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派生法对丰富一个语言的词汇系统和第二语言词汇习得及教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スト)者"、和 "-(フト)"家是韩汉两种语言中构词能力很强的人称后缀,其使用频率高于其他词缀.通过对二者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构词方面,汉语比韩国语构词方式更为丰富,派生力也更强;在语义功能上,韩国语的核心附加义比汉语丰富,韩国语"-(スト)者"与汉语的"-者"和"-家"对应;从语体附加义考察,二者在[+知识专业]义上共同获得[+尊敬]属性,而韩国语 "-(フト)家"在[+能力]义上,汉语在[+性向]义上具有[+尊敬]属性.  相似文献   

2.
韩国语汉字词前缀“ / -”与汉语前缀“不-”相对应.汉字词前缀“ / -”的能产性远远超出汉语前缀“不”的能产性.汉字词前缀“ / -”位于名词独立词根前,不改变原词性;汉语前缀“不”位于名词(名词性词素)非独立词根前,改变原词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词义、句法语义和音义匹配等方面的综合考察,发现上古汉语中存在一些“方式+结果”动词,包括表致死义的“弑”类动词,表断折义的“截、斩、拉”,表分离义的“剖”,表使出义的“抉”,以及通过音变构词派生出的“贯_去、染_去”。这些动词所处的语义场中通常存在一个作为上位词的“致使+结果”动词,且在上古汉语中都没有相配的表状态...  相似文献   

4.
韩国语汉字形容词的词根与现代汉语词同形,这些汉字形容词的词根都是汉字名词,但是这些名词的性质却并不完全相同,在附加固有后缀“一斟耳”后派生成了形容词。在词类分布上,韩国语汉字形容词词根在现代汉语中具有一对一、一对二、一对三等分布类型,对其分布类型进行归纳、描写可以为韩国人学习汉语和进行机器翻译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汉语中的"X-门"来源于英语的"X-gate"。从形态、语义、组合能力、造句功能以及"-gate"和"-门"的角色角度对"X-gate"和"X-门"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得出二者之间的共性是:①"X-gate"和"X-门"中"X"的构成都可以是名词成分且数量很多,同时还都可以是动词;②在语义上均用来表示消极意义;③组合能力相同,造句功能相似。二者之间的差异是:①"X-门"中的"X"可以是形容词,但"X-gate"中却不能。②汉语"-门"比英语"-gate"使用范围更广;③"-gate"已成为真正的构词后缀,而"-门"只是类词缀。  相似文献   

6.
"任"有"权,权力"义,有"力;效力"义。"任"和"权"构成同义复词"权任","权任"应释为"权,权力";"任"和"力"构成同义复词"力任","力任"应释为"力,力量";而"一剑之任"则应释为"一把剑的效力"。文章揭示《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等辞书均缺漏,历代注家皆忽略的"任"的上述两组词义,并补正《汉语大词典》...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简直"的语法意义有基本义和派生义之分,其基本义是表示强调,派生义是表示夸张,强调和夸张又有一致性,二者都处在低层语义范畴,受高层语义——主观情态的制约;在具体的语境中通过考察"简直"的语义背景,发现"简直"主要出现在递进复句和结论性条件复句中;运用语义特征理论可以归纳出"简直"的三个语义特征,即程度大量、主观性和评注性。  相似文献   

8.
对"范跑跑、楼脆脆"这类新的构词形式进行考察,将这类新的构词形式视为构式语法理论中的构式,并将其形式化地描写为"N+XX"形式,其中N代表名词性成分,XX代表重叠的动词、形容词和少量的名词。"N+XX"构式存在两类句法表现形式:姓氏名词+XX,指物名词+XX。这类构式具有规约性构式义,即整体性否定意义和贬义性情感评价色彩。与这种否定性的贬义评价色彩相联系,现实语境中,人们使用"N+XX"这一构式时,传达出讽刺、揶揄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上"和"下"在"V+上/下+N"格式中出现的有关不对称和对称的一个具体语言现象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形式不对称、形式对称但意义不对称、形式和意义均对称等现象展开研究,运用"视角"、"凸显"等概念,从语言要素外部和内部两方面进行分析,为"V+上/下+N"格式中"上"、"下"出现的不对称与对称性提出了一个可能,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更加深刻,特别是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中韩经贸和文化往来更加密切。韩国政治和社会文化生活中大量使用汉字词的历史和现实表明,汉字在短期内不可能退出韩国的语言文字舞台。韩国社会需要面对的不是"用"或"不用"汉字的问题,而是要在坚持本国语言文化主体地位的同时,以平和的心态积极吸收包括汉字在内的其他语言文字的精华,丰富韩国语的词汇和表现力,更好地服务于韩国文化走向世界和中韩人文交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颗”与“粒”在与NP搭配时,既能与[+颗粒状]语义特征NP搭配,又能与[-颗粒状]语义特征NP搭配;“颗还能与[+抽象]NP搭配;而在具体选择这些语义特征的NP时,又受到NP所表事物的体积的制约。造成这些差异的深层次原因是二者的范畴化的原点和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2.
就学者新说中古诗歌中"伊""於""为""试"等是词头,"应""已""云""来""其""取"等为词尾的观点,文章从宏观与微观角度作细致准确研究,论定它们都不是附加式构词。得出结论为:"伊~"或表肯定和强调语气,或为判断系词;"於"为"於乎"之省,"为~"为泛义动词;"试~"或为动词"尝试",或为副词"姑且";"~应"为动词"应当";"~已"或是"以"的通假,或为副词"已经";"~云",或是动词"说",或为"运"的通假;"~来"为助词;"其"为助词,"载"是"才"的通假;"~取"为泛义动词。  相似文献   

