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济南市市中区就业办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工作开展的生龙活虎,一年一个新台阶,尤其2006年,被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评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并超额完成了市里下达的目标任务。就业再就业工作是牵扯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业,领导班子以创新思维,创新机制的工作实践思路,坚持“四个一”标准.大刀阔斧的开展了各项具有实际意义的工作.使市中区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呈现出欣欣向荣,和谐向上的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2.
罗清泉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努力扩大就业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提出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社会保险新增扩面100万人的目标,并代表省政府向全省人民作出了郑重承诺。将确保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作为今年着力办好的八件实事之首。这充分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对劳动保障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沈秋贵 《决策探索》2004,(11):54-55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就业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近些年来,我国的就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据权威部门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1994年至今的10年间.我国创造就业岗位超过8000万个:1998年至2003年.1890多万个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我国的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建立。  相似文献   

4.
《决策导刊》2005,(11):15-16
一、就业再就业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问题 就业问题是全球都高度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各国都把增加就业岗位,实现更多人就业放在重要的位置。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好就业再就业问题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工作。安居乐业是人的基本需求,一个三口之家,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家庭生活才可能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领导者》2007,(8):30-31
齐河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肩负着全县社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项保险费的征缴、稽核、待遇支付、就业再就业及劳动保障仲裁、监察等职能。先后获得“全国劳动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省级文明单位”、“全省劳动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就业再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全省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医疗保险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6.
刘川龙 《决策导刊》2010,(3):34-34,39
正近年来,人和街道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所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以促进就业为重点,采取多种措施创优服务窗口,全面落实就业与再就业优惠政策,在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期间.梁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跨越式发展.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社会保险政策体系健全完善,人才成长环境明显改善,劳动者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一)“以人为本”,破解东北老工业基地职工下岗再就业难题 目前,困扰东北老工业基地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富余人员的剥离、再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必须要有新的思路,要针对实际,转变观念,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努力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积极探索符合东三省省情的就业发展战略。 1.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提高就业弹性系数实现劳动力供求平衡。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始终未低于7%,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带来高就业。从就业数量来看,2002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正好是第一、二、三产业总和的50%,为36870万人。据测算,不算失业人口,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超过1.5亿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再加上就业弹性系数较低,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十分有限。一般情况下,一  相似文献   

9.
梁桦林 《决策探索》2004,(12):39-39
一、在帮助下岗人员正确认识再就业形势上.发挥危机与动力的互动作用。对再就业形势的看法,直接影响着下岗失业人员的思想情绪和社会稳定。近年来,中央和地方都高度重视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千方百计开辟就业门路,加大投入,采取多种措施,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相似文献   

10.
《决策导刊》2007,(6):6-7
重庆直辖以来,就业再就业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8—2003年,1998年大规模组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2003年底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全部顺利出中心,重庆市率先在西部实现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的“并轨”;第二阶段为2003—2005年,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点从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转向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目标。财政部门作为国家综合职能部门,在促进就业和缓解失业压力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和紧迫的任务。为此,针对当前就业再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必须积极进行探讨,务必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再就业的财税政策体系,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对就业再就业的引导、规范、支持、激励等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领导文萃》2009,(1):9-9
2008年,我国就业和各项社会保障工作进展好于预期。1-9月,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36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1000万人的9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409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500万人的82%;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119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100万人的119%。9月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30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5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0%,与去年底持平。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目前发布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意见要求,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服务,着力解决农F~_r-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子女入园上学、住房租购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逐步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此前,民政部已出台《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描绘了农民工参与社区生活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万州区周家坝街道在创建和谐街道的工作中,十分重视和关注就业再就业。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把就业再就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积极探索就业再就业模式,收到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就业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从中央到地方,各方面的压力都较大、紧迫感很强。各级地方部门和企业花大力气抓“再就业”工程,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就业压力暂时缓解了不少。但应警觉的是,当前的“再就业”工程因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很大程度上具有过渡性。过渡性就业意味着某些就业问题只是暂时解决,只是暂时化解了部分眼前的就业矛盾和压力,为今后创造良性就业赢得喘息和调整的时间。要从根本上缓解长期就业压力,就必须正视眼前“再就业”工程的过渡性,从长远出发处理好过渡性就业中碰到的问题,并积极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人力…  相似文献   

16.
9月初的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权威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引起广泛关注:1994年至 今的10年间,我国创造就业岗位超过8000万个;1998年至2003年,1890多万国有 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今后两到三年内,每年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为1000万左 右,而城镇年度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达2400万。这意味着在政府强力调控下,每年 将仍有1400万就业缺口。  相似文献   

17.
《咨询与决策》2004,(10):55-55
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是任何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必须面对的严峻的现实问题。特别是1998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部署和要求.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尤其是支持下岗再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使一大批下岗人员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再就业。武汉市地税局近几年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的实践证明,税收优惠政策是促进再就业的强力杠杆。  相似文献   

18.
卜万红 《决策探索》2002,(12):53-5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的升级换代,相当一部分人走下了自己坚守多年的工作岗位,成为下岗工人.为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国家在实施社会保障政策的同时,提出了"由基本生活保障向再就业保障"转变的战略方针,开始实施一项规模浩大的再就业工程,今年9月召开的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再就业的形势,明确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明确了今后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9.
开发公益性岗位,是对就业困难家庭、"4050"人员等特别就业困难群体实施托底安置,使一大批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援助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一种途径,但公益性岗位不是永久的避风港,是一个临时性政府救济岗位,是困难人员就业途中的临时加油站和中转站,必须畅通出口,实行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20.
新华 《决策探索》2005,(12):35-35
国务院近日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