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尊敬老人,意味着一种感恩,意味着继承,更意味着一个人的人格健全。家长必须从小培养孩子尊敬老人的习惯,教育孩子关爱老人。1.父母以身作则。在孩子眼里,父母能做的,他就能做;父母怎样做,他就可以怎样做。所以,父母如果在家给老人端茶送水,在外给老人让座让道,孩子就会把这些行  相似文献   

2.
父亲是去年10月去世的,医生说送他终老的病是脑溢血,但我总觉得我们兄妹6个才是父亲的催命鬼。如果他不是养育6个孩子,他就不会成年累月地含辛茹苦,那铁塔一般壮实的身体就不会倒下。父亲是个苦命人。他出生在一个贫穷偏僻的山村,3岁时就死了母亲,成了没娘的孩子。家境的贫寒,严重影响了他的婚姻,我的母亲双目失明,其家世比父亲更糟。当年,母亲嫁给我父亲的目的就是找一碗饭吃。父亲用勤劳与坚忍书写着自己的人生。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有穿过一件完整的衣服,饥饿与寒冷是他常年征战的两大敌人。为了让一家人吃饱穿暖,…  相似文献   

3.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母亲带孩子到百货商店,经过玩具部,看见一匹木马,孩子一跃而上,前摇后摆,再也不肯下来。可那木马不是为了出售,只是商店的一个陈设。店员们叫孩子下来,孩子不听;母亲叫他下来,加倍不听:说带他吃肯德基,依然不听;任凭许下什么愿望,总之一个态度——就是不听。当时已形成了一个僵局,最后一个店员说:“百货商店特聘的儿童心理学家正好在,我们让他下来想想办法?”专家从楼上下来,问明原由,  相似文献   

4.
最近,于谦上热搜了,不是因为说相声,而是因为机智劝娃上幼儿园。在一档综艺节目中,于谦谈到,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每当孩子做对了一件事,他就一定会热烈地、"很有心机"地称赞说:"你真棒啊,将来肯定得送你去幼儿园!"就这样,在很多孩子对幼儿园特别排斥的时候,于谦的孩子却对幼儿园产生了好感,上幼儿园的时候还特别开心。为了让孩子上幼儿园,于大爷也是拼了。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孩子上幼儿园。  相似文献   

5.
如今,送孩子出国留学,已经成为一股新热潮。但是,对于一些出国的中介机构往往利用人们送孩子出国的迫切心理赚取黑心钱的行为,人们可要提高警惕呵!在德国留学的南京高中毕业生吴宾,近日反映了他和十几个同学到德国留学遇到的问题。他是2002年9月初去德国的,11月初刚从德国德累斯顿市的  相似文献   

6.
相信的力量     
<正>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一个孩子,他从来没留意自己家附近有网吧。但爸爸妈妈每次带他经过时都要警告他:这是网吧,好孩子一进去就变坏,你绝不能进去!一天天过去,孩子的好奇心越来越重,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走了进去,之后有了网瘾!想想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事情是不是有很多?我们不相信吃饭是孩子的本能,所以要追着孩子喂;我们不相信学  相似文献   

7.
情感110     
<正>走不出丈夫巴掌下的阴影爱农老师:我的孩子已经两岁多了,今年是我们结婚的第四个年头。自从有了孩子之后,我们之间的争吵就不断,有时是因为孩子的抚养问题,但更多的时候则是因为我对他的不满:他顾家太少。  相似文献   

8.
从痛开始     
60年代中期,他在探亲返程的路上遇到企图卧轨自杀的她。当时她坐在地上,头发零乱,抱着一个哇哇大哭的婴孩。看到这一幕,他的心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动。拨开人群,他走到她身边,扶起她并接过她手中的孩子,说:"跟我走吧。"就这样,他把她带进了他当矿工的贫瘠小山沟。他抱着孩子,领着她挨家挨户给小山沟里二十多户人家送喜糖,告知大伙他把老婆孩子带来了。后来,他求  相似文献   

9.
教育应具有前瞻性,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社会 中国的父母可能是在教育中投入最多的一群人。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不惜时间和金钱对孩子进行早教、买学区房、送孩子上培优班。看上去,他们似乎是在为孩子的未来做准备,但是我认为这种教育不具有前瞻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送她一枚梦想的钻戒,他瞒着她做起了富家女的租赁男友。岂料,弄假成真,富家女不顾一切地爱上了他。他面临着两种选择:向左走,速成富翁;向右走,坚守爱情与贫困.。他会何去何从呢?  相似文献   

11.
儿子3个月大时,我和妻子就去广州打工,把他留给老人照顾。经过16年艰苦打拼后,我们在广州开了饭馆,买了车子和房子,终于具备和孩子一起生活的条件了,但儿子却不来广州。我和妻子痛下决心,卖掉广州的房子回老家陪他,儿子却说:"和你们一起,在哪里都不幸福。"一直让他当留守孩子,我们深感抱歉,但说到底,也是为了他啊!都16岁了,怎么这么不理解父母呢?为什么总是要强调让孩子理解父母呢?你们是否尝试过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  相似文献   

