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二中全会以来,理论战线和文艺战线在拨乱反正和两个文明建设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成绩是主要的,要充分肯定。但是也必须看到,理论界文艺界还有不少问题,存在着相当严重的混乱。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提出“思想战线不能搞精神污染,”一举击中当前思想战线存在问题的要害,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使人精神为之一振,耳目为之一新。党中央做出的清除精神污染的重大决策,对我们思想战线的建设,对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今天提两个建议:(一)建议我们的大中学生,特别是大学生,读一点鲁迅的著作,实际也就是建议各高等学校的领导人动员不管是文科的,还是理科的学生读一点鲁迅的书。鲁迅的书很多,我建议读六篇文章。第一篇是《呐喊·自序》。在这篇文章中,鲁迅首先提出要听将令,也就是搞遵命文学,按今天的说法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搞文学。第二篇是《灯下漫笔》,在《华盖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人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此无容置疑。但是,怎样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这是需要认真反思的现实课题。邓小平同志在南巡重要谈话中就尖锐地提出了这个问题。他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要求都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的这些科学论断,有必要对当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现状作些反思。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指出:“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离开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人翁责任感,一切都无从做起”。依靠工人阶级,是我党的一贯方针,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原则。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搞革命要解决依靠谁,团结谁,反对谁的问题,搞改革和建设同样要把自己的基本依靠力量搞明确。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呢?我认为全  相似文献   

5.
《文史哲》1976,(4)
“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这三项基本原则,是毛主席对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区别正确路线和错误路线的标准,是识别党内资产阶级的锐利武器。从叛徒、卖国贼林彪到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都是大搞修正主义、搞分裂、搞阴谋诡计的而又都在三项基本原则这面照妖镜下暴露了原形。毛主席在  相似文献   

6.
历史进行到转折关头,总是提出对革命者坚定性的考验。粉碎“四人帮”以后,党中央号召向四个现代化进军,历史再一次严峻地考验着人们。究竟是和人民同心同德,全心全意搞四化,做一个坚定的革命派呢,还是和人民离心离德,反对搞四化,做一个反对派呢?或者是口头上赞成搞四化,实际上三心二意,消极动摇,做一个半真半假的革命派?问题就这样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每个同志都要作出郑重的回答。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秩序混乱成为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破坏市场秩序已经属于犯罪性质的活动,在这样一种严重复杂情况下有人提问市场化改革是否搞过了头?如何认识当前这些不良现象?如何整治市场秩序?本文就此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8.
著名古典文学专家杨明照先生的一个研究生制订了一份庞大的读书计划,即:先读完数十卷的《汉魏六朝三百名家集》,再精读其中被列入《四库全书》中的十余家,然后才着手集中研究一家。这个研究生兴致勃勃地拿着计划去征求老师的意见,不料得到的却是老教授皱着眉头的回答:“读了这些书才搞研究,时间允许吗?你都快四十岁了,应该边读书边研究问题。不然,一辈子恐怕都搞不出什么名堂来!……读书要以研究问题为中心,根据要研究的问题去找书读,这样才能既出成果解决问题;又扩大了知识范围。这就叫‘即类求书,因书求学’,好高鹜远是不行的。”这个研究生重新订了读书计划,并认真按照杨教授的指导进行学习,终于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9.
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制,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目前还存在着两个混乱或矛盾。 第一个混乱是;在现实社会实践中,人们愈来愈看到中央集权制这一历史遗产的负担沉  相似文献   

10.
关于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对这个问题,曾多次开展过热烈的讨论,提出过许多有益的见解。后来,由于“四人帮”的干扰,这个本来尚未弄清的问题,又被搞混乱了。例如有人把过渡时期同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等同起来;把过渡时期初期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特征,等同于社会主义的特征;只讲社会主义的过渡性,否定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很长的历史阶段,从而否定社会主义社会所固有的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又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相区别的一系列客观经济规律等等。现在建国都快三十年了,到底我国处在什么社会,处在什么样的历史阶段,很有必要依据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长时期来,历史学家们对于什么是历史这个问题,意见相左,争议不休。为了澄清这方面存在的混乱,大约有两个方面的工作要做。首先是要把客观的社会历史过程和记载、研究这个过程的历史学这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分析清楚,讲明白历史过程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在过程,并不依历史学家们有没有把它记载下来为转移,也不依历史学家们对它记载的多寡  相似文献   

