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短信是种新文体 手机是个人的便携通信终端,短信就成了最即时的聊天方式。如今的短信已经变成了一种文体,显然这是科技进步造成的额外效应。这个额外效应首先就表现在语言的变化上了。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而有人说:世上本没有婚外情,短信发多了,也就有了。1个月700条短信代表什么老公:我其实不愿意再这样叫你,这个有着法定意味的称呼,也许是我最后一次对你使用。该怎么说,从哪里说,我真的很没有头绪,那就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吧。不要再对我辩称你和那个比你小18岁的女孩子有着雪莲般纯洁的革命友谊,再洁白的感情在一个月700条短信浸淫下也早已变得污浊不堪了。  相似文献   

3.
正上午,我接到一条短信:"亲爱的瓦洛佳,我明天到,到火车站来接我。"后面是车次和车厢号,没有署名。看完短信,我就开始冥思苦想。这是谁的短信呢?我的第一个老婆已经和我离婚多年;第二个老婆被我甩了;第三个老婆在一个大雪天把我扔在街上就走了,连地址都没留一个。我现在孤身一人,没有谁还记得我。可现在看,这个世  相似文献   

4.
2008年3月20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分别公布垃圾短信投诉号码,并对央视2008年度3·15晚会曝光的7家公司所开展的短信业务予以关闭。在所谓的垃圾短信中,除了色情和诈骗等不法信息之外,很大一部分属于利用短信来发送广告信息的范畴。通过手机短信来开展“无线”营销活动,是近年来伴随着人们手机普及率越来越高的市场背景下产生的,而且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相似文献   

5.
手机短信的流行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化——短信文化,它无疑对大学生有着各种影响。本文主要从行为科学角度阐述大学生热衷短信文化、大学校园短信流行的原因、短信文化给大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并就限制短信文化负面影响,拒绝污染“拇指文化”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其媛 《当代老年》2014,(12):17-17
随着节目的到来,老李收到一条用陌生的号码发来的祝福短信。眼看就要到元旦了,他以为是哪位更换了手机号码的亲友发来的,便礼貌性地回了短信。谁知,短信发出去没多久,竟然收到一条手机欠费的短信。刚剐才交了100元话费,怎么就欠费了?上网一查,才知道中了骗子的套。  相似文献   

7.
见闻     
频发短信损害健康澳大利亚发现首位因频发短信患上肌腱炎的病人,这为手机用户提了个醒:不要小看了短信,过量发送短信可能会造成身体伤害。阿德莱德市的全科医师罗伯特·门兹在《澳大利亚医疗杂志》上撰文说,一个13岁女孩由于过于迷恋用手机发短信。结果患上肌腱炎。门兹在这个女孩前臂的腱肌里发现了一个2厘米的肿块,经检查后发现是由于频繁发短信造成的。门兹表示: “根据她的情形,我们提出三点要求:尽量少发短信、服  相似文献   

8.
苕货     
昨天我的手机响了,我一看,是一条短信,短信高头说:“回复此条短信,你可以掌握命运。”这神?我就回复了。有得一下,我又收到一条短信:“了解前世请按1号键回复,掌握今生请按2号键回复,欲知来世请按3号键回复。”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关于谣言及其传播的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从2008年至今国内发生了各类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不同版本的短信谣言肆机而发。该文对短信谣言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现状、大学生短信谣言传播危机意识水平、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等进行分析,提出大学生群体自身应提高责任和风险意识;高校应对大学生进行谣言传播危机意识的教育,教授应对公共危机的基本技能;政府和大众传媒要提供正式信息渠道,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度,“谣言止于公开”。  相似文献   

10.
如今,收发短信已成为一种时尚。亲朋好友或上下级之间在节日或特殊的日子里互用短信问候,已是一种很正常的交流和沟通。而湖北省枣阳市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在收到原下级的短信后,却把其告上了法庭。总经理到底收到的是什么短信?他为什么要将原下级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11.
男人如车     
林蔚 《金色年华》2010,(2):52-52
收到眼镜男的短信时,苏小小正跟闺蜜大快朵颐,顺便瞄了一下短信,却乐得差点满嘴的饭都喷了。  相似文献   

12.
那一年,我考上了南开大学,在去天津的路上,我突然接到了孟华的短信,她在短信中告诉我,她考上天津的一所技术学院,与南大没多远,她的短信明显有一种雀跃感,而我却突然陷入了悲哀。说句实话,在整个高三里,我  相似文献   

13.
短信深受我们的喜爱,它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体会着我们的酸甜苦乐,但是短信在我们交流的同时也反映着我们的生活,这也就体现了规范短信用语的必要性,我们要学会规范短信用,促进和改善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青年短信文化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近年来,网络掀起了一场生活方式的革命,确立了"第四媒体"的地位.据专家预测,依托于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的短信将成为新的媒体--"第五媒体",短信将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在善于追逐时尚的青年"手机一族"中,短信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方式已被普遍接受.短信文化在青年中流行离不开社会背景,更有深刻的心理学基础.短信文化是青年人际沟通的新形式,是解读青年的语言符号,也是研究青年文化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5.
当前流传的手机短信在形式上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它仅能提供70个汉字或160个英文字母的文本空间.这自然是短信的劣势所在,许多制造商也正在日以继夜地为短信研制更大的文本空间.然而,从某种程度上说,恰恰是这样一种"规矩",成就了短信的"方圆".如果短信所能书写的字数不限,恐怕短信很难发展到今天如此繁荣的境况.  相似文献   

16.
手机短信的流行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化--短信文化,短信文化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本文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消极影响的几个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限制短信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短信作为一种文化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强大的服务功能和发展潜能为人们提供了诸多便利和机遇。但同时,短信文化存在的弊端也日益突出。坚持党的文化方针政策,树立诚信理念,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不断研发短信功能更为安全的技术设备等措施是短信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姜菁 《职业》2006,(2):61
生动有趣、诙谐幽默、情深意长的短信,每到节日便穿梭于神州大地的上空.人们用短信传递情真意长,用短信捎去生日的问候,节日的祝福。如今.短信已成为人们最常用的.最便捷的、不可或缺的通信交流形式。但您知道收发短信有哪些礼节和忌讳吗?一忌没有标点符号:不知是因为输入法不健全还是发信者偷赖.许多短信没有标点符号.收者像读古文一样边读边  相似文献   

19.
王月 《现代交际》2005,(10):64-64
一切都从那个错发的短信开始。听到短信提示音,我正睡眼蒙胧。从枕边摸索到手机,瞥了一眼就将手机扔到了一边。但是发短信的人,显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紧接着又发来第二、第三个短信。那天心情还不错,又有点儿无聊。怎么说呢,阳光灿烂的早上,没有约会,也没有值得牵挂的人,一觉醒来后的心情,美好里带着些失落。  相似文献   

20.
张坤 《当代老年》2008,(2):54-54
我们都知道,短信的最大特点就是短小精悍和具有较强的情境性,语言简练、隽永,以最少的字数传达最多的信息。它构思别致、新颖,看了让人过目不忘;富有文采,注意多种修辞手法(对偶、比喻、排比等)的综合灵活的运用。下面的这几条读书短信就充分体现了短信的上述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