13.
韩国语汉字词前缀“(?)”与汉语前缀“不-”相对应。汉字词前缀“(?)”的能产性远远超出汉语前缀“不”的能产性。汉字词前缀“(?)”位于名词独立词根前,不改变原词性;汉语前缀“不”位于名词(名词性词素)非独立词根前,改变原词性。  相似文献   

14.
20种新词语词典词条考察显示,当代汉语中已孳生出许多带“虫”新词语,它们在音节、结构、意义及构词法等方面表现出许多新特点。其中指人义“~虫”式新词语是在“虫”继承了古汉语通称义和现代汉语口语词戏谑义的基础上,通过仿拟和类推构词方式族群化孳生出来的,是人们从众与求新语用心理交互作用的结果。新词语成族现象彰显了词汇构成的理据性、继承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5.
前缀式"非+X"是汉语附加式派生构词。前缀"非"是由上古汉语否定副词"非"虚化而来的,表示不属于某个范围,"X"是名词或名词性的偏正结构。前缀"非"不改变"X"的词性,整个构式仍是名词性的,多为正式用语,通常与X对举使用。"非+X"是一种临时分类命名方法,体现了语言表达的经济原则,在汉语同类否定前缀式构词中,"非+X"构词能力最强,并且汉语语素性质的特殊性使之与英语否定前缀式构词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6.
当代汉语曾族群化孳生出95个带“黑”新词语,“黑”的多义性为新词语的大量孳生提供了多样的构词选择.带“黑”新词语聚族孳生,既丰富了当代汉语词汇,也在词语的音节数量、结构形式、词语模类型、语义内涵及孳生方式等方面影响着词汇的构成状况,彰显了汉语词汇当代演变言语主体从众趋时、追新求简的独特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7.
汉语、印尼语中的"红(Merah)"字词语都具有较为丰富的引申意义,既有差异性,又有相似性,对其进行研究能有效提升对词汇的跨文化理解。由于红色概念义的普适性与文化意义某些层面的相似性,两种语言中"红(Merah)"字词语的引申意义在某些义项上呈现互文性;但由于两种文化向红色赋值的深层意蕴存在差异,二者"红(Merah)"字词语引申意义也存在差异。在印尼语"Merah"语素词语中存在而汉语"红"字词语缺失的义项有:"孩子""火""偷听";在汉语"红"字词语中存在而在印尼语"Merah"语素词语中缺失的义项有:"喜庆、吉祥""革命、社会主义、共产党""顺利、成功、有名气、受欢迎""股息、金钱回报""姻缘""花""血",对于此类文化关键词,汉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词汇知识的把握,逐步构建留学生汉语文化关键词的词汇知识系统,增强其跨文化的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汉语中,指示代词"这"和"那"可以直接与名词性成分组合,构成"这/那"短语即"这/那(+数词(量词)(NP","这/那"短语再与人称代词组合,从而构成"人称代词(这/那(+数词(量词)(NP"之类的格式。但人称代词与指示代词"这/那"之间的组合不是任意的,其组合要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而且不同的组合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和修辞价值。  相似文献   

19.
《集韵》《类篇》中收有一些"一曰"义,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材料。假借、引申、通假是"一曰"义的最重要来源。《集韵》《类篇》中的"一曰"义反映出宋代人已经意识到语义的系统性,用"一曰"的形式区分本义和引申义、本义和假借义等。  相似文献   

20.
非移动动词进入“[-移动]动+趋”格式后可以参与构成移动事件,但由于非移动动词的特殊性,以往排斥在移动域之外,这是移动域的特别之处。移动事件归属移动域,“[-移动]动+趋向词”格式参与构成的移动事件也不例外,这是应信息处理工作准确提取有关语义信息的需要考虑的。以“‘割’+趋”格式为个案,通过与“‘切’+趋”格式语义差异的对比,讨论非移动动词参与构成移动事件的认知原理,建议将[+移动]趋向词归为移动域,并根据汉语趋向词的实际将表示移动的趋向词称为“趋向小品词”,将[-移动]趋向词称为“强势小品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