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100个人中就有1个在“三资”企业就业 ,10个企业员工中就有一个以上是外企员工。外企青年中 ,占多数的可能是处于外企下层的“蓝领”工人 ,但也有近20 %的青年是拥有高等学历的“白领”员工。他们生活在国家计划体制之外 ,所处的生存和文化环境都比较特殊 ,有着独特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这一青年群体在我国社会中的地位和意义如何?未来他们的走向如何?一、青年对外企工作的感受1.角色WP是某德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主管 ,他说 :“中国人在外企可以承担责任 ,但要受到信任 ,需要一个漫长的磨合期 ,也有多种不确定的因素 ,比…  相似文献   

2.
<正>林女士是一家外企的部门主管,平时工作忙碌,加班加点是常事,不仅没空喝水,有时候大半天都没时间上厕所,久而久之就养成了  相似文献   

3.
王国军 《职业》2009,(7):47-47
金融危机来的那段时间,父亲也慌张了,连忙逼着我去找工作。奔波了数个周末后,我应聘到了家外企公司,全球五百强企业。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来的那段时间,父亲也慌张了,连忙逼着我去找工作.奔波了数个周末后,我应聘到了一家外企公司,全球五百强企业.  相似文献   

5.
蔡跃进 《职业》2002,(8):24-25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企业迅速增加,已成为我国劳动者就业的主渠道之一.尤其是大中专院校、技校毕业生,大都希望能到技术先进、工作条件好、薪酬水平高的外企就业,因而积极应聘外企.但如果求职应聘者不了解各类外企的不同特点,在面试中往往会弄巧成拙或造成差错,影响应聘的成功.那么,求职者应如何适合不同外企的口味呢?这里列举以下几个事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宋扬档案1997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学及工业管理双学士学位;同年,进入FESCO(外企服务集团公司);1999年,加入华信惠悦北京办事处;2002年,重回FESCO,创立北京外企太和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现为北京外企太和企业管理顾问公司董事、总经理。  相似文献   

7.
佚名 《现代交际》2008,(4):47-47
几年前,一位刚刚毕业的女孩打电话给父母,说她要去深圳一家外企应聘,无意地提起途中会经过父母所在城市的一个小站。那个小站在邻县,距离她父母所在城市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列车到达那个小站的时间是早晨六点十分,停靠时间是十分钟,车刚刚停稳,女孩倚在窗口,隐约听到有人  相似文献   

8.
素静 《职业》2002,(4):34-35
随着外企数量的增加,在外企中服务的中国员工已越来越多。但众所周知,外企的工作并不好干,除了职级升迁的“天花板”问题外,还有诸多如文化差异、风俗习惯等等“暗礁”,皆属于不能轻易触碰的“雷区”。所以,如何在外企创造优异的工作成绩,也是一门不小的学问。本文作者在法国公司里的生存经历,或许对刚刚任职外企或希望到外企工作的青年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梁智 《职业》2007,(7):58-59
积极"热身"成为一名准职业人 传媒专业出身的吴玥,在毕业前就想进入外企工作.在实习期里,出色的吴玥接连获得了几个在知名外企工作实践的机会,主要负责公司的市场策划和媒介公关以及协助部门经理做管理等工作.吴玥亲身体验到了外企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中的精髓之处,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进入外企工作,是很多求职者的梦想.外企的美丽光环在透明度越来越高的职场上,业已开始渐渐褪色.成功应聘外企,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名校、热门专业的背后,更多的是外企所重视的求职者要具备的软素质.  相似文献   

11.
郝桂玲  于志刚  长禾 《职业》2001,(3):14-15
外企人,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字眼,对很多人而言可能意味着高薪高待遇,意味着过一种体面高雅的生活。但人们往往看不到他们为此所做出的努力和付出的艰劳。下面是三位外企人的故事,虽然他们从事的职业不同,服务的对象有异,但他们在外企得到的收获却是实实在在的,这种收获不仅包括物质上的,还包括精神上的。  相似文献   

12.
唐灵韵 《职业》2008,(8):38-39
一个只有大专学历的女孩,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完成了从普通打工者到外企“高级白领”的跨越。她是如何轻松进入国际知名企业,并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升迁,成为担任要职的企业管理者的呢?  相似文献   

13.
女友燕子在无锡外企供职。“五一”长假,我特意陪她去了一趟老家。长途漫漫,遂买了份晚报打发时间。  相似文献   

14.
李黄珍 《职业》2008,(4):12-12
进入外企工作.是很多求职者的梦想。外企的美丽光环在透明度越来越高的职场上.业已开始渐渐褪色。成功应聘外企。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名校、热门专业的背后,更多的是外企所重视的求职者要具备的软素质。  相似文献   

15.
《职业》2003,(4):54
据北京外企太和顾问有限公司公布的调查结果,2002年,医药行业整体薪酬水平高于传统制造业等其他行业,但低于IT业、房地产业和快速消费品行业。但制药行业薪酬水平相对平稳,从发展趋势看还有上升空间。 本次调查,北京外企太和顾问有限公司选取了20个不同类型、有代表性的公司,其中,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各占50%;民营企  相似文献   

16.
如今,外企白领们早已习惯了与老外共事,流利的外语使得沟通无障碍。可民族文化间的差异仍时不时制造点小麻烦、小尴尬,同时,也让职场更加生动多姿起来。问了不该问的问题Vivian,外企文员,工作时间3年。老外忌讳别人问隐私,例如年龄、婚姻、收入等。但  相似文献   

17.
在常人眼里,外企人往往是风光无限。其实,外企人也有许多只有自己清楚的烦恼。以前想象外企的工作很累,实际上每个人的工作都被细化了,只要专心做自己份内的工作就可以。反而是与人  相似文献   

18.
<正>女儿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外企上班,一年后年薪就达到了15万。可这丫头突然觉得,还是像我们一样当公务员好。原以为她是闹着玩儿的,没想到她很快辞了职,全身心投入到考公务员的准备中。做了大半辈子公务员,我真觉得做外企白领更好。24岁的女儿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想法呢?  相似文献   

19.
<正>母亲有7个孩子,但却都不是亲生的她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女人,自小被遗弃,因为没有生育能力而被婆家赶出家门,流浪为生。她又是一个坚强的女人,和再婚丈夫将7个孩子抚养长大,送他们考大学、进外企、建工厂……而这7个孩子,与  相似文献   

20.
真子 《现代交际》2006,(8):10-11
如果你今天还不知道“史上最牛女秘书”是谁,或者你还没收到那封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的邮件,只能说明你不是那些著名外企中的一员。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从北京、上海到成都、广州、南京……全国所有知名外企都在疯狂转发一封来自EMC(全球最大的网络信息存储商,总部在美国)北京总部的电子邮件:EMC大中华区总裁陆纯初和他的高级女秘书因工作琐事发生激烈争吵,导致后者被迫离职。这起本该在企业内部消化的事件,却因牵起“老外和中国员工的文化障碍”的敏感话题,数天之内成为各大外企员工和网络舆论谈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