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考古》、《文物》、《考古学报》三大杂志和《湖南出土铜镜图录》、《浙江出土铜镜》等书刊上有较多汉代江南的铜镜资料。汉代江南有发达的铜镜制造文化。固着在铜镜上的花纹、铭文展示了汉代江南人的各种信仰和社会风俗。汉代江南铜镜文化与中原铜镜文化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突出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吐鲁番出土砖志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字材料,是非常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整理价值较高。从文字学、词汇学和古籍标点等三方面入手,通过胪列有力证据,详细辨析《吐鲁番出土砖志集注》一书中的三处不当释文。  相似文献   

3.
道教考古是考古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北京地区道教的考古资料已有了一定积累,从唐代直至元、明、清,有建筑遗址和墓葬,出土了建筑构件、随葬陶器等,还有一批墓志、碑刻等珍贵的文字材料.这些考古发现是了解、研究北京地区道教人物、事迹、宫观等基本情况以及相关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内容的重要实物.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当前对于这些考古资料,尚未能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本文主要是对北京地区考古中发现的道教材料加以梳理,并略作综述.  相似文献   

4.
出土文献在考古学综合研究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云梦睡虎地秦简的简文内容 ,反映出诸多考古学信息 ,如墓主人年龄、身份、秦代楚地的地理环境、行政区划的变迁、风俗等 ,这些记载为研究秦代江汉地区埋葬习俗、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提供非常珍贵的文字资料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地下出土文献等古文字资料入手,结合传世文献对其在古代汉语学习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论述。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出土文献对我们准确掌握文字的含义、读音甚至对校正中国古代传世文献中的错误等都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6.
河南历史悠久、文化浩繁,所出土的战国文字材料内容丰富。其铜器铭文、兵器铭文、货币、陶文和印玺历来受到众多学者重视,对铭文的文字考释、史实考证及战国文字的分域研究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应在疑难文字的释读和历史文化价值的探索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时有古代文献、典籍从地下出土。尤其解放后,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此种有价值的发现更为不少。这些文献的先后出土,对认识我国古代社会,研究我国古代文化,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兹作一简略综述。自一八九九年在安阳小屯村发现兽骨、龟甲上的文字之后,经过王懿荣、刘鹗、孙诒誏、王国维、李济、郭沫若、杨树达等学者的认真研究,部分文字终于被释读出来。它的内容反映了商朝时候(主要是其后期)的征战、狩猎、畜牧、农业、灾害、疾病等  相似文献   

8.
统计学是研究实际事物事件中数据现象规律性的一门学科。在现代社会中,各种政治、经济、人类行为等因素互相制约影响。图书馆从设计建成到投入使用,书刊资料的采购、编目、收藏、流通、交流;人员、设备、经费的管理等各项工作都要充分估计这些因素的影响。不但要作定性的估计,也要作定量的估计。例如采购工作既要考虑馆藏、读者需要、书刊资料的品种来源和价格;也需考虑将来的发展和分配协作等问题;流通工作既要考虑读者  相似文献   

9.
湖南是迄今为止国内出土简牍数量最多、时代序列最完整、简帛书体资料最丰富的省份.湖南出土简帛的书法价值主要有:1)展现了战国楚系文字的原始面貌.2)提供了秦汉之际隶变过程中丰富多彩的秦隶书体.3)给隶书的成熟期提供了新的佐证.4)给东汉后期和三国魏晋的书法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资料.5)给当代书法创作提供了高古生动的临摹范本.  相似文献   

