研究的发展规律 ,实事求是地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和研究。文章认为 :徽学主要是以徽州社会经济史特别是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为主体 ,综合研究徽州整体历史文化以及徽人在外地活动的一门新兴学科。就学科性质和归属而言 ,徽学应当属于历史学中的专门史或历史文献学研究的范畴  相似文献   

16.
作为包含着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目光。《提纲》第一条作为全文的总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变革;第二条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革命性变革的成果,同时具有重要的历史观意义;第三条探讨了人与环境、教育的相互关系;第四至十条可以看做是对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论述和对费尔巴哈哲学的彻底批判;第十一条彰显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和马克思人生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7.
囿于历史原因,“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成为一种僵化的哲学认知、评价模式。这个哲学模式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衡量哲学,并把二者的分歧与对立绝对化、意识形态化,严重误读了哲学基本问题,陷入简单化、抽象化、公式化的误区,在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有害影响。有必要突破这个根深蒂固的模式。对此,马克思哲学确立了以社会实践为基础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模式的解释原则。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认为,以人为主体,以对象为客体,以中介手段为工具是实践的三个基本要素。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其综合而复杂的动态物质结构体系。实践这一理论的确定以及实践的基本构成要素的形成,奠定了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实践的构成要素中居于核心的人的实践主体地位的确立。更加强调了人类在改造世界创造自身赖以存在的现实物质社会基础的同时,也就创造了人类社会本身。同时,实践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也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9.
在《历史唯物主义与哲学基本问题》一文中,孙正聿教授把"逻辑和辩证法"这"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理解为"思维和存在的一致"即"理论思维的本能的和无条件的前提""这个事实",并把哲学基本问题"归结为‘理论思维的本能的和无条件的前提’即‘思维和存在的一致’问题",从而把恩格斯的现代唯物主义"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的思想理解为"不再是哲学的世界观的哲学"。上述这些完全曲解了恩格斯。在恩格斯那里,"现代唯物主义,否定的否定","被克服了"的"形式"就是"哲学"这个"形式";而"被保存了"的"现实的内容",就是"按照事物的真实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这一"唯物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亦即唯物主义世界观"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马克思指出哲学属于宗教精神的掌握世界方式,与恩格斯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作为实证科学的理论科学观点是一种科学精神的掌握世界方式。  相似文献   

20.
高校要改革发展 ,党建工作必须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方面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 ,这是高校党建工作在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义不容辞的职责。密切联系群众 ,加强廉政建设 ,完善民主管理运行机制 ,是搞好高校党建工作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