12.
<正>儿子上初二后,我们把他送到了他舅舅家,因为舅舅、舅妈都是老师,表妹和他一个年级而且成绩优异。儿子成绩一般,也很调皮,为了治他,我弟弟动不动就对他非打即骂。孩子的成绩也的确有所上升,但性格仿佛内向了许多。有时看到儿子被他舅舅打得满身伤痕,我都心疼死了,儿子却说不恨舅舅。丈夫和公婆都让我把儿子接回家,我左右为难。  相似文献   

13.
转眼间,"六一"儿童节又到了。儿童节是孩子们最幸福的日子,因为每到这一天,父母都会想方设法地让孩子们开心。他们会带孩子去游乐园,排一两个小时的长队,挤得大汗淋漓,只为了让孩子玩上海盗船或是过山车;他们会给孩子买最高级最安全的玩具,甚至不惜海外代购;他们会带孩子去旅行,从国内玩到国外……可奇怪的是,他们却不肯每天抽出几分钟,陪孩子玩一会儿最简单的亲子游戏。还记得"躲猫猫"吗?还记得"丢手绢"吗?还记得"老鹰捉小鸡"吗?我们小时候玩游戏时,总是跟小朋友们在一起,看不见妈妈的身影,因为她们总是"很忙"。可当我们做了父母,我们却依旧把孩子扔给幼儿园,扔给玩具。当孩子不爱和我们说话了,不去幼儿园了,不做我们让他做的事了,我们才开始着急,使出威逼利诱的十八种武器。其实,要想让孩子接受你,就得运用他们能够听得懂的语言来跟他交流。游戏就是孩子的第一语言。游戏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也是能带给父母最多喜悦的神奇之路。尤其在跟孩子发生争执和矛盾的时候,游戏经常能够很好地改变气氛和化解对峙,让父母与孩子很快融洽起来,连孩子身上的小问题,也能在游戏中迎刃而解。用玩的方式跟孩子说话,将快乐渗透在生活里,才是送给孩子最好的儿童节礼物。  相似文献   

14.
新希望热线     
为了孩子,我们几乎要离婚了卢悦老师:自从孩子生下来后,丈夫一直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过问家事。现在孩子7岁了,丈夫在事业上也算成功了,不像以前那么忙,能多在家待一些时间了。本以为他多在家里待是好事,没想到,从此我们家就没过上一天安宁日子。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常说,孩子越长大,就对我们越冷淡。这种变化何尝不是因为我们对孩子越来越敷衍呢?孩子渐渐失去了与我们沟通的兴趣,更对我们的行为一次又一次失望。豆豆已经4岁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对他的话听而不见。他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我以为这只是出于小孩子的好玩天性,于是继续做着手中的事,嘴里"嗯嗯啊啊"地应付。他好像并不生气,我看他时,他就继续;没看他时,他就停下。我对他说:"豆豆,妈妈听得见你在说什么,不要老停下来。"同时做两件事情,在我的生活里实  相似文献   

16.
血缘与亲情     
何杰 《老年世界》2010,(9):13-14
上世纪50年代,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有一个普通的牧民叫莫日根,他是我的姥爷,我没有见过他,只知道他是一个老实巴交的穷人。他有八个孩子,妈妈排行老五,她出生时左臂有一块圆圆的黑印,接生婆见了撇嘴道:“出生带黑痣是不祥之兆,这个孩子的命不好,趁早送人吧!”姥爷当时只是笑笑,没有说话。  相似文献   

17.
孩子没有多少分辨力,你让他向东,他可能向西。大人的恨铁不成钢,有时候用力过度或者方向不对,会激起他们更多的叛逆和敌意,导致更坏的结果。我们要教育好孩子,就不要轻易去伤害他的快乐和自尊。要让孩子听我们的话,首先要做孩子的朋友而不是敌人。要让孩子接受我们的道理,首先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的爱和善意。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10月,阜阳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太和县原县委书记刘家坤在法庭上为情妇求情的新闻一经报道,引发无数网友吐槽。他的情妇名叫赵晓莉,一个30岁出头的单身女人身为两家公司的董事长,竟为了有家室的刘家坤,解散公司做起了"专职情人"。刘家坤为了不亏待赵晓莉,拼命贪污受贿,为赵晓莉在上海买房、送孩子读上海的贵族学校,涉案金额高达2929万元,创下迄今为止安徽贪官受贿数额"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19.
他曾经是百万富翁,如今却一贫如洗;他为了救助199个孤残孩子,负债累累,甚至因为借高利贷被人追打。(3月3 日《解放日报》) 这是65岁的王家玉的故事,王家玉所体现的高尚情怀,令人肃然起敬,而他由百万富翁到“无产阶级”的起起落落,则更值得我们反思。不能说王家玉在救助199个孤残孩子的过程中,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在当地民政部门的支持下,免其税金,王家玉创办工艺品厂,生意一度十分红火。可是,因为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在孩子身上, 甚至耽误了企业生产,曾红火一时的工艺品厂,产品出现滞销并大量积压,最后陷入借高利贷的恶性循环中。如果王家玉能够“事业慈善两不误”,  相似文献   

20.
育儿即育己     
<正>当你对孩子所做的一切,不再是亲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而是融入自己骨子里的一种行为准则时,那便是"育儿即育己"。为什么说育儿即育己?首先,孩子给了我们一次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因为孩子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过去和原型。越是年幼的孩子,越用潜意识感知世界,所以会呈现出最真实的我们。孩子面对我们的态度和方式,就是我们对他真实态度和方式的体现,就是我们自己。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