10.
距离商代文字年代较远的、象形程度不高的原始文字符号是汉字的远源;距离商代文字年代较近的、象形程度较高的各种原始文化符号是汉字的近源.但近源与商代文字之间还存在着缺失环节.有一定数量的中国文字符号曾经经过"南方丝绸之路"传播到印度河谷地带.这些保存于印度河谷文字中的中国文字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商代文字来源的缺失环节.而三星堆遗址出土器物上的刻符则是中国文字曾经传入印度河谷地带的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11.
考诸史料,荆河戏器乐曲牌之考证尚无专论,已有研究只是提及荆河戏与楚剧、汉剧等存在关联,而对曲牌名未作深入阐释。以挖掘出来的代表性谱本为基础,通过论证荆河戏曲牌[大开门]外八调名称与曾侯乙钟铭、传统《周易》之辩证关系,探析荆河戏曲牌[大开门]外八调名称之含蕴,是破解这一课题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2.
吕志峰 《南都学坛》2003,23(2):6-10
买地券是汉代主要是东汉以来随葬的一种反映土地私有权及其观念的文书,是土地买卖导致所有权转移的法律凭证。作为出土实物文献,买地券基本保持了当时的原貌,可信度比较高,在汉代土地制度、经济史、语言文字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史料和研究价值。对东汉时期买地券的著录和研究情况进行了简要梳理,著录方面以列表形式从发端、其他著录、赝品著录等三个方面简单介绍了东汉买地券的著录情况;研究方面则从正名、溯源、性质探讨、辨伪、作为史料之用及其它等六个方面概述了东汉买地券的研究情况,并分析其研究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从内黄三杨庄聚落遗址看汉代农村民居形式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杨庄遗址发现了汉代房屋,其特点是每个庭院都是独立的,互不相连,这与传世文献所定型的汉代农村印象有相当的不同。解释这种不同,大致有两种思路:一是认定传世文献对汉代农村居住形式的记载不完备,而把三杨庄遗址所见的庭院现象视为文献漏载的汉代民居的典型形式,以此可以要求重新改写关于汉代里居的既有含义;二是把三杨庄遗址所见的庭院现象视为特例,不把它视为汉代的典型农居。贾让《治河三策》在开篇处谈及:汉代一部分农夫,在原来黄河堤内的滩地上,稍筑室宅,遂成聚落,而且是稍去其城郭,排水泽而居之。如果我们以贾让所说的新起庐舍来观察和分析三杨庄遗址的房舍—农田的总体布局,似乎疑问可以豁然开释:这里不是汉代的寻常农村,而是在黄河滩地新垦殖区出现的新起庐舍。而传世文献所描述的闾里民居,对应的是贾让所谈及的城郭旧居。如此认识三杨庄遗址的性质,并没有降低其历史文化价值,而是更加拓展了它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4.
1965年,于福建省福州市莲花峰发掘的五代闽刘华墓,是唐末五代重要考古发现之一,尤其是该墓中出土的《唐故燕国明惠夫人彭城刘氏墓志》一石,型制巨,文字多,内容详赅,记载了闽、南汉的诸多史事,可藉以考稽史实并纠正史籍之误载误传,诚唐末五代重要之石刻文献,史料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文学能否进入文学史是当下一些文学史学家关注的问题.以往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少数民族文学处于可有可无的边缘位置.究其因最根本的是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之间存在的"隔"与"不隔"现象."不隔"是共通性,"隔"是在语言通畅表层意思"不隔"基础上存在的对作品深层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上不可深进的精神状态.当纯粹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进入汉文学史时以汉文化视角去阐释就会出现深度理解上的"隔"现象,从而造成文学史编撰上的难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叙述广东(以广州为中心)自汉朝至今天对外开放海外贸易的兴起和持续发展两千多年、且经久不衰的历史轨跡,说明今天广东成为中国开放改革前沿地、对外贸易居全国首位和经济发展欣欣向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南汉史的文献资料比较零散 ,大体上以正史及《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为主 ,杂史、笔记及其他文献和碑刻中也有若干资料。清代学者搜罗南汉资料不遗余力 ,编纂几部南汉专史。这些著作提供了整理资料的线索 ,对研究南汉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两晋南朝是广东历史上重要的发展时期。广东地区历年发现为数众多的两晋南朝砖室墓,墓砖铭文丰富,为研究广东两晋南朝史提供了重要材料。根据考古材料,分纪年、记事、吉祥语、人名、墓志、社会背景等类别考察砖铭内容,并略述广州地区、粤北地区、西江地区三地砖铭的区域特征及历史成因。最后提出砖铭纪年中存在的建墓时间及特殊年号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00年的先秦两汉文学研究,首先体现了世纪之交的特征,回顾与展望成为讨论的热点."新学问大多由于新发现”,近年来地下文献的不断出土,对先秦两汉文学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境界,2000年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有许多突破.除此新动向之外,2000年的先秦两汉文学研究,在一些基础传统研究专题方面,同样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汉乐府的创作主体可分为无名氏和有署名两类,又可分为民间和文人两类,其中文人乐府居然多于民间乐府,这种状况和传统印象是大不相同的。而且,乐府作者的身份也由西汉的贵族向东汉的一般文人转移,显示了文学自觉意识正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