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闫闯 《晋阳学刊》2012,(5):29-32
本研究探究了一种不同于当下主流社会秩序的象征性社会秩序,其所表现出的缓冲社会变迁剧烈程度、维持社会整合状态的社会作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种象征性社会秩序及与之伴生的生产机制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甚至阻碍社会秩序的更替与进步,并形成对当下主流社会秩序的冲击和影响,进而成为众多社会问题的直接根源。  相似文献   

2.
社会秩序问题是社会学理论长期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的新社会秩序巳初步形成.从个体的视角看,现代性的个体由一系列现代性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相互联结形成个体结构,要素问的均衡与协调生成个体秩序,个体秩序通过结构性互嵌形成新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3.
对社会秩序的类型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揭示社会秩序的本质.从不同的视角和标准出发,可以对社会秩序作不同的类型划分.区分等级秩序和平等秩序、单极秩序和多极秩序、自发秩序和人为秩序等几种有重要意义的社会秩序类型,有助于从社会哲学的层面上理解社会秩序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民生问题与社会秩序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民生问题与道德理念、民生问题与道德失衡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了改善民生与社会秩序重建的关系.民生问题不仅是经济和社会问题,也是道德理念问题.民生问题总是与道德理念密切相关,民生问题既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也是道德理念问题.道德与社会秩序之间是一种互动的过程,道德有赖于体现公平与正义的社会秩序的支撑,道德又是公平与正义的社会秩序的前提.解决民生问题不仅是制度问题,还需要仰仗一定的道德理念,进而实现社会秩序的重建,使各种民生问题在新的社会秩序中不断地调整、解决.  相似文献   

5.
稳定,是当今中国的最高利益。保持社会伪稳定性,旨在创造一个融洽和谐的基本环境,推动全社会的有序结合和协调发展,以确保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在稳定社会的诸因素中,社会秩序处于显要位置。它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社会秩序现状的分析研究,揭示我国现阶段社会不稳定的构成因素,在此基础上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  相似文献   

6.
社会秩序多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道德规范和法律规章,是一种有序平衡的动态社会状态。微博作为一个有3亿用户的交互平台,具备打乱中国传统秩序让其重新洗牌的强大生命力。为了分析微博与社会秩序的交互性影响,论文从微博与社会秩序二者入手,探讨了微博对于重塑社会秩序的影响力以及社会秩序对微博本身的规范和作用。结果表明,微博与社会秩序之间存在着良性的相互作用,而二者的良性双向作用既有利于重塑社会秩序,同时社会秩序本身也会规范和维系微博的正常生长发展。  相似文献   

7.
处于“历史终结”之中的“最后之人”的生存境遇和社会秩序问题,是弗朗西斯·福山另一部力作《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中探讨的主题。基于独特的学术立场和“现实主义的威尔逊主义”态度,福山得以成功超越并综合以往的社会秩序研究。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从社会的内在性角度研究社会秩序的思路,对于深化理解处于急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峰 《学术论坛》2012,35(2):41-44
社会秩序作为结构性存在是由各要素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有机构成的系统整体,其基本要素是价值内核、社会规则和社会权威。其中,价值内核渗透于其他要素中,作为统摄性的因素发挥作用,社会规则规定着社会秩序的具体内容,社会权威则是社会秩序生成与存续的现实性主导力量。各结构要素的交互作用,生成了社会秩序的整体特性和结构功能。  相似文献   

9.
李娟  王卓君 《学术界》2012,(12):75-86,274,276
网络文化作为现实社会在网络空间中的影射,终究无法超越现实的制约。网络文化乱象折射出现实社会传统诉求渠道狭窄不畅等问题,其根源在于现实中社会生存危机和社会冲突加剧,即社会秩序运行尚未处在一个温和而良性互动的发展轨道之上。因此,研究和分析社会秩序的实现状态和应然结构将成为该研究的基础,欲实现社会秩序的良性发展就必须达到实际秩序与规范性秩序互助前行的社会治理状态。就我国目前的网络文化现状而言,将管理秩序与公民自由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是网络监管应该坚持的基本理念;其次,规范政府、网络中间商和网民在网络中的政治参与行为,使之建立在彼此理性互谅的基础之上;还有,网络媒体应竭其所能为网民提供客观而全面的舆论信息,正确引领网络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0.
信任与社会秩序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郑也夫 《学术界》2001,(4):30-40
一、社会秩序与信任  本文将要讨论的是信任与社会秩序的关系。这里所说的信任指社会成员之间普遍拥有的信任。这里所说的二者的关系 ,指依赖于社会成员间的普遍存在的信任建立起来的社会秩序。信任显然是建立社会秩序的主要工具之一。信任之所以能发挥这一功能 ,是因为信任可以使一个人的行为具备更大的确定性。增加行为的确定性又是通过信任在习俗与互惠性合作中扮演的角色来完成的。信任早已成为人格中的重要品德而进入习俗。而习俗不仅在成长期塑造着人格 ,并且在其后 ,靠着对违约和失信者施加的社会压力 ,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互惠性合…  相似文献   