12.
刚才大家提到许多问题,我就从这些问题讲起。首先是社会学本身的历史问题。社会学停了二十多年,重新要搞起来,需要有一个过程。我们可以用社会学的观点、方法来研究社会学本身。社会学是社会的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有它的历史条件。它的内容、立场、观点、方法决定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有人说可以为学术而学术,我们不相信这一点。学术也是历史的一部分,我们就要用这个观点去研究探讨社会学本身的历史。要总结这段历史,那不是很容易的事情。现在我们不忙于做这个事情,因为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做得好。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形成史,就是一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在这一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小平同志立足于实践,但又不仅仅局限于当时的实践。他总是站在时代和改革开放的最前列,及时发现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和理论探索的新成果,从而解决了社会主义为什么可以搞、为什么要搞、以及如何搞市场经济等一系列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这一思想的实质是要我们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时致词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小平同志的这一论点,是从总结长期历史经验中概括出来的,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个纲领性指示。我们读了以后,感到对怎样搞我国社会主义的问题更加心明眼亮;对全面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更是信心百倍;摆在我们面前的社会主义前景变得更加灿烂夺目!  相似文献   

15.
读了邓小平同志的悼词,张闻天同志的遗作和其家属所写的回忆文章,人们心灵为之震动。搞理论工作的同志读了之后更是感慨万千。历经半个多世纪战斗的考验,特别是最近十年的严峻考验,历史证明了张闻天同志是当之无愧的“我党的优秀党员”。 “疾风知劲草,烈火识真金。”在林彪、“四人帮”横行肆虐的日子里,党纪国法,荡然无存。在遵义会议上作报告批判王明路线,为党立了大功的张闻天同志,也难  相似文献   

16.
<正> 如何切实而有效地加强党风建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十三大明确指出,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风建设问题,要把我们的认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关于物质利益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这个问题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解放后二十九年的历史来看,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激烈斗争。假马克思主义骗子陈伯达在一九五八年大肆宣扬取消商品生产、按劳分配,否认价值规律的作用,大搞一平二调,剥夺农民,践踏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而“四人帮”却借批刘少奇路线,以极左的面貌出现,用更加阴险毒辣的手法,在这个问题上制造混乱。他们掀起了一股批“物质利益”的黑风,谁讲物质利益就是修正主义。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许多同志至今还不能自觉地、理直气壮地贯彻党的关于按劳分配、自愿互利、等价交换及其它一系列经济政策,切实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维护广大集体农民的物质利益。这些情况表明需要把在物质利益问题上被“四人帮”搞颠倒了的理论是非再颠倒过来,彻底肃清他们的流毒。  相似文献   

18.
人权问题是当今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也是被那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弄得最混乱的问题之一。1979年至今,我国先后发生了三次政治风波,每一次都有人在人权问题上大作文章。因此,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对人权问题的研究,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人权观,无疑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吕氏春秋》——兼论杂家的出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氏春秋》和吕不韦的评价问题,是被“四人帮”搅得混乱不堪的一个历史问题。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吕氏春秋》和吕不韦,是史学工作者应予承担的一项任务。本文拟就以下几个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一、《吕氏春秋》是什么意义上的“杂家”?二、为什么当时会出现《吕氏春秋》这样的杂家代表作?吕不韦为什么要利用杂家?三、《吕氏春秋》实际的历史作用怎样?历史命运如何?探讨这几个问题,是为了  相似文献   

20.
喜剧姿态与悲剧精神--从王朔、刘震云、王小波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文学,就聊我们熟悉的一些当代作家以及相关的文学现象。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研究,最近20年进展的比较好。但出现了一个突出的情况,就是几乎所有学者在做过充分的了解和研究之后,都要摇一摇头下一个结论说,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不好。其中很多学者最后都转向了,不搞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了,将自己的研究目标转移到历史、哲学。文化等等别的领域去了。 我想这些人的判断总归有他们自己的充分根据。好像不少读者也有这样的看法。有一回我在自己任课的班上搞随堂调查,问大家现在读什么书。尽管我给他们讲的课是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