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小王村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打工族.打工族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小王村村民的土地观念、婚育习俗、养老观念以及村民生产生活方式等社会文化的巨大变迁.打工族的出现既是社会文化变迁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社会文化变迁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上海小报的文化视境规约了它所阐释的都市迥异于其他媒体和文学作品。小报拒绝对都市作深度的文化探究和思想润色,仅仅依托市民的直观洞察、生存需要和感同身受来营造都市文化景观。小报指称名人为都市的意象符号,用流官编织都市的叙事和历史。认同市民物化的价值观,在仿效上层摩登时尚的过程中,尝试大众化现代生活方式的建构。立足市民底层的生存体验,释放不断涌动的都市欲望,以至于放纵。小报中的上海是生活在都市市井里的市民的文化想象。  相似文献   

3.
沈阳是一座古城。反映和体现二千多年封闭保守观念和生活习俗的围墙,还遍布现代都市的各个角落,已成为社会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藩篱,与改革开放的理念相冲突;与发展城市畅通工程相冲突;与合理有效利用建筑资源相冲突;与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创建绿色卫生城市相冲突。只有采取有效措施,革除围墙文化的旧传统和封闭观念,清除围墙文化垃圾和糟粕,方能把沈阳建设成为没有围墙阻隔的,自由开放的现代化都市。  相似文献   

4.
综合性文化娱乐中心是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产物,反过来它又推动近代都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变迁.汉口民众乐园的历史显示,近代综合性文娱中心与都市社会构成同步互动、互为表里的关系.一方面,近代城市社会为综合性文娱中心的生长培植了土壤,充实了内容,规定了发展方向;另一方面,综合性文娱中心又俨然是都市社会变迁的风向标,是观察和形塑城市生活方式与文化品位的窗口,是民众交游往来的拓展地和政治归属感的养成空间,进而成为城市声望与集体记忆的重要凭借,为从经济之城向文化之城的升华提供了历史与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欧美国家大都市的郊区化进程导致了中心城区的衰落和破败,文化策略的实施复兴了这些灰色区域,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造就了诸多都市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神话.文化策略在刺激经济发展、都市扩张的同时,也导致了这些资本主义都市中心城区功能的单一化,其居住、生产等功能弱化,消费、娱乐等功能不断强化,中心城区逐渐沦为大型的购物中心和娱乐场所集聚的地方,导致了公共空间私有化、投资浪费、都市精神沦落等问题.伴随着郊区化现象的出现,中国大都市中心区的空间结构也进行了重组,文化策略再次在旧城改造中崭露头角,中心区功能单一化趋势也毫不例外地出现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导致了市民日常生活空间被侵占、都市文化生态恶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梁刚 《江汉论坛》2012,(2):82-87
近代上海与成都这两座城市市民饮食生活变迁面貌呈现出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具体表现在食品工业发展与食品种类的丰富程度、饮食业的发达与饮食市场的繁荣程度、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程度、饮食消费风气的变迁程度,普通劳工阶层饮食生活水平的高低程度等方面。而这两座城市工业化、现代化的启动与进程的差异、城市人口和财富聚集能力的差异、接受西方文化影响程度的差异等城市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市民饮食生活的变迁面貌差异的根本原因。近代上海与成都这两座城市市民饮食生活变迁面貌的差异从一个具体而微的窗口展现了近代中国沿海与内地两个世界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居住环境的变动是民族文化变迁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会引起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等诸多方面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传统文化的流失和消亡.贵州榕江县生态移民中所凸现出来的社会文化变迁问题及其影响,警示我们,要达到贵州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预期目的,必须正视迁出地文化所经历的冲击、变迁和融入新社区文化的阵痛,引导移民自觉解决因环境改变而带来的社会文化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文化演化视野中,文化的变迁主要是以"文化拟子"为基因,通过文化濡化和文化播化两种机制发挥作用的.文化与习俗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一方面,习俗元制度本身承载和保持着文化:另一方面,文化作为习俗元制度等制度的"精神性",又成为习俗元制度遗传、演化和变迁中的连续性的"基因"."文化拟子"是理解文化濡化机制和文化播化机制的关键,习俗元制度的演化也是以"拟子"为基础,通过濡化机制和播化机制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小王村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打工族。打工族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小王村村 民的土地观念、婚育习俗、养老观念以及村民生产生活方式等社会文化的巨大变迁。打工族的出现既是社会文 化变迁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社会文化变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蔡志新 《江淮论坛》2007,(4):178-183
商人在南浔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中枢角色,不但从商业、工业、基础设施等层面主导了南浔经济的变迁,而且通过参与反帝爱国运动,支持反清民主革命引领了南浔近代政治的变迁,并对南浔教育、医疗、生活习俗的变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蒙古族历史每一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的变化,在服饰上都有明显的印记,其服饰的演变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紧密相关。蒙古族服饰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殊载体,在保留本民族固有特性、习俗的同时,也受生产和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并不断吸纳其他民族服饰的长处,逐步发展成熟。元代是蒙古族服饰文化的发展期。清代是蒙古族服饰部落特色的形成期。  相似文献   