11.
社会秩序问题是社会学的核心问题,情感社会学强调了情感对社会秩序的双重作用。从微观角度而言,情感及其所伴随的遵从,构成了一套微妙的、无形而普遍的社会赏罚系统。这一系统的强制性来自个体从社会文化角度评价自我时所产生的情感反应,情感通过鼓励自我控制,使大多数人的行为即使在没有外部奖赏或惩罚的情况下都遵守社会规范,进而促进了社会控制,维持了稳定的社会秩序。从宏观角度而言,阶层情感或群体情感的形成与积累有可能成为影响社会秩序维持或变迁的重要因素。当情感作为一种内在的控制系统失败时,某一群体或阶层成员所体验到的消极情感会以有形或无形的方式破坏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2.
社会分层与社会秩序--一个理论的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分层和社会秩序的关系问题是目前我国社会转型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社会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本文中,作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和阐述第一,社会分层的本身状况和社会秩序;第二,社会分层机制和社会秩序.最后,作者就建立阶层矛盾的社会调解机制提了简单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齐国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习俗,像一张秩序大网,通过软控制手段,使各等级各安其位,各行其是,起到了规范秩序、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齐国政治家与社会思想家们也在各个层面对风俗进行了有时代特色的论述与实践,其主要落脚点是因俗治国平天下,维持齐国社会秩序,导向则是王权专制。  相似文献   

14.
2008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民众信仰和社会秩序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信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信仰蕴含并展示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支配着人类的行为实践而影响社会秩序。2008奥运会与我国民众信仰和社会秩序的关系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觉与社会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的重要功能是提供和证明一套社会秩序.社会秩序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外在秩序,即社会活动的组织体系及其规则系统;一个是内在秩序,即为外在秩序提供合理性与意义的价值系统.前者要求的是实用性、有效性、效率等功能性问题,后者要求的是正当性、权威性、神圣性等合法性问题.文化自觉是中国社会秩序变迁的内在因素.将中西文化融合起来铸就中国新文化,建设中国现代社会秩序,是无数先进中国人的长期梦想和宏图大志,是人们孜孜以求的文化自觉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社会秩序不仅在其内部存在着各要素间的结构性关系,而且在不同的逻辑层次间还存在着结构性关系,这种结构性关系根源于社会生活的整体性及社会各领域间客观存在的逻辑关系。从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间的客观逻辑关系出发,社会秩序有经济秩序、政治秩序和文化秩序等不同的层次;从地区、国家和全球等空间逻辑关系出发,社会秩序有地区秩序、国家秩序和世界秩序等不同层次。揭示社会秩序的层次性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社会秩序的本质,也有利于我们更科学地处理现实秩序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政府的社会秩序供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政府存在的意义首先在于社会秩序的供给 ,这是根源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人类发明出政府的直接目的也恰恰是在政府身上寄托了社会秩序供给的期望。当然 ,社会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内生的“自然秩序” ,特别是市场经济社会中的契约关系是这种秩序的代表形态。但是 ,实践证明 ,社会中的自然秩序也必须得到政府社会秩序供给的支持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政府的社会秩序供给大致有三条途径 ,即专制集权型的、法律制度化的和伦理道德化的。单纯的专制集权型的和法律制度化的社会秩序都是虚假的秩序 ,只有在法律制度基础上以政府自身充分道德化为前提的社会秩序供给才是健全和完善的。所以 ,在现代社会 ,提出政府自身的道德化是一个历史性的课题 ,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受近代理性主义思潮影响,转型期我国社会失序问题一般被归结为制度建设的不完善,或者是制度设计本身有缺陷,而制度建设的完善也一直被视为解决失序问题的良策。然而,在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而社会失序现象增加的情形下,应转换思维方式,积极构建社会秩序稳定的主观性基础,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以促使社会秩序更加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秩序的确立与人的自主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秩序关涉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发展的有序性。人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秩序。社会秩序的转变以人的能力的发展为现实基础,又为人的自主发展提供社会条件。技术—经济秩序的生成,使现代社会秩序具有内生性、有机性和普泛性等特点;现代政治秩序表现在政治整合的法制化、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政治人才任用的合理化等方面;现代社会秩序还以价值观念的变革为精神支撑。我国要努力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使之协调发展,加快由传统社会秩序向现代社会秩序的转变进程,促进人的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会秩序何以生成"或"社会何以可能"是一个深刻的学术命题,它甚至成为一个学科的研究主题.社会秩序与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久远与神秘.从人类诞生开始,人类就表现出明显的"群居"倾向,而后逐渐演变为"社会".无论原始的人类社会形态多么简单、多么低级,它都有维持其运行下去的秩序规则.随着人类社会形态的日益复杂,社会秩序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