12.
服饰习俗是人类物质与精神文化的重要表现。它从原始社会以树皮、兽皮为衣到现代化纤服装,有其悠久的历史。在各种生产力及其不同生产水平的条件下,服饰的质量、样式都不相同。时代的尚好、上层人士的喜爱及都市文化的侵染,都直接影响服饰的变迁。社会关系不同,阶级地位不同,也使服饰呈现出不同的民俗特色。下面从服饰的变迁来谈谈中国服饰习俗的社会性。远古时代中国原始的人类用兽皮、树皮  相似文献   

13.
宋代商品经济迅猛发展,市民阶层迅速崛起,音乐文化俗体化、大众化趋向显著,音乐文化管理在音乐文化递兴嬗变的背景下而体现出独迈汉唐、自成一体的时代特征。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生活的变迁为音乐文化管理的变革提供了绝佳的历史机遇,也成为我们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经验积累和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14.
华锐藏区的人生仪礼习俗既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反映,也是本民族心理状态的折射.文章从理论上对人生仪礼进行了简单诠释.通过华锐人的生育观、孕期仪礼、出生仪礼、喇嘛赐名、剪发仪式,戴天头的形式及其内容的变迁等方面介绍和论述了该地区人生仪礼习俗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李长莉 《河北学刊》2005,25(2):161-168
19世纪下半叶,随着通商以后洋布输入的增加,城镇市民穿用洋布日渐普及。这种衣着新习俗的形成,带来了 新的社会文化含义:洋布与土布成为城里人与乡下人衣着外观上的一般标志性区别;洋布的普及使市民中等阶层更为凸 显,认同感增强,传统服制的上下等级色彩减弱;市民的衣着消费方式更加市场化和大众化,并与近代工业制品市场相连 接;市民的衣着时尚性和流行化增强。这些由洋布流行引起的市民生活方式的变化,都与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趋向相联 系,是中国社会近代化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上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6.
对于传统章回小说中的巾帼英雄 ,学术界已有文论及 ,但仅限于对具体作品中个别人物的分析。本文系统探讨了章回小说中巾帼英雄形象的源流演变 ;着重论述了在各民族文化融合的进程中 ,少数民族崇尚武勇的习俗与传统文学中英雄情结的交汇 ;宋元以降 ,随着都市经济繁荣而日益壮大的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的转变对之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开拓21世纪的中国文化──《中国西南文化》出版序何耀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西南川、滇、黔、桂、藏五省区的社会发生历史性巨变,经济的日益现代化是巨变的中心,而社会文化(包括生活方式、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信仰习俗。艺术与娱乐等等)的急变迁,则是巨...  相似文献   

18.
藏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在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习俗,并最终形成了与本民族文化相应的、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外界沟通频繁,藏民族的饮食习俗悄然地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也是一种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宁夏乡村回族在择偶方式、择偶标准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这种变化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文化变迁的缩影.男女青年择偶方式与择偶标准的变迁,还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对乡村回族传统生活方式、生产模式以及价值理念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的上海市民热衷于看戏,也热衷于自己学戏、演戏.上海票友、票社发展迅速,业余演剧活动极为频繁.<申报>的相关报道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票友、票社的具体活动方式与生存状态,为了解当时都市社会的戏曲